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枢密使使,新的器械

戚继光这么问后,陈文良还是如实回答道:

“回元辅,我看见宁远侯府送了。”

“不应该啊!”

戚继光听后不禁皱眉,腹诽了一句,接着又问道:“送什么了?”

“送了一个鼓风机。”

陈文良回道。

陈文良说后,在场不少来送礼的官员都有些忍俊不禁,似在暗笑李成梁作为堂堂公侯级人物,竟这么戏耍首辅。

“这宁远侯怎么能这样,毫无大臣风范,当弹劾他一本!”

有御史就在这时为戚继光打抱不平起来。

“没错,这样戏弄元辅,简直无大臣体!”

不少其他官员也跟着附和着。

戚继光则没理会这些人,只继续问陈文良:

“是什么材质的鼓风机?”

“木制的。”

“已经送进去了,据说是可以通过伸出箱外的拉杆拉动里面的塞子,让风被压进炉子里去。”

陈文良这时回道。

戚继光听后笑了起来:“还是他老李懂我戚家啊!”

“元辅为何这么说?”

陈文良这时忍不住问了一句。

戚继光瞅他一眼道:“这还用问?谁不知道戚某那几个儿子皆好匠作杂学之事,我畏夫人,夫人却宠溺他们如己出,你说他宁远侯府要不是懂我们家的情况,会送不值多少钱却利在千秋的鼓风机来吗?”wutu.org 螃蟹小说网

陈文良听后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野人参,没再多说什么。

……

“常吉,这个新式鼓风机倒是给了我启发,我们也可以在蒸汽机里加这种活动的塞子,这样就能让蒸汽的压力变成推动车轮运动的力了。”

将作寺。

戚昌国在收到李成梁送到的鼓风机后,就把鼓风机拆了一遍,然后摸清了这种历史上本就于明朝中后期出现,后面还被记载于《天工开物》里的活塞式鼓风机,且随后就把这鼓风机拿到了将作寺来,与赵士祯说起了这鼓风机,以及提到了在蒸汽机改良上的想法。

原来。

因为朱翊钧对蒸汽机也只是耳闻未曾亲造的缘故,所以,戚昌国和赵士祯即便知道了蒸汽机,也造出了蒸汽机,但真的要让蒸汽机大规模应用于生产这方面,朱翊钧其实也提供不了多少帮助。

蒸汽机也就还在一直在被改良,这里面有材料的问题,也涉及到,根据最新总结出的热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等理论新知识,对每一个具体的零件进行设计与创新的灵感问题。

但无疑,这次李成梁送来的鼓风机,给了职业造蒸汽机等器械,且在这上面有天赋的戚昌国以灵感,让他一下子想到了活塞这种构件,可以用到蒸汽机上。

很多时候,科学革命也会来自于一些偶然的发现,尤其是在理论效果转为实际效果的这一过程中,也是要一些机缘的。

而无论如何,周边环境如果变得更加利于科技创新的灵感出现,那自然会触发更多让技术产生大进步的偶然机缘出现。

因为朱翊钧重视科学技术,和如今大明国泰民安、社会安定,权贵官僚内部间的斗争烈度也减少许多,也就使得戚昌国这样的权贵能够静下心来搞蒸汽机,而连带着李成梁这些权贵也会对这方面更关注一些,在无意间地促进着大明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

赵士祯这里听戚昌国这么说后,也认真思索了起来,且道:“那我们就试试!”

“嗯,试试!”

戚昌国笑着回道。

于是,两人就真的开始试着给蒸汽机改良,意图通过加活塞等构件的方式,来使蒸汽动力可以真正转变成转动车轮的动力。

而且,他们还将这一想法以将作寺题本的形式向朱翊钧做了禀告。

朱翊钧虽然不清楚蒸汽机具体是怎么大规模应用于这个世界的,但他是清楚蒸汽工业带来的改变的,也清楚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有多重要。

所以,朱翊钧一直很重视技术研发,也就要求戚昌国、赵士祯等专门负责理论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权贵要一想法就向他禀告,让他也从中好了解到大明现在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情况。

而如今。

戚昌国、赵士祯的题本给奏禀给了朱翊钧,朱翊钧看见后就很是满意地对戚继光等人说道:

“很好,将作寺这下又有新发现,而且据将作寺的人说,这还是宁武侯的功劳。”

朱翊钧说后看向了李成梁:“宁远侯,你是怎么想着给元辅送这礼的?”

“回陛下!”

“因为臣知道,元辅素来高风亮节,所以如果臣送别的,元辅肯定不收,还会看低臣!还不得不为让人知道他也是个俗人,只是惧内,而让元辅夫人来负责拒绝送那些贵重之礼,使元辅夫人更加难做人!”

“而臣为其友,为表贺意,也就只能送送这些有着巧思的器物,因为臣知道元辅不会为自己那为民甘做鲁班的三公子拒绝此礼,而以三公子的才智也必因此使其更加利国利民,比臣直接卖了要好。”

李成梁这时起身拱手,回答了朱翊钧的问话。

朱翊钧微微一笑:“是吗,宁远侯竟如此了解元辅,倒让朕意外!”

这时,戚继光于感激地看了李成梁一眼,然后就朝朱翊钧左侧起身,面向他道:“陛下,臣请辞枢密使一职,以免事权太重,会令举国生疑,且易紊乱国政,还请陛下恩准。”

“准!”

“下旨廷推枢密使等官。”

朱翊钧毫不犹豫地准了戚继光所请。

而没多久,廷推就出了结果,李成梁也被列入了廷推名单,只不过是陪推,主推是大学士郑洛。

但朱翊钧为军中南北山头,还是钦定了李成梁为枢密使,何况他最近已经通过锦衣卫了解到,李成梁主动变卖了家中所有商铺作坊,明显也是在主动向朝廷示好,以求通过在经济上的让步来换取政治上的好处。

朱翊钧不介意对这种上道的大臣行投桃报李之事。

毕竟这种大臣总比那种泥古不化,要强行跟他这个皇帝意图反着来的大臣要强。

朱翊钧也不得不承认,李成梁果然是个聪明人,能随时根据时局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姿态,且绝不会因为舍不得眼前的利益而忘记把目光着眼于长远。

故如果朱翊钧不是通过厂卫的密报,他都会以为李成梁和戚继光是穿一条裤子的人,而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山头。

但朱翊钧其实很清楚,大明军中是有山头的,只是在如今还处于外部利益扩张期的大明表现的不明显而已。

这同文人士大夫中的党派一样,新旧两党在如今的外部利益扩张期也就是蛋糕一直做大的时候。

不过,也没有那么明显的有区别,至少没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内阁与吏部之争也没有因此像历史上的万历中后期表现的那么激烈一样。

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可以说是不让北兵体系的武臣觉得自己被冷落,再加上考虑到枢密院的确需要李成梁这种懂军事的人执掌和李成梁个人表现,朱翊钧也就还是选择了李成梁。

至于为什么李成梁只是陪推,而不是主推,原因自然是参与廷议的官员因还是文官为主,也就还是不希望在首辅是武勋的同时,连枢密使也是武勋。

这对他们而言,是更加不能接受的事,而他们把李成梁还愿意列在陪推里,已经是因为李成梁个人资历与能力太耀眼,他们为了不显得自己目的太明显,而不得不列一下而已。

偏偏皇帝还真就选择了李成梁,没有考虑一下文臣们的感受。

一时,言路交相上本力争。

“陛下用陪推,不用主推,次数颇多,非君臣和一之道,不合人望,而当慎重用陪推。”

黄勋这天就于御前对朱翊钧念起了来自河南道御史邓炼的一本。

正陪太子下棋的朱翊钧道:“非得朕用主推的人吗,这样的奏本皆不必念了,全部留中,让他们廷推的意义,就在于朕能用陪推,就如同他们屡屡请先廷议再定国策而为的就是能取上中下三策之中一样,能陪推者,本就已合天下人望,已是朕不行独夫之事的表现。”

“是!”

接着,黄勋在翻阅了几道言官章奏后,又念着一本吏科右给事中许子伟的本:“政府二执政相皆武臣,恐致武人乱政专权,陛下不能不为其虑……何况,宁远侯素来奸猾,昔日在辽东对督抚就多傲慢跋扈之举,固请陛下三思,特简科甲正途者为枢相。”

“执政皆武臣,并不说明武臣有乱政的机会,只能说明当国执政不能只有两个,军和政分开不够!才会一时出现皆武臣执政的特殊情况,若司法、监察、制策直接向朕关白,也各为一执政,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下旨让朝臣们廷议去吧,拿出一个如何分设五执政的题本于朕。”

朱翊钧吩咐道。

“是!”

因朱翊钧如此批示许子伟的奏本,故而,他在接到朱本接后不久,朝臣们真的召开了廷议。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