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4

关于彭德怀的评价,改来改去,就如胡耀邦所说的那样,最后还是邓小平亲自出马,作了“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样公正的评价。

陶铸女儿《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引起震动

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在陈云提议为陶铸平反的整整一个月后——1978年12月11日——胡德平记得,他在晚上回家时,见到父亲胡耀邦正半躺在沙发上。胡耀邦很兴奋地问道:“今天《人民日报》上亮亮的文章你看了没有?写得很感人!”

胡耀邦所说的“亮亮”,就是陶铸的女儿陶斯亮;胡耀邦所说的“亮亮的文章”,就是《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

胡耀邦对胡德平说,今天的《人民日报》一到京西宾馆,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代表们几乎都仔细读了亮亮怀念父亲陶铸的文章,深深被感动了!

这是陶铸在“文革”中蒙尘之后,《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怀念陶铸的文章,成了为陶铸平反的讯号。

胡耀邦叫胡德平看看亮亮的文章,是因为胡德平跟陶斯亮很熟,跟陶铸也很熟。在延安的时候,胡耀邦的住处跟陶铸家相距不远,胡德平比陶斯亮小两岁,常在一起玩。

至今,王稼祥夫人朱仲丽手头,还保存着当年在延安拍的一张珍贵照片。照片上,她抱着胡德平,而陶铸夫人曾志抱着陶斯亮。

胡耀邦跟陶铸有着很深的友谊。胡耀邦脾气爽快,陶铸性格开朗,两人很谈得来。

有时,他们也发生争论,争完了又和好如初,谁也不在心中留下芥蒂。胡耀邦对亮亮也很熟,是看着她长大的。

胡耀邦对胡德平说:“亮亮的文章写得很好,写得很有感情,也很有文采。我们的子弟,对父母有这么深的感情,是很令人欣慰的。”

胡德平连忙去看亮亮的文章,也深深感动了。陶斯亮这么深情地怀念着在“文革”中屈死的父亲:

爸,我在给您写信。

人们一定会奇怪:“你的爸爸不是早就离开人世了吗?”是的,早在九年前,您就化成灰烬了,可是对我来说,您却从来没有死。我绝不相信像你这样的人会死!您只是躯体离开了我们,您的精神却一直紧紧地结合在我的生命中。您过去常说我们是相依为命的父女,现在我们依然如此。爸爸呀!你我虽然隔着两个世界,永无见面的那一天,但我却铭心刻骨,昼夜思念,与您从未有片刻分离……

爸,九年前,您含冤死去;九年来,我饮恨活着。是万恶的、“四人帮”害得我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简直无法想象您这么一条硬铮铮的汉子,是如何咽下最后的一口气;同样,您也想象不到在您印象中如此脆弱的女儿,又是怎样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

爸,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67年1月4日,半夜里有几个同学猛然把我从睡梦中叫醒,递给我一张《打倒陶铸》的传单,上面印着、陈伯达等人1月4日对一些群众组织的讲话,说您“背着‘中央文革’小组独断专行”,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他们要“发动群众”把您“揪出来”。记得1966年11月我离开北京回上海时,妈妈曾对我说,爸爸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弄不好就会粉身碎骨,你要事事谨慎……

陶斯亮的这封终于发出的信,震动了京西宾馆,震动了中央工作会议。她的信,是对“文革”的控诉,是对平反冤假错案的强烈呼吁。

中央决定为陶铸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陶铸追悼大会终于在北京隆重举行。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汪东兴等出席了追悼会。

大会由叶剑英主持,邓小平为彭德怀致悼词,陈云为陶铸致悼词。

邓小平在悼词中指出:

彭德怀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者、红三军团的创立者,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曾担任过党政军的许多重要职务。

他在、“四人帮”的迫害下,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今天,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给彭德怀同志做出了全面的、公正的评价,为他恢复了名誉。

彭德怀同志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在伟大导师同志的领导下,南征北战,历尽艰险,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邓小平在悼词中,追述了彭德怀一生的丰功。最后,邓小平指出:

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

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

我们要学习彭德怀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高举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勇前进!

彭德怀同志永垂不朽!

彭德怀冤案的平反,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因为彭德怀的平反,便意味着对

1959年庐山会议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否定,也意味着对“文革”的否定。陈云在追悼会上,代表中央宣读陶铸悼词。陈云谴责了、“四人帮”对陶铸的迫害,实际上也是对“文革”的否定:

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在这里悼念伟大导师同志的好学生,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位卓越领导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的革命战士陶铸同志。

陶铸同志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69年11月30日含冤去世,终年61岁。陶铸同志的不幸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

陶铸同志生前同、“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陶铸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兼任书记处常务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同志的领导下,他协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处理党和国家的日常事务。他坚决执行同志的革命路线,抵制、“四人帮”破坏“**”的倒行逆施,积极保护老干部和革命群众,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成为、“四人帮”篡党窃国的障碍。

1967年1月,“四人帮”采取突然袭击的卑鄙手段,捏造罪名,诬陷陶铸同志是什么“中国最大的资产阶级保皇派”、“复辟资本主义的急先锋”、“叛徒”等,在精神上和上对陶铸同志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和摧残。这是、“四人帮”陷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严重罪行。

陈云代表中央,给予陶铸以崇高的评价:

陶铸同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陶铸同志不幸逝世,我们非常悲痛。我们深切怀念他。

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无私无畏,威武不屈,为奋斗终生的高贵品质;

学习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真理,英勇斗争的革命情操;

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发扬民主,敢于独立思考,多谋善断,勇于负责的优良作风;

学习他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革

命精神。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思想伟大旗帜,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和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努力奋斗。

陶铸同志永垂不朽!

随着彭德怀、陶铸的平反,“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冤案——也被提到日程上来。因为“文革”中所批判的“刘邓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既然邓小平已经平反,而且主持中央工作,这本身就表明所谓的“刘邓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不存在。

不过,一案关系重要,直接涉及否定“文革”,涉及批判晚年错误,所以还需要时间……

顺便提一笔,也就是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胡德平记得,有一天,胡耀邦在家里对胡德平说,我的秘书有事,你跟我出去一趟吧,去看望一位老朋友。

胡德平不知道胡耀邦要去看谁。上了车,胡耀邦才告诉胡德平,是去看望刘澜涛。胡耀邦对胡德平说,此行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

原来,胡耀邦在1964年底,奉中央之命,担任了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而刘澜涛则是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在工作中,他们产生意见分歧,特别是对于当时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着不同的看法,发生“干戈”。

然而,胡耀邦并不把那些历史旧账记在心中。他主动去看望刘澜涛,化“干戈为玉帛”,就是为了向前看,团结一致,投入新的工作。

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

“事件”发生在北京,由北京市委出面宣布平反,当然可以。但是“事件”毕竟是影响全国的大事件,中央以及作为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必须明确表态。

尽管华国锋仍然希望大会讨论他提出的三个议题,但是他已经很难控制大会。他只有对“事件”等作出明确表态后,大会才有可能进入农业等经济问题的讨论。

这样,在11月25日,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宣布了八条决定,对陈云等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表态。其中的第一条便是关于“事件”:

一、为“事件”平反。中央认为,“事件”完全是革命群众运动,应该为“事件”公开彻底平反。1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已批准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遭受迫害的同志一律要平反,恢复名誉。

同时,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委,对同类事件也照此办理。

华国锋还为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童怀周”编的《诗抄》一书题写了书名。这也是他作为中央主席表示为“事件”平反所作的一种表示。华国锋还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郑重宣布:

二、关于所谓“二月逆流”问题。中央认为,这完全是一伙颠倒是非、蓄意诬陷,其目的是为了打倒当时反对他们的几位老帅和副总理,进而打倒周恩来和朱德。中央决定,由于这个案件受到冤屈的所有同志,一律恢复名誉;受到牵连和处分的所有同志,一律平反。过去各种文件、材料中关于所谓“二月逆流”的不实之词,都应作废。

三、关于薄一波等61人所谓“叛徒集团”问题。现已查明,这是一起重大错案。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上提出,“六十一人问题”必须解决。当时由于“四人帮”的破坏,问题未能解决。1978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议过要为这一案件平反的问题。六七月,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复查。中央组织部于11月3日向中央提出报告,中央决定为这一重大错案平反。

四、纠正过去为彭德怀所作的错误结论。彭德怀同志是我党的一位老党员,曾任党政军的重要领导职务,对党和人民作过重大贡献。他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但经审查,怀疑他里通外国是没有根据的,应予否定。彭德怀同志已于1974年11月29日病逝,他的骨灰应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五、关于陶铸同志的问题。陶铸同志是我党的一位老党员,在几十年工作中,对党对人民是有贡献的。经复查,过去把陶铸同志定为“叛徒”是错误的,应予平反。陶铸同志已于1969年11月30日病逝,他的骨灰应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六、关于杨尚昆同志的问题。经复查,过去把杨尚昆同志定为“阴谋反党、里通外国”是错误的,应予平反。中央决定,恢复杨尚昆的组织生活,分配工作。

七、关于康生、谢富治问题。康生、谢富治民愤很大,对他们进行揭发、批判是必要的。但是不设专案组,有关揭发材料送中央组织部审理。八、一些地方性的重大事件,中央决定一律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根据情况实事求是地予以处理。

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所宣布的这八条决定,表明接受了陈云等众多代表提出的意见,清理了一大堆历史积案,大快人心。内中,尤其是为“事件”平反,在全国、全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引起一片欢呼声。

另外,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在华国锋讲话最后定稿并印发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加上了重要的一条: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在1975年下发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号文件,1976年下发的二、三、四、五、六、八、十、十一号文件,全部予以撤销。贯彻执行这些文件的党委和个人是没有责任的,责任由中央承担。

这也清楚表明,中央政治局如果不对这一系列重要的冤假错案问题作出平反决定,中央工作会议的代表们怎么能够坐下来讨论农业等问题呢?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固然是一大进步。不过,这八条决定点,每一条都意味着

对当年的决定的一次否定。这八条,也就是对“两个凡是”的有力否定。所以,在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之后,“两个凡是”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地步──尽管华国锋只字不提“两个凡是”,但这八条决定也就是八项“实践”,每一项都证明了“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如果按“两个凡是”办,连一条决定也作不出来!

华国锋承认“两个凡是”错了

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所宣布的八条决定,使会议的情绪为之一振。但是,人们仍憋着一口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华国锋为什么对这一问题不置一词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际也就是批判“两个凡是”。华国锋为什么不对“两个凡是”表态呢?

“两个凡是”已经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一大障碍。那八条决定是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才作出的。要想作出正确的决定,必须推倒“两个凡是”。然而,大会的议题之中,并没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没有关于“两个凡是”问题。

华国锋在11月2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了八条决定之后,11月27日,他又一次要求大会转入农业等经济问题的讨论。

然而,华国锋已经无法控制会议的进程了。就在华国锋刚刚说毕,便有人在发言中提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认为在这场讨论中,一些口号不妥,例如“反对现代迷信”、“来一个思想解放运动”等,这些口号是在引导人们“去议论的错误”。

这位发言者还认为,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所产生的分歧,只是思想认识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路线问题,更谈不上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这位发言者原本想批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想不到,这一发言帮了倒忙:马上引起绝大多数代表的不满,一下子把大会的注意力吸引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上去了!

针对这一发言,胡乔木在小组会上作了这样的发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