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龚雪!”
“过关了!”
“可以排大戏了!”
朦胧的视线中。
她看到方远平和大家一样也在轻轻鼓掌,对身侧的朱琳笑道:“我早就说过,她有演戏的天赋!”
龚雪忽然感觉身上暖洋洋的,一定要加油啊,不能让他失望……
……
元旦,放假一天。
燕大,32楼406。
“哥几个听听,今年的元旦社论写的真好!”
刘振云拿着一份《人民日报》,喜滋滋地赞道:“社论题目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他用带着豫省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1979年……”
“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来了啊,文学也一样!”刘振云念完,众人都很激动。
刘振云笑道:“还有,今天中美联合公报也发布了,两国正式建交,我们突破了封锁,暖风频吹,形势喜人啊!”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双方在沪上发表声明,“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要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边贸易额增长迅猛,从72年到78年增长约80倍,逼近一亿美元,按照既定轨迹,1979年在1978年的基础上,又翻了2.5倍。
方远平道:“现在只是蜜月期,就跟那两口子一样总会有七年之痒的,没准哪天就闹掰了,还背后捅刀子!”
“你这人,怪话真多!”
众人并不理解。
方远平也不争辩,笑道:“不过,有一点你们没说错,文学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来了,我感觉又有创作思路了……”
改革文学该登场了。
这部分作品,改编电影特别容易,出了好几部优秀作品,作者名利兼收。
“草,看一篇社论,你就又有创作思路了,还有没有天理啊!”
“你小子,这得赚多少稿费啊!文学界的鼎让你扛完了,稿费也让你赚完了!”众人俱都恰起了柠檬。
“别酸啊,光羡慕我有什么用?你们要自己行动起来,变得比我更有钱……”
方远平说着大家不懂的话,背上挎包,施施然地出门,去《未名湖》编辑部复习备考。
正看着书,一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笑道:“远平同志,打扰了!”
方远平打量了两眼,笑道:“是周雁如老师,快请坐。”
“呵呵,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周雁如在椅子上坐下,笑了起来。
周雁如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小说组组长,此前燕大五四文学社成立大会时,她也作为嘉宾参加了。
“周老师,喝茶。”王晓平泡了一杯茶水,双手奉上。
王晓平的处女作《生活在前进》就发表在76年《燕京文艺》上,周老师是责编,俩人感情很好。
“谢谢。”
周雁如捧着茶杯,打量了一眼周围,笑道:“你们杂志社搞得像模像样嘛!”
“都靠学校的支持,也离不开各位文学前辈的指导。”
寒暄了几句,方远平笑问:“周老师,您是大忙人,日理万机的,您来找我,是有事儿?”
“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约稿,咱们可是老交情了,你必须帮帮忙,给我写一篇新小说。”
周雁如笑道:“《霸王别姬》写的太好了,《十月》创刊号的销量连我们《燕京文艺》都给比下去了!”
《十月》创刊号首发十万册,三日售罄,后来协调了纸浆,又加印五万册,再次售罄,现在还在加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