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起名
胡太后她今日早早地来看孩子,胡家其他女眷也一并来了。
她老人家可不信李粟说的那话,抱着孩子道:“你倒是很孝顺,生怕旁人忘了你那祖父?”
太后是没有带过孩子的,李粟看她抱孩子那样,一直盯着,分心回答道:“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话本就是说给那些愿意相信的人听的。”
先帝为人是有些问题,但当皇帝当的很好,他才去不久,好些老臣成日惦记,如今也算给他们一个念想。
让他们把心中所念,寄托在这孩子身上。
更重要的是,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何等爱重自己的长子。
胡太后道:“你心中有成算就好,别跟你爹似的,心里没数,整天不知道干什么。”
李粟应了声“是”,胡家的女眷们凑过来看孩子。
胡二太太羡慕地说道:“我如今已经不指望玉淮嫁出去了,只盼着我能够早日抱上孙儿。”
胡玉淮是谁也管不住她,胡太后打算让她留在自己身边。
二太太索性不管了,好在她儿子已经说了一门亲事,马上就要成亲了。
胡太后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着急也没用。”
李粟看女眷们将孩子抱来抱去的,给嬷嬷使了个眼色。
嬷嬷假装看看天色,说道:“太后娘娘,二太太,小郎君该饿了。”
太后闻言,将孩子交给嬷嬷。
嬷嬷便将孩子抱回去了。
周宓正休息,看孩子又被抱回来,道:“这就回去了?”
这抱出去最多半刻钟吧?
不是周宓大惊小怪,而是最近几日,不管是帝后过来,还是太后或者其他长辈们过来,孩子被抱过去,也都是片刻工夫。
嬷嬷心说还不是殿下疼爱小郎君,不肯其他人多抱几下,她道:“小郎君还小,要好好休息。”
周宓下床,坐在小床边。
儿子已经睡着了,她在一旁安静瞧着,看他小嘴不停地动,看他的手从襁褓里伸出来,举到头顶,时不时地哼哼几声,还会嘴角上扬,不知道是不是梦见了什么。
周宓看着,便不自觉露出笑容来。
李粟回来的时候,看见这一幕,这与他那可怕的梦境截然相反。
他快步走过去,道:“怎么不躺下休息。”
周宓:“我看他,不困。”
“白天夜里都看着,有那么好看吗?”李粟也在旁边坐下,也一起看着。
他看着就好三娘该看的人可不是孩子。
周宓凑到李粟耳边,略带得意地说道:“好看,我觉得我儿子,比我姐姐嫂子她们所有人的孩子都好看,你觉得呢。”
周宓从前觉得别家的孩子也都挺好,尤其是她的亲侄儿和亲外甥,但如今瞧着自己的儿子,便觉得他才是这天底下最好的,谁家的孩子也不如他。
这大抵是天底下母亲的通病了。
李粟被她的话逗笑,道:“三娘生的孩子,当然是最好的。”
周宓听了这话,略羞涩地靠在李粟肩头,半晌才道:“他还没有名字呢。”
起名这事儿轮不到他们当爹娘的做主,得礼部给拟名字,但礼部还在帮先帝离世后的琐事,一时顾不得这边。
李粟想了想,道:“明日我请孙太傅给起个名字。”
周宓:“孙太傅最近不大好吧?”
上回他和太后吵架吵不过,给气晕了,先帝离世,他跟着伤心,听说在府中食难下咽,太医都去了好几回,还有人私底下议论这位老太傅是不行了。
都这样了,只怕自己亲孙子都顾不上吧。
李粟道:“三娘不懂,年纪大的人,闲下来才容易出问题,还是得忙起来才好。”
孙太傅身体没大毛病,就是伤心太过罢了,早些忙碌起来,他的伤心之情才能够早日缓解,再为先帝留下的基业奔忙几年,为江山社稷的稳固添砖加瓦。
都是能臣啊。
周宓可没听说这个说法。
她道:“那麻烦他老人家了,我给他送些药材过去。”
“辛苦三娘。”李粟道。
前世他少年意气,不肯向一些老臣妥协,以至于走了许多弯路,如今是不会了。
一个个德高望重,又对朝廷忠心的老臣,不能搁在那里白白地吃俸禄。
可怜孙太傅还卧病在床,不能起来,就已经有人把他后面几年都安排了。
周宓第二日就叫人准备好了厚礼,李粟给各位老大人都送了,又亲自去了孙太傅府中看望,顺便麻烦他给孩子起个名字。
孙太傅咳嗽了几声,半晌老人家问道:“殿下真的梦见了先帝吗?”
他已经听说了,李粟在孩子即将出声的时候晕倒过去,太医给他诊治,看见他在梦里流下了眼泪。
孙太傅本也是不信这些东西的,但这位如今的太子殿下是比上一位要可靠的,再加上思念先帝,便愿意相信几分。
李粟道:“不过是日有所想夜有所梦罢了。”
说得太多,反倒要叫人孙太傅想得多。
孙太傅叹了口气:“是啊,不过是梦境而已,如何能够当真,老了,真是老了。”
他应下了给孩子起名这事儿,并答应李粟,若他过几年身体还好,等孩子启蒙的时候,要亲自过去教导他。
李粟谢过,回宫去了。
据说孙太傅当天晚上就吃了满满一碗饭,一家子人瞧着,心说这后事是不用再准备了,老头儿眼看着还能再活个十年八年的。
胡太后第二天又来看孩子,这回是和周宓说话:“真是麻烦,就起个名字的事情,我都能起了,非得找那老头儿!”
她老人家显然对孙太傅十分不满。
周宓安慰道:“那祖母给他起个小名儿,咱们平日里叫着。”
李家的孩子都没乳名,起了大名就一直喊着。
太后之前也没想到,这会儿听了这话,满意道:“这个好,我也去起一个。”
最好将那老头儿气得重新躺回床上去。
“祖母给起个好听顺口的。”周宓道。
太后当场想了好一会,可惜她老人们勉强能够将字给认全,叫她起,她只能想到幼年和她一起玩儿的那些人的小名。
什么大牛二狗三柱子的,说实话是挺顺口,但是不好听啊。
她的曾孙,怎么也得配上个好听的名字。
太后回想接着想了。
皇帝这晚上迟迟不回来睡觉,皇后过去看他道:“陛下怎么还不回去,可有什么要紧事耽搁了。”
皇帝指着旁边的一摞纸,道:“朕头一个孙儿,竟然不能亲自起名,唉。”
皇后心说那还不是你太磨蹭了,孩子眼看都生下来十多天了,礼部顾不上就算了。
皇帝说给起个名字,结果写了厚厚的一摞纸,可他觉得都不好,就一直不说。
李粟等不及,可不就跑去找孙太傅了。
皇后道:“太傅德高望重,近日因先帝崩逝,一直伤怀,又与母亲不合,若是愿意给咱们的长孙起名,陛下的江山社稷,必定更稳固些。”
用长孙的冠名权,挽回一位老臣的心,倒也值得。
皇帝只能道:“叫周氏赶紧再生两个,我给起名字。”
皇后只能说“是”,两人相携回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