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周善民和周远峰说了会儿周家庄的人和事,又说这次是陪着桂裴华老师来调档案的,不过不太顺利,先吃饭,下午再去看看,说不得得要个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把档案拿到手上。

周远峰则是给他们介绍自己的准女婿魏思进和大女儿周小芬,两个小辈已经毕业,魏思进有美术功底,被安排进了市里的建设局,女儿则是跟着档案回了平水县,分配在平水县初中学校。

“那小夫妻俩儿不是得分开了?”周善民一介老农,也知道新婚夫妻分开不好,语气有点惋惜。

“是啊,现在愁着呢,想找找关系,最好把她分配到市里去。”可怜天下父母心,李红莲那阵子为了女儿和准女婿工作的事愁得饭都吃不下。

要知道平水县距离市里有七个小时的车程,往返一趟,得要一天一夜,刚工作的小年轻,魏思进一周工作六天,假期又不多,往后的日子长着呢,难道每次见面都要跟牛郎织女那样吗?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说完了这些没办法立即解决的,大家又感叹了一番调档的难处,总之,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李红莲看着对面那个小心翼翼吃东西的孩子,还以为周长城是周善民家的孙子,带着来县里玩会儿的,听周善民说了这小孩的情况,原来没爹没娘了,自己儿子周小伟只比他小一岁,现在还天天跟她这个当妈的撒娇耍宝,倒是生起两分同情:“怪可怜的。”

周远峰多看了周长城两眼,听周善民说是后来落户到周家庄的人家,也有印象,他们夫妻回去收拾先人尸骨的时,路过那附近,周长城的爸妈见了也不声张,还给了他们一把火把,让他们夜里上山时小心些。都是心善的好人,怎么子孙竟落得这个下场?

桂裴华吃完半碗饭,听李红莲一副惋惜的语气,不时伸筷子给周长城夹菜,叮嘱他多吃点,不由冒出一个念头:“说起来,你们市教育办管教研水平的的赵永翠主任,还是我从前的学生,前些日子他去广州培训,我们刚刚见过面。”

周长城听不懂桂老师说这话的含义,什么教育办,什么广州培训,对他来说都是很陌生的词语,他不懂,但并不妨碍对面一家人脸色肉眼可见变得期盼殷切起来。

“桂老师,这...”李红莲是反应最快的,激动得嘴都秃噜了,“这这这...能不能...”

不论是周远峰李红莲家里,还是魏思进家里,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要是在平水县,绕一绕,说不定也能找出点门路来,可市里,他们是两眼一抹黑啊!

照理说,这个年代,两家人供出两个大学生,国家还包了分配,是正式职工,往后吃的是商品粮,都应该很欢喜才对,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一就想有二,就像周小芬被分回平水县的初中学校,有寒暑假,还在父母身边,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了,可她就是想去市里和未婚夫挨着。

桂裴华也没端着,放下筷子,摸了摸周长城的头,十五岁的小子,瘦巴巴的,头骨都硌手:“我等会儿给你们写封信,把赵永翠的地址也给你们,你们得空了去找他问问,请他帮帮忙。”

“哎呀,桂老师,您真是我们家思进和小芬的恩人!”李红莲赶紧再叫了米酒,拉着准女婿和大女儿要给桂裴华敬酒,不论事情成不成,但人家愿意开口帮忙就已经很难得了,他们萍水相逢的缘分,人家桂裴华完全可以不提这一茬儿的。

桂裴华确实不是白白开口的,他喝了周远峰李红莲和两个晚辈的敬酒,答应吃完饭就立刻写这封信。

“这位周师傅和李大嫂,不满你们说,我也有事相求。”桂裴华放下酒杯,看着还在傻乎乎吃饭的周长城,琢磨一会儿才说,“我想麻烦周师傅和李大嫂,帮我带一带这孩子,他今年十五,等到他十八岁成人的时候,就不用管了,让他自己想办法找活儿干。”

周家庄今年开始实行分田到户,周长城也是男丁,可以分到两亩田和一座山,但他未成年,山田都挂到堂大伯家那儿,合作一家。不过现在看着周长城的样子,除了要忙自己那两亩田,还把堂大伯家里的活儿都干了,秋收时,粮食能不能到他手上还不一定。

“啊!?”不管是周远峰李红莲,还是其他人都愣了,一桌人的视线全都集中在周长城身上。

周长城不明所以然,看看桂老师,又看看村支书伯伯,再看看其他大人,脸红耳赤,畏缩地把筷子放下,以为是自己吃太多,大人们不满意了,眼皮低低的,不敢再抬眼看人。

“这...桂老师,这...”李红莲很是犯难。

养孩子不是一日半日的事情,是个要负上巨大责任的,这衣食住行哪一样都不能缺,何况这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正是最难管最有叛逆心的时候,要是在他们手上出了什么事,对谁都不好交代。

桂裴华看周远峰等人犯难,自己也觉得是为难人家了,不过既然开了口,还是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周师傅李大嫂,你们放心,就是你们不答应,我也会给赵永翠写信的。”

“长城这孩子和我有缘分,当初我下放住在牛棚里,他和他家里人对我多有照顾,他奶奶还救过我的小命,时不时接济我一点粮食,不然的话,今天我也不能坐在这儿和你们吃饭。”桂裴华显然是个念旧情的人,周家庄对他好的人,他一一都记着,尤其是周长城这一家子。

有时候那帮红袖章的人来押着他出去游村做检讨,小小年纪的周长城甚至会拦着,不让人朝他身上砸东西,等他做完检讨回到牛棚,周长城就摘了野果给他吃,天冷了还给他送来干稻草铺床。

这样的来自孩子天性里的善意,支撑着桂裴华度过了许多黑暗的夜晚。

“您二位放心,我不会让他在你们家白吃白住,我每年给你们两百块钱,春天给一回,秋天再给一回,粮票和布票也有,一直给到他十八岁成年。”

“十五岁的孩子本该好好在学校读书,这次回到周家庄,我看他天天扛着锄头,干得跟头老黄牛似的,哪像个十几岁的孩子。”说着,桂裴华又摸了摸周长城的头,又记起周长城带他上山摘野菜果腹的事。

“我毕竟刚平反没多久,自己一身骚,万一又要开始几年前那一套,估计还得下放,那就拖累他了。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本也不该这样给二位出难题,但把他送回周家庄去又于心不忍,就想把他委托给周师傅和李大嫂两位厚道人,无论如何,好歹让他长大成人。”

桂裴华一番话下来,也是掏心掏肺的,把自己在周家庄受周长城家长辈的恩情都说了,当时村里是不管他和村民接触,可会主动来关注他死活的,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周长城一家了。

周长城再迟钝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桂裴华,擦擦眼角,好像又回到了牛棚前,桂老头儿教他写字的时候,自从家中长辈过世后,再没人替他这样张罗了。

周善民老脸发热,桂老师这么说话,岂不是在打他这个村支书的脸,说明是他们庄上没把孩子看顾好,再加上今日是他建议和周远峰一家坐下吃饭的,结果给人揽了个这么麻烦的事儿,有心出言阻止,一下子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愁得那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脸又老了几分。

周远峰和李红莲二人听了桂老师的一番话,对视一眼,又看看周长城,放下手中的酒杯,没了刚刚的热情,这顿饭都不知道怎么吃下去了。

周小芬扯了扯魏思进的衣衫,示意他出来打打圆场。

魏思进轻咳一声,想了又想,这才谨慎开口:“桂老师,这个...这个,现在粮食紧张,这小孩儿...可能也不适应县里的生活,为难...为难...”

磕磕巴巴的两句话,连个主谓宾都没讲清楚,还不如不说。

周小芬简直被魏思进给气死,便也木着一张脸,又怪桂裴华给人出难题,施恩挟报,甚至想站起来不要他帮忙写信给那个什么教育办的主任了!

桂裴华看桌上人的脸色,也知道这事儿难办成,立即说:“周师傅李大嫂别上火,我说了即使您二位不答应,我也是要给陈永翠写信的,你们放心,这赵永翠是我的得意门生,我这个老师的话,还是有点份量的。”

这再三保证的话语比前面说的更让人糟心,周远峰当下就沉默了,就连向来快嘴的李红莲都哑火了。

周长城顿时枯萎下去,知道对面的人是拒绝自己了,等吃完这顿饭,还是要跟村支书伯伯回周家庄堂大伯家干那没完没了的农活儿的。

桂裴华有点懊恼,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他不是后悔被周远峰李红莲拒绝了,实际上这些年他被拒绝打压的次数太多,已经没什么太大感觉了,只是觉得自己好心办了坏事,让周长城看到一丝希望,结果希望之门不到一分钟就在他眼前关闭,于是又拍拍他的肩膀,没有再说话。

往后把钱和票寄给周善民,让他转交给周长城,孩子好好活到十八岁,再出来找活儿干,或者到广州去找他也行,现在有不少工厂在招人,总能让他有事做的。桂裴华想清楚这点,便不再纠结了。

吃完饭了,桂裴华果然遵守承诺,拿了空白的本子给自己的学生写信,信上诚恳地请他帮周小芬尽量安排到市里的学校,末尾签下自己的大名,给魏思进留了自己和赵永翠的地址。

魏思进接过桂裴华的写的信,和周小芬一再感谢,两个年轻人的感激中带着几分古怪的尴尬。

下午桂裴华还要继续跑知青办和革委会,周远峰李红莲一家则要回电机厂,两拨人各自分开。

"支书大哥,给您也添麻烦了。"等周远峰一家人走远了,桂裴华忙和周善民道歉,他刚刚看到周善民脸上欲言又止的表情,也知道自己的要求突兀了。

周善民本想说两句,但看看周长城,又咽下去了,只是摆手:“是我们这些长辈没做好,往后我在庄上多盯着长城,像桂老师说的,怎么也得让他长大成人。”

十五岁的周长城瘦得跟条棍子似的,他本身就长得高,身上没有四两肉,那管鼻子挺得发尖。

真是又穷又苦又难又饿。

说起来,都是命。

桂裴华的档案拿得很不顺当,跟挤牙膏似的一点点盖章签字跑腿,周善民和周长城当天也没有回周家庄去,陪着他在平水县找了个旅店过夜,也是仗义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去国营饭店吃早饭,出来时,碰见了周远峰和李红莲夫妇二人。

周善民桂裴华带着周长城和两人打了招呼,以为是巧合碰见,毕竟平水县不大,国营饭店又近着电机厂。

谁知李红莲走上前来,摸摸周长城的头,问:“小伙子,往后让你住我们家行不行?给我当半个儿子好不好?”

周长城的脸上既惶恐又惊讶,看着眼前一脸笑的女人,又转头去看桂裴华,不知道怎么回话好。

桂裴华则是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推了他肩膀一下:“傻了?问你话,住他们家行不行?”

周长城瞬间意识到,这是个改变他命运的时候,立马重重点头:“我我我...好!我很乐意的!”

这家人好不好,周长城不知道,但是知道县里比周家庄好,这两人对他的态度比堂大伯一家人好,他实在太想一瞬间长大,立马就离开堂大伯家了!

“好,那往后你来当我徒弟,叫我师父,这是你师娘。”周远峰也上前来,一脸厚道的笑容,粗糙的大手摸摸他的头,“你在我家住到十八岁没问题,但是得学一门手艺,有手艺,往后才有活路。”

“我也没有多大的本事,一辈子都待在电机厂,我懂的东西就是跟机器打交道,到时候你来了,我都教给你,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

“叫人啊!”桂裴华立即催周长城改口,“叫师父师娘!”

“天地君亲师,除了你爹娘爷爷奶奶,就师父师娘最亲了,往后得孝敬他们!”

李红莲撇开昨天的为难,今天倒是满脸笑,拉过周长城的手,摸到一手老茧,可见孩子真是受苦了:“孝不孝敬另外说,你到我那儿住,别学坏,好好听大人的话,不辜负桂老师的关心才好。”

“周师傅李嫂子,您二位真是大仁大义!”桂裴华也不再催周长城叫人了,边说话边从包里掏出一个钱夹,“这是一百块和一百斤全国粮票,布票等我回去再寄过来。

“我答应了每年给两百块和粮票布票的,一定不食言!”

对桂裴华的这个赞助,周远峰夫妻没有拒绝,他们决定接受帮周长城这三年,就是考虑到桂老师的慷慨,若让他们自己出钱养这孩子到十八岁,那是没有办法的。

不论周远峰和李红莲因着什么原因答应,桂裴华都想打蛇随棍上,周长城是个仁善的孩子,如果没人拉一把,他估计一辈子就只能在周家庄待着,初中读不完,也无长辈出头,如果再遇上一点病痛,后头大概就这样老死在周家庄了。

周善民在一边看着,目瞪口呆,简直是看了一场峰回路转的电影,养个十五岁的孩子啊,这两家人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他呼吸一下深一下浅,看着李红莲接过桂裴华的钱和票,愣是一个字没敢开腔,过了会儿,就听到周长城小声又略带兴奋地叫了第一句“师父师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