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过后,张秀花拿着精心挑选的二十盒人参,回去上班。
十天后就到了首都,然后把人参拿去兜售。
精美的包装盒,里面是拇指粗的人参,参须也是干净漂亮。有经验的老中医可以判断出人参的年份,也很快给出断言,“这人参不是野生的。”
张秀花点头承认,“这是咱们自己种的人参。卖的话,你们能给多少钱?”
老中医将人参放在鼻端闻了闻,问她有多少个。
“我从老家带了二十盒,品相跟这差不多。”张秀花也不瞒他,“药效肯定没问题的,不信你切开试试。”
老中医摆手,“鲜人参用来泡酒或是炖汤。切了会影响药效。你这根须也得注意,千万不能断了,也会有影响。”
他思来想去一盒给十块钱。
张秀花微微一惊。她做的盒子,平均下来每个是五毛钱。都能买半斤肉了。两颗人参顶多半斤,相当于一斤能值十九块钱。翻了四倍还多。
不过考虑到从东北运到首都,路途遥远,再加上损耗。这个价钱反倒不贵。
她将二十盒全卖给老中医,得到两百块钱。扭头就给家里打了电话,让李建国去李兴家挑选品相好的人参,她可以卖。
“鲜人参放不了多久。你要的话,我让他帮你炮制成干人参?”李建国怕人参冻坏了。
张秀花点头,“行!记得让木工师傅再多做这种木盒,等我回去结账。”
李建国答应了。
张秀花还从空间里拿了两盒人参继续推销,很快就有三家药堂跟她订货。要不是她时间不多,还能多推销几家。
她还给珍珍送了两盒人参,让她炖汤喝,“这人参大补,有才不在,饭店全是你一个人忙,还是得注意身体。”
珍珍看到这么粗的人参也是大吃一惊,得知老家人种的,她眼睛一亮,“人参多吗?我想在饭店推出人参鸡汤。绝对是独一份!”
“可以啊。”张秀花笑道,“你要是要的话,我让你爸多买一些。咱们留着慢慢卖。这次带的人参都卖给药店,下回我多带些过来。”
干人参能保存五六年时间。鲜人参就不行了。
珍珍笑了,“那太好了。”
她立刻将人参拿过去让厨师炖汤,研制新菜品。
张秀花回到老家,李兴家已经炮制出许多人参。他不是一次性将人参全卖掉。而是留着慢慢卖。
村民们从明年开始种人参,至少也得要五年时间。这么长时间缺货,采购商肯定等急了,他要留着货,慢慢散,这样可以让李家屯的名声才会越传越响。
张秀花种的是林下参,要六至八年才能采收。
因为看到人参的高收益,李建国打算把山上种杨树的区域全部种人参。
张秀花告诉他自己卖给中药铺的人参,一盒卖了十块钱。
李建国喜得眉开眼笑,“咱们家有个人在火车上工作,真的有很多便利。”
不仅可以倒卖赚钱,还可以免费将货物运到首都赚差价。
张秀花也赞叹,“他们是代理商,一层层往上送货,无形中就把价格抬高。我是直接卖给药堂,能省不少钱。”
张秀花把珍珍打算在饭店弄人参鸡汤的事说了。
李建国惊呆了,“那这一碗人参鸡汤得卖多少钱?”
鸡本来就贵,再加上人参,一碗人参鸡汤至少得卖二十才有利润吧?
张秀花笑道,“珍珍说一碗鸡汤卖五十。”
李建国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贵?”
他刚刚还是保守了。只猜二十。
张秀花见他吓成这样,有点好笑,掰碎了解释给他听,“一只土鸡怎么也得五块钱。人参也得要五块钱。再加上厨师和饭店的租金,成本差不多是二十五。食品行业向来是翻倍的赚。卖五十很正常。再说,她的饭店打的是御膳的招牌,本来就不是普通人吃得起。如果卖太便宜,人家会以为她用的不是好参。”
虽然她这么解释,但李建国还是觉得贵,他问了句题外话,“那他们饭店一年能赚多少钱?”
“管她呢。赚多赚少跟咱们又没关系。”张秀花从来没问过。有才是个厨师,他不管账。她一个当婆婆的,也不好问儿媳妇收入情况。如果两人没结婚,她问了,可以说好奇。结了婚再问,怕珍珍以为她在琢磨他们的钱。
李建国也没惦记他们的钱,“我就是好奇问问。”
“应该没少赚。只赚一年就能开分店,她那饭店的档次还挺高。装修豪华,虽然不是买的,是租的,但是也要不少钱。”张秀花知道饭店都是十年起租,租金半年一付,每年上涨10%。这些算是行规。
人参这事算是告一段落,李建国还聊起另一桩事,“村西的鱼塘已经满五年了,咱们打谷场的宅基地差不多也分完了。明年又有人家要娶媳妇。那块鱼塘,我看得平了。”
张秀花疑惑,“申请宅基地的人家很多吗?”
“多着呢。”李建国怎么分都不够。
“不是好多人都去外地打工,他们就没想在外地安家?”张秀花觉得奇怪,她上辈子的老家人都喜欢在大城市安家,李家屯的村民怎么不一样呢。
“安家?拿什么安家?外地房子多贵啊。就拿大哥大嫂来说,他们给红武买的那六十平米商品房就已经把他们家底全掏空了。他们还算有钱的呢。别家更没钱。”李建国也是没办法。他是村长,得按规矩办事。
张秀花盯着他,“我们家是不是也能分到宅基地?”
“对!可以。有才和继东都到了岁数。”李建国稍微一猜就明白她的意图,但他并不乐观,“光咱们家这两个哪够。那块鱼塘至少能分上四十户宅基地。”
张秀花叹气,“也是!我有点想当然了。那就填吧!”
鱼塘填不填其实跟她没什么关系。她主要关心自己的小卖部有没有鱼可卖。现在村西的鱼塘要填了。她的收入直接锐减。
李建国要召集村民商量宅基地的事情,没想到老村长先找上了门,“我觉得有些人家的宅基地可以不用盖。不如把鱼塘那片的宅基地分给不需要的人家。他们每年白得一些钱,两全其美。这鱼塘才五年,当初是村民们一点点挖起来的,费了那么大力气,说填就填了,在可惜。”
李建国明白他的意思,“如果你想承包下来也不是不行。那你得找四十户不需要宅基地的人家共同签字。”
老村长懂了,“那行!我去找他们!”
说完就风风火火跑走了,张秀花见此,也跟着笑了,“看来那鱼塘没让他赚了不少。居然这么积极。”
四十户那可不是小数目。说服大家同意,那要耗费好多精力。
李建国也跟着点头,“做蔬菜批发,多一样,生意肯定更好做。他也是尝到甜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