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家人》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
虞翻曰:《遁》初之四也。女谓《离》《巽》。二四得正。故“利女贞”也。
马融曰:家人以女为奥主。长女中女,各得其正,故特曰“利女贞”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荀爽曰:初在潜位,未干国政,闲习家事而已。未得治官,故“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守之以正,故“悔亡”。而未变从国之事,故曰“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荀爽曰:六二处和得正。得正有应,有应有实,阴*之至美者也。《坤》道顺从,故无所得遂。供肴中馈,洒食是议,故曰“中馈”。居中守正,永贞其志,则“吉”,故曰“贞吉”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王弼曰:以阳居阳,刚严者也。处下体之极,为一家之长,行与其慢也,宁过乎恭;家与其渎也,宁过乎严。是以家虽嗃嗃,悔厉犹得吉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侯果曰:嗃嗃,严也。嘻嘻,笑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duqi.org 南瓜小说网
虞翻曰:三变体艮,《艮》为笃实。《坤》为大业。得位应初,顺五乘三,比据三阳,故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谓顺于五矣。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陆绩曰:假,大也。五得尊位,据四应二,以天下为家,故曰“王大有家”。天下正之,故无所忧则吉。
上九:有孚威加,终吉。
虞翻曰:谓三已变,与上易位,成《坎》。《坎》为孚,故“有孚”。《乾》为威如,自上之坤,故“威如”。易则得位,故“终吉”也。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家人》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六家。在对所谓《家人》卦的注释,既有所谓“象数派”,也有所谓“义理派”。
在对所谓卦辞“家人,利女贞”的注释有两家,即虞翻(三国时期吴国人)与马融(东汉末期人)。
虞翻的注释是:“《遁》初之四也。女谓《离》《巽》。二四得正。故\"利女贞\"也”。虞翻注释时,通过卦变说,扯到《遁》卦上,《离》、《巽》两卦则是八卦说法上《家人》卦符号里的上下两卦。虞翻通过《离》、《巽》卦取象为女,爻位又得正(所谓正就是阳爻位),所以才得出“利女贞”的这种说了等于白说的注释说法。
而马融的注释是:“家人以女为奥主。长女中女,各得其正,故特曰\"利女贞\"矣”。
马融的注释显然与虞翻的说法不尽相同,马融并没有从卦象爻位上去穿凿,而是从《易传·彖》文的注释中转述而来,这就是历史上的“以经解经”法。因《易传·彖》文说法是:“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从虞翻与马融对同样文辞的注释却又不同,虞翻是个重“象数”去注释今本《周易》,而马融是继承《易传》宗旨去注释今本《周易》,显然在注释时轻“象数”,而重义理。所重的“义理”,则是儒家封建伦理上的道德秩序。也就是《易传》里的《象传》与《彖传》里诠释今本《周易》的“义理”思想。无论“象数派”与“义理派”,且不论所对《周易》内容注释的正确于否,但从两派相比,“义理派”是兼重儒家经典的治学理路,在易学上恢复以儒门“十翼”(《易传》)义理注《周易》,却比西汉时解释《周易》多主象数,往往流于附会,荒诞不经这方面来说,有其进步意义。这样来看“象数派”的代表人物物虞翻的注释,在注释上以“象数”为主,无疑是个穿凿附会与荒诞不经。我们通过对《家人》文辞的注释,对比看虞翻的注释,再看马融、王弼的注释却与虞翻注释上的不同。即所谓“象数派”者对《周易》注释时是重“汉象数”,而所谓“义理派”对《周易》注释时基本继承《易传》里的《彖》与《象》注释原则,而轻“汉象数”重《易传》里“义理”。两派在帝制时期却是泾渭分明。
3、附录:
(1)附录《周易·家人》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1《周易·家人》原创文本格式
家人,利女贞。
闲有家,悔亡。无攸遂,在中馈,贞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富家,大吉。王假有家,勿恤,吉。有孚威如,终吉。
2《周易·家人》春秋文本格式
( )家人:利女贞。
渐:闲有家,悔亡。
小畜: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益: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同人:富家,大吉。
贲:王假有家,勿恤,吉。
既济:有孚威如,终吉。
3今本《周易·家人》内容格式
( )家人:利女贞。
初九:闲有家,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
妇子嘻嘻,终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2)附录《周易·家人》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家人,利女贞。
闲有家,悔亡。无攸遂,在中馈,贞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富家,大吉。王假有家,勿恤,吉。有孚威如,终吉。
(译文)
“三十七、家庭,利于妇女守正的地方。
防患于未然,治理好家庭,悔恨就消失了。既不追求功绩,也没有过失;妇女在家庭内应操持家务,既符合妇道规矩,又吉祥如意。若家庭面临严酷的局面,有了悔恨,就应振作精神,好的局面就会出现;若妻子儿女吃喝不勤俭,终究会家道败落。发家致富,家庭富裕,才是大吉祥。君王凭借这富裕的家庭,就没有担忧,吉祥。有爱才有威信,最终迎得的是吉祥如意。”
(解说)
《家人》是讲述家庭与国家间的政治道理。“家人”:家庭。本篇的题目是“家人,利女贞”,这是为妇女在家庭的中心地位而立论。题目意思是“家庭利于妇女之道”,即家庭是妇女生活的中心,也是妇女守正的地方,在西周后期,看来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一家的生计好与坏,家庭主妇却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本篇文章,反映了《周易》作者的时代已是一个主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社会,而不是什么奴隶社会。应是男主外女主内,为“有国有家者”(诸侯、贵族)耕种田地的家庭小农生产经济。“利女贞”;是指有利妇女守持正道。
“闲有家,悔亡。”
“闲”:棚栏,引申为防止。“闲有家,悔亡”,意思是“防患于未然,治理好家庭的生活事务,就没有了悔恨。”这里的“悔亡”,是指悔恨,遗憾消失了。家庭主理好了,当然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遂(sui)”:成就,顺利。“攸”:危险貌。“无攸遂”:没有功也没有过之意。“馈(kui)”:馈赠,吃饭等意。“中”:内里,不高不下意思。“在中馈”:是指妇女在家庭内操持家务,是符合妇道规范(贞吉)。本篇是讲妇女应在家庭主理生计,而不是去追求功绩,这是妇道准则。这又是家庭伦理观念的阐述,并把妇女定位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嗃嗃(hè):严酷的样子。“家人嗃嗃”:一家人面临到生计困难局面;犹如嗷嗷待哺的局面。“悔,厉,吉”:家庭出现了困难,就有了悔恨(悔),但应振奋其精神(厉),来改变家庭的困难局面。就向好处转变(吉)。“嘻嘻”:欢笑的样子。“妇子嘻嘻”:指家庭中的妇人儿女不慎待家庭生计,如吃喝不勤俭,嬉戏作乐,终究会出现问题(终吝)。本段意思是“若家庭面临严酷的局面,有了悔恨,就应振作精神,好的局面就会出现;若妻子儿女吃喝不勤俭,终究会家道败落。”一个家庭生计的好坏,却与家庭里的主妇及儿女是否勤俭勤劳,还是吃喝懒做有着极大的关系。
“富家,大吉。”
“富”:富有。本句很好理解,这是承上句意,而强调家庭实现富有,则是利家又利国的事情。如现在所提倡的“发家致富”的道理一样。每一个家庭富有了,这很自然的又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富强。这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所以作者跟着引向政治目的。即“王假有家,勿恤,吉”。
“假”:凭借,借助。“王假有家,勿恤,吉”的意思是“君王借助富有的家庭,没有了担忧,吉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富有,小康了,即百姓富足了,国家自然也就强盛与稳定了。看来富国先富家富民,这是《周易》里的政治思想,也是真理。
“有孚威如,终吉。”
这最后句子已然是归结到《周易》构建的政治理念上,即治国方针上应遵循“有孚”(“爱民”)的政治行为准则。“有孚”是《周易》里构建的政治理念,即先儒架构的“民本”思想。“有孚威如,终吉”的意思是说“有了爱,就有了威信,最终都是吉祥如意。”
这是讲家庭的道理而归结到国家的政治道理,目的是为“君子”提供的政治谋略。但也不可否认《周易》作者并不反对“王制”制度,不过作者希望的是“君子”共治天下的“王制”体制,即“松散型”王制体制,而不是专制的王制制度。所以,“民本”思想早在《周易》一书里就给确立了起来,而不是后儒孟子所架构。只是孟子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里的“民本”思想。《周易》虽认同“王制”,但无“王权”思想,这是与后儒的政治理念所不同。自孟子到韩非子这些后儒者(严格的说,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都是“王权”思想的鼓吹者,都可称为“儒者”),包括战国中后期出现的《老子》一文里的思想,无疑是王权主义的倡导者与理论完善者。一直到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的“儒者”对“王权”思想是不断的巩固与强化。再也没有像《周易》之学那样,出现哲学上的突破。在中国历史上《周易》是一次哲学突破,突破了西周的神学与天命思想,从思想上引向了人文与理性。自《周易》以后,再没有了哲学的突破,只有注释“六经”,而强化王权思想,才使中国的王权专制制度不曾中断。这正是再也走不出“一阴一阳”,“盛衰否泰”循环认识中的结果。
本篇通过讲述家庭富,才能国家富的政治道理,让君子懂得富民与政治的关系。本篇文章又是围绕着家庭从对妇女定位规矩,到走致富治家而引申到治国的政治目的。即家庭富,万民富,君王治理国家才无后顾之忧。而在对家庭的论述上,把妇女摆在了家庭的重要位置上,体现了妇女在治理家庭上的重要性。在农耕时代,男主外(生产劳动),女主内(操持家务),这是自然经济的分工。作者通过妇女在家庭里的地位与家庭的生计关系,既论述了家庭伦理观念,又阐述了妇女治家的原则与重要性。并通过家庭生计关系,而联系到国家问题;即揭示了家庭富裕,才是治国的根本;而治国的根本,又在于遵循“爱民”为政治原则。
本篇是讲述家庭与国家政治的辩证关系的说理文章,其说理透彻,寓意深刻,教育意义特强。本篇里的“富家,大吉。王假有家,勿恤,吉”之理念,就是今日之中国已然很有现实意义。
通过本篇内容来看,也反映了一个历史现象,这里的“家人”应是指一般的农民家庭,而不是“有国有家者”的“家”。“家人”是承担着生产劳动的家庭。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家庭也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主流,即小农经济。特别是以小农家庭生产为单位的主体模式,在西周是逐步确立起来。其经济关系是封建地主与佃农的经济关系,这应是相对自由的封建雇佣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生产模式。这正是中国古代上下几千年的一种农耕经济不变的生产模式。这与特定的时空,及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所铸成。这就是说从《周易》一书里看到的是封建地主生产关系,而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