第3章 遗命

第一卷 统一婆罗洲 第3章 遗命

卫忠华从密室出来,吃过母亲煮的食物,填补空虚的肚子,就劝母亲去休息,母亲也叫他去休息,说床铺都整理好了,还说明天会叫姐夫他们几个过来。=烽=火=中=文=网=把母亲劝走后,看见母亲真得躺下去后,卫忠华也回到他的住屋。

这屋子里面的摆设,和他走前的布局一模一样,看不出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屋内没有一点灰尘,肯定是母亲每隔几天就来收拾一下。想起母亲,想起母亲走路蹒跚的样子,卫忠华感受到母亲这几年也开始老了,估计父亲的离去对她打击很大,卫忠华的眼角,不争气的眼泪又开始流了下来。

比起以后要好好照顾好母亲,父亲的遗命已深深地嵌入他的年轻躯体里,让他难以忘却;又如同千斤重物般压在他年轻的脊背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在信中,父亲从红溪血案说起,告诉卫忠华一定要把荷兰人赶走,这是父亲的第一个遗愿。

红溪血案,这是百年来所有兰芳国的人都不会忘记的痛,这是荷兰人残杀华人的开始。父亲成为兰芳共和国总长后,要求华文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教导孩子铭记这段历史,卫忠华小时候就听母亲说过这些故事,进入兰芳华文学校后,卫忠华的这份情愫越加浓厚,他就立定志向,长大后,一定要把荷兰人赶走,为先人报仇。

1740年10月,荷兰殖民当局在爪哇巴达维亚城大规模屠杀华侨的事件。^烽^火^中^文^网^因城西有一条河,名叫红溪,是荷兰肇事地点之一,故称为红溪惨案。

1740年10月9日,荷兰殖民者以搜查军火为名,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荷军挨户搜捕华侨,不论男女老幼,捉到便杀,对华侨进行血腥洗劫。屠杀整整持续7天,城内华侨被杀近万人,侥幸逃出者仅150人,被焚毁和劫掠的华侨房屋达六、七百家,财产损失,无法估计。历史永远铭记这些残忍的暴行,这是对华人的屠杀,这是对华人财富的掠夺。

完成父亲的第一个遗愿,并不难,很多事情父亲都已经准备好了,只是计划还没有实施,他离世之后,卫忠华只要按照他预定的方案实施,就可以做到。

卫忠华能不能在接手后,得到他父亲手下的信任和尊重,这是考验卫忠华能力的第一关。父亲很看好卫忠华的能力,认为他只是欠缺经验,之前那样严格的要求,就是希望他能够接过这个重担。

现在卫忠华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待他如此苛刻,即使母亲求着父亲不要这样苛刻,他也不会答应的。想起以前的日子,从六岁开始,卫忠华就开始接受父亲的训练,父亲把他和大十多岁的人放在一起训练,一样要求,训练不到位,处罚也是一样,很多时候都要在烈日下暴晒三个小时以上,很多人在背后都说父亲很无情,居然这样苛刻对待孩子。

也正是从小严格的训练,把卫忠华练造成一个坚忍不拔、绝不屈服的人,面对任何困难都不畏惧,都会迎难而上。

在英国学习最初的日子,卫忠华非常困难,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受到其他人的打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卫忠华没有逃避,而是勇往直前,他不顾周围人的耻笑,为了把问题弄懂,不知疲倦地询问,就是碰到别人软钉子的时候,他依然如此,他的这种为了实现目标,百折不饶的精神,使他最后获得成功。

为了弥补费用不足,卫忠华还要靠打工来获取学费、生活费,刚出去打工的卫忠华也是这样,他为了找到工作,不管工资的高低,不管活有多脏,他能够做的事都做,也正是他这样的性格,养成了他不会轻易去求人的性格,一些英国朋友多次想要帮助他,都被他婉转拒绝。

面对父亲的疑问,卫忠华就立定一个目标,他以后尽量不要全部依靠父亲所遗留的力量,他想的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个目标。他相信只要多次打败荷兰人,原先跟随父亲的那些人也会对他信服,原来兰芳国的人也会跟随他。^烽^火^中^文^网^

他的父亲在地下不会想到,卫忠华居然不愿意选择走他所安排的路,宁愿选择一条更为艰难的路。

卫忠华这样选择,跟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他父亲经常跟他说,完成一件事情,方法不止一个,只要能够完成好就可以。这养成了他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英国皇家海军学习期间,和卫忠华比赛很头疼,他所想的方法都不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老师所讲的,谁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招是什么,有很多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卫忠华的目的是什么,正是这样,一些人偶然一两次战胜卫忠华,能够高兴许久。

当然他也不完全都不听别人的话,对于别人的意见,他还是很认真倾听,但是不会全部都接受下来,这点连约翰逊校长都批评过他,一些朋友也劝过他,但是他就是这样,对于别人所说的,都要通过验证,很多时候都把别人的东西改了,这点教过他的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正是卫忠华改了别人的想法,也拓展了别人的视野,拓宽了别人的思维,有的人还称说他是个天才。正是他这样的性格,他对于父亲说团结所有的华人,他就不敢苟同,从父亲被杀的情况来看,就是死在华人手离,他开始对华人区别对待,不再相信所有的华人。

父亲又说到这百年来南洋各地遭受到西方殖民者的迫害,他希望儿子卫忠华能够完成赶走荷兰人后,帮助其他地方的华人解放和独立,把占据南洋的各个西方国家都赶走,不要让居住在这片土地的华人,时时刻刻都要防着被人屠杀的命运。

卫忠华从华文学校出来,他也知道这百年来,在南洋各地华人的不幸遭遇,经常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屠杀。父亲还告诉他后世的南洋各国对待华人非常糟糕,特别是荷属东印度地区更是糟糕,父亲希望卫忠华取代这些西方帝国,在南洋获得统治权之后,不要让那些马来人、土族人,反过来欺负华人。难怪父亲这几年和周围的马来人、土族人关系时好时坏,看来父亲已经暗中把他们定性为敌人。

父亲的第二个遗愿,就是统一南洋,卫忠华认同这点,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荷兰只是欧洲二流国家,算不上强国,就像他们在巴达维亚只有几艘烂军舰一样,只能用来吓唬人。

荷兰的士兵在荷属东印度也只有两三万人,这些士兵他也曾看见过,和英国、法国士兵相比,有一段距离,要是连这些狐假虎威的荷兰士兵都打不赢,他以后的路就不要走了。

打荷兰好打,要想把南洋的其他地方收回来,他要面对的敌人就是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西方列强。对于这几个国家,葡萄牙最好打,卫忠华就定好,荷兰打完就打葡萄牙,之后就是西班牙、美国、法国和英国,由弱到强,把这些西方国家一个个赶走。

卫忠华想和西方强国作战,这是他深受德国宰相俾斯麦的启发,俾斯麦通过三场战争决定了德国的统一和强大,迫使欧洲强国法国不得不承认德国。德国人通过三场战争获得成功,卫忠华也想用这样办法统一南洋各个地区,那么和英国、法国作战就免不了,只有打败了英国和法国,卫忠华所建立的势力,才会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他的父亲只希望能够领导南洋各国独立,卫忠华却是想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这又违背了父亲的遗命。

闹独立容易,只要发动民众起来抵抗运动,闹久了,获得独立的成功性就很高;卫忠华不是这样想,他第一个想法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跟他经历有关,在留学英国这几年时间里,他不知道听过多少遍,那些英国人对他祖国的辱骂,这份屈辱一直深深地藏在卫忠华的心中,正是这样,他私底下才会对英国朋友说,以后我们战场上见。

父亲的第三个遗命是打败日本人,不让日本人强大起来,这点卫忠华和他父亲有共鸣。要是没有英国留学经历,他可能不会对日本人这么痛恨,因为同学石原丰二郎的缘故,他绝对不会饶恕日本人。

这个日本人,和他一样都是殖民地出来的人,却对他说,以后要打败华人,让华人甜他**,这样狂妄的日本人,他是不会放过,这是对所有华人的耻辱。更不用说日本人把中华的属国琉球占据了,卫忠华就想,有一天他强大起来了,一定要逼迫日本人把琉球吐出来,让日本人来甜华人的**,叫他们不要这么狂妄。

父亲的第四个遗命是帮助大清国,夺回曾经丢失的国土,这点卫忠华不敢苟同。

大清国,是南洋华人的母国,父亲有很深的情感,他对饱经灾难的祖国,不知道蹉叹多少回,对侵占大清国的列强,怨恨不已。在父亲的心中,祖国比南洋更重要,祖国是他的根。由于卫忠华出生在婆罗洲,没办法全部理解父亲的这份情愫,他只能理解到婆罗洲和南洋地区华人的苦难。

父亲说,过十多年后,大清国会和日本作战,叫他帮助清国。对此,卫忠华立定不想帮,因为在英国留学期间,那些大清国的留学生给他极为糟糕的印象,这些人不学无术,被人耻笑,还要去拍英国人的马屁,这些清国留学生,居然要卫忠华这些海外华人叫他们主人,要不是卫忠华忍耐性很强,绝对会拼着被学校开除,也要把他们干倒。要是大清国都是这样的人,那就没必要帮了,任凭他们死活,他甚至还想有一天把大清国的皇帝打跑,让华人当家作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