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为往圣继绝学

第一百一十章为往圣继绝学

“黄大仙您老过奖了,我可没有你说的这么笨!”黄争是脸上通红十分兴奋。

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像黄争一样被人说笨而高兴的,而黄争就是这种以笨为荣的人。

而且谦虚的方式也与众不同,是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哼哼,你们三人各有特点,到也无法比较,更何况人与人之间本来也没什么可比的。

人有的时候固化了思维,做事就会少了灵活性。

黄争思考问题十分简单可以直达本质。

莫小姐脑子灵活,擅长多角度分析,方法手段很多,而且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石小姐心灵通透,个性淡然,观察和分辩能力突出,感应能力强。

如果你们三人能合作,将来一定可以做成很多大事。

莫小姐衣食无忧,资金充足,暂时并不需要有工作,需要的是事业。

石小姐想找合适的工作,却找不着,却也是三人之中最自由灵活,未来可期!

黄争呢有工作,但却没有目标与理想,只是应付一般做着事情。

你们现在就可以想想你们三人可以共同做点什么?

除了与省城这次斗争外,其实中国国内还有很多同行。

许多人为钱财名势都干着逆天改命的事,而所帮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不愿靠自身努力,而只想靠运势升官发财的贪官或者是那些为富不仁的暴发户。

这些贪官官越大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危害就越大。

而这些人依附于官员富人的同行可以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垃圾。

甚至于大部分都干着违法犯罪伤天害理的事,可法律却并不会惩罚他们。

这些人总得有人去清除吧!

当然了这其中也并非没有好处,坏人下来了,好人上去了,治理一方百姓,服务一方百姓。

我年轻时就立下这个宏愿,扬善罚恶,清除这些有违道义之徒!

不知道三位对此提议有没有兴趣!”黄大仙像一个胸怀正义的江湖侠客一样,心有对国家、社会、百姓的责任与怜悯之心,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大仙,你说得很有诱惑,不过眼前要考虑的是求存。

像马乘风这样的败类很多,那对姐妹花的死法律无法惩罚,小梅爸爸的死幕后之人照样逍遥法外。

权力一旦沾染了罪恶贪欲,那就会成为杀人的凶器。

既然我黄争摊上了,就不会坐视不理,定要跟他们斗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而那个南公子,他仗着他爹的权力行如此勾当,想必他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搬到他可以造福一省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的软胁就是她们,得让她们俩人强大起来有自保之能。

我哪套东西她们一时也学不会,可奇门遁甲以及一些道术却是技巧类的,凭她们两人的才智应该不困难。

还要请大仙收她们两人为徒,有大仙罩着她们,我也才放心。”黄争是顺水推舟现在直接向黄大仙代两人求拜师了。

“这个就要看她们信不信了,如果不信神仙也教不了她们。

如果她们认为道法只不过是魔术,总想去揭开魔术背后的原因,那学不学也没有意义。

世间奇怪的事很多,都是道的变化,也可称之为道易,是那些所谓科学永远也解释不清楚的。”黄大仙话锋一转,把问题抛给了两个姑娘。

“大仙,我的情况黄争已经说了,没想到我爸爸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有人从中施了邪术。

而且我家的矿现在成为他们窥视的对象,就算拼着一分钱不要捐给国家政府也不能便宜那些坏人。

你和黄争现在帮我对付他们,我很感激,但我也不能成为黄争的软胁,而应该成为他的有力助手。

所以我自然愿意拜大仙为师学习道学,学习一些防身的道术与奇门遁甲。

经历这一晚的事我也相信世间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事。

既然无法解释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它的存在。

就象相信无形命运的存在一样。

至于清流她本是局外之人,我与黄争都不愿牵扯到她。

将来面对的是极其凶险的事,她相不相信又愿不愿意学,一切还在她自己考虑。”莫静梅也表明了态度。

她是局中人身不由己,多学点相关的本事才有成功的机会。

至于说石清流她也尊重她的选择!

“黄争,小梅你觉得我还有选择吗?

我们早就是一根线上的了,反正现在也闲着,读研究生后也未必找得到工作,找了工作不也只是为了生活。

而且考公的话也不急于一时,现在正是闲着的时候。

道学是中国所有学问的基础,黄老之术延续几千年,当然也应该传承,不应该在我们这个时代断绝。

我记得先人讲过读书人的志向应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它的我人微言轻做不到,但为圣人继绝学还是可以的。

不管奇门遁甲现在什么情况,但这门绝学也传自于三皇五帝时期,渊源流长。

更何况阴阳五行八卦这些道学其实我一直很感兴趣的。

跟黄争做了那么多年同学,多少都会受他的影响。

既然他的命都改了,我的命又所尝不可以改呢!

只是刚才大仙也说过我们思维固化,要学这些怕很为难大仙了!”石清流的好奇心比莫静梅还要大,她自然愿意了。

她也试图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说得好,读书人不能轻易脱下自己的衣服忘掉自己的身份,只要你们有心甚至于可以深入钻研,既学会传承的学问将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同时也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发扬光大。

就如同奇门遁甲一样传于轩辕黄帝时有一万多种,经风后等人精减至几千种,到姜太公时只有一千多种,到如今已是屈指可数。

这些学问当代人都不屑一顾是因为不能生利成名。

但世人不知这些学问都凝结着多少老祖宗的智慧,是世代道学传承人心血的结晶。

而且道学本就是人与自然,人与天地宇宙苍穹,人与道沟通的工具,可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