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嗖嗖……”
随着弓箭营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两千多支箭矢再次凝聚成一团阴云,腾空划过前面长矛手和大盾步兵的头顶,掉落在正不顾一切往前冲的维京勇士中间。
“啊……啊……”
惨叫声再次响了起来,对于维京勇士来说,战场上的死亡并不十分值得恐惧,只要敌我双方都有损失那这仗就还可以接着打,他们的心里好歹还有点希望。
但是金穗领弓箭营这种有组织的远程大威力射击无疑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这种只能被动挨打却不能反击的尴尬处境实在是让人难受的很。
而且弓箭营的指挥官为了尽快解除困境,切断已经冲进阵型中间的维京勇士后援,所以这次抛射的角度就是朝着双方交锋线往后位置去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在几乎承受同等的弓箭射击的情况下,维京人的死伤要比金穗领的大盾步兵多得多,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安迪老爷砸锅卖铁也给大盾步兵们配齐了甲胄。
所以,除非少数人是要害部位中箭需要接替,剩下的大部分人除了被吓了一跳以外,根本就没有受到什么大的伤害。
所以,在双方阵地的前沿出现了很诡异的一幕,好多金穗领的大盾步兵们身上插着和维京勇士同样款式的箭矢,但是维京勇士中箭基本上都倒下去了,大盾步兵们则像是丝毫不受影响一样活蹦乱跳。
这对维京勇士来说,无疑是很难接受的。
更令他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一轮弓箭抛射起到了一个战场遮蔽的作用,好不容易打开的缺口再次合拢了。
对于金穗领的征召兵集团来说,这第一次阵线突破是最令他们紧张也最惊险的一次。
此后虽然阵线也多次被突破,但是已经有了经验且对那冷脸教官传授给他们的技巧也建立了强大的信心的新兵蛋子们有条不紊的进行防守和反击。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无疑更大程度上的增加了维京人突破阵线的难度。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北地贵族和维京人交战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对付维京人似乎不要命的冲锋,一般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用强大的铁骑正面硬碰硬,把他们的强硬彻底击碎;另一种就是想方设法的拖,拖到维京人的三板斧已经用完,勇士的体力和士气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发起反攻了。
这些办法很多时候都很管用,不过后一种办法在追击的时候得防范着维京人勇士们垂死挣扎反戈一击,则很有可能被翻盘。
在之前的岁月里,拜尔登人最喜欢用的是重骑兵冲锋的方式,因为这种办法赢得畅快淋漓,丝毫没有后患。
之所以会发展出后来的一种方案,则是维京人和鞑靼人合流以后,拜耳登的骑士很难像是以前那样通过激动分散维京人的力量了。
而安迪老爷之所以重新捡起这个战术,纯粹是他没那个实力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团,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而且来自于某个东方大国的子爵阁下很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所以他更有针对性的和塔林军士长、詹姆斯骑士长一起探讨研究完善了拜尔登的步兵大阵,扩大了弓箭手的比例和组织力度,加强了对重步兵的培养力度,同时引入了长矛兵。
在之前的战争中,长矛手的作用很尴尬,他们缺乏自我防护能力,机动性很差,唯一的优点是面对骑兵有一定的反抗能力,也被之前的劣势对冲的一点都不剩了。
所以很多的时候,长矛手在战场上的地位很微妙,更多的情况下也就是被领主老爷安排到乡下看家护院,吓唬吓唬那些刁民。
安迪老爷把长矛手这个兵种重新翻出来的时候,对他的定位就是组合战阵的一环。
北地贵族尤其是四大军功贵族之所以能在王国中有这么特殊的地位,就算是中央军都不能取代他们在王国军事领域的地位,除了他们为王国驻守着最为危险的北部边境,第一线的面临着维京人和鞑靼人的威胁以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有两个看家的绝活。
一个是他们完备的骑兵训练和骑士培养制度,这让他们可以稳定的维持一个规模相对合适且相对忠诚的骑士团。
另外一个就是他们初步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基层军官培养制度,也就是常备军士制度,这个制度保证了他们不需要养活太多的军队,只需要平时注意组织领地青壮进行常规军事技能的演练就行。
一旦战争来临,以常备军士为骨干组织起来的征召兵们将会是一支相对合格且精锐的队伍。
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才是北地贵族安身立命之本,毕竟前者王国的中央军还有王都贵族们也掌握,只不过是不太优秀罢了。
但是后者不管是南方贵族也好还是中央贵族也好,都学不来,因为他们没有面临着生死危机,你让他们花钱养一些没什么用的步兵,谁愿意信你的啊?
本老爷有这钱,养几个威猛雄壮的骑兵不好吗?就算是养不了骑兵,我养几个美丽的侍女也比养几个没用的步兵强啊!
步兵这玩意儿还不是一道征召令要多少有多少?
只能说,经验主义害死人,多年形成的看重骑兵轻视步兵的观念已经很难改过来了,就算是奥斯本大元帅这样军事领域的大牛亲自写书纠正也没用。
有时候安迪老爷都感到好奇,他们难道不知道,步兵是不打马的吗?
安迪老爷可没有这些历史包袱,他一到达北境,就已经穷兵黩武再加上开挂的把这个压箱底的绝活儿亮了出来,一个百废待兴的子爵领养着五千多的征召兵,这就算是在北地贵族中也是相当炸裂的。
整个特伦行省,乃至于整个北境,除了白熊家族,就属安迪老爷的金穗领养活的军队数量最多,训练上下的本钱也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