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赵和心中一凛。

他是谁?

一介平民,铜宫里放出来的一个少年,哪里有资格去作什么见证?

大将军将他带入长乐宫,恐怕还有别的意思。

他看了看赵吉,赵吉也看向他,神情复杂,忧心忡忡。

无论赵和心中作如何想,他还是被大将军曹猛带入了长乐宫勤政殿,在入殿之时,有武士给他搜身,曹猛还调侃了一句「若有石灰包,赶紧拿出来,你前些夜在这里刺了一个大宗正,今天可别在这再砍了个大将军。」

赵和觉得这位大将军是个挺有趣的人。

只不过他在入殿之前,却看到了他刚刚进来的长乐宫明宣门门口,萧由的身影晃动了一下。

萧由给他做了一个手势,似乎是让他安静的意思。

「安静……静……是让我镇之以静么,象那位上官丞相一样?」赵和心里暗想。

才想到上官丞相,赵和便看到了上官鸿。

出乎他意料,上官鸿看到他,并没有因为他打破其苦心经营的平衡而有怒气,相反,上官鸿甚是亲热,甚至不惜以丞相之尊,和他、赵吉见礼。

在上官鸿之后,则是李非,太尉李非看着赵和时神情有些不自然,赵和想到他曾经和自己说过自己唯有去西域小月氏,才能避开大秦律法的制裁,心中不免暗笑。

若是有机会,最好再问问他,自己是否还需要去小月氏。

在上官鸿与李非之后,还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官员,站在最末的,就是咸阳令王览。只不过王览闭目低头,假装自己并不存在。

赵和有些好奇地打量了一圈这些官员,庞大的大秦帝国,数千万百姓的命运,就掌控在这些人手中。

那些官员同样好奇地扫量着他。

其中站在上官鸿、李非之后的一位官员,更是满脸笑意,与赵和目光相对之后,他很干脆地拱手。

「万安见过公子。」他说道。

赵和知道这个万安,就是弹劾公孙凉与温舒的那位,从侍御史升为御史中丞,然后赶上顶头上司晁沖之谋逆一案,晁沖之在御史台呆得久了,底下老姿格的中丞们都是他的人,所以都被一网打尽,反倒是万安这个新上来的捡了大便宜,极有可能接替御史大夫之位。

只是他对自己,也未免太过谦卑了。

赵和心中有些不解,就在这时,听到曹猛扬声道:「嬴祝即废,须另立天子,诸位可有人选?」

此语一出,众人的目光更是集中在曹猛身边。

哪怕赵和勇气非常,也在众人这样灼灼的目光之下一滞,旋即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

如果自己真是逆太子遗孤,如果……曹猛此时将自己带到这里来,难道有那种打算不成?

不过旋即赵和否定了这个猜测。

他不认为曹猛会这样做,他近来的表现很清楚地告诉了曹猛,他不是一个十分听话的人。

若他自己是曹猛,在遇到一个嬴祝之后,绝不会再扶植第二个不听话的天子。

百官虽然灼灼地看着这边,但是没有一个人发声,就连丞相上官鸿与太尉李非,作为仅次于曹猛的重臣,他们也保持着沉默。

曹猛眉头皱了起来:「如今犬戎肆虐于燕赵之地,我必须及早前去剿灭,故此天子之位,需及早定之,若是诸位并无人选,那我可要举荐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感觉到曹猛身那咄咄逼人的气势。

太尉李非知道自己必须说话了。

此时咸阳城中,上官鸿凭藉素来的声望与曹猛抗衡,但是经过所谓的天子辱太后一案之后,上官鸿声望大挫,已经无法再在曹猛面前保持原来的平等地位。

唯一还能阻止曹猛的只有他,他手中还有两万多南军,而曹猛将大军停在咸阳之外,在咸阳城内,曹猛能控制的兵力尚不足两万。

「以我之意,须自宗室近亲中选取,烈武帝共有二十七子,长成者十一子,如今虽然多已凋零,却还有三子在……」

「不好,先帝为烈武帝幼子,新帝当于烈武帝孙辈中择人。」万安突然开口道。

李非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万安同样面无表情地看回来。

上官鸿咳了一下:「以大局来看,确实是当自孙辈中立嗣为佳。」

「孙辈之中,中山王启,向有贤名,我看可也。」又有一位大臣迫不及待地道。

「嬴祝为齐王时,也有贤名,可地方藩王,羽翼已生,骤然入京,必生事端。」又有人道。

「那谁合适?」

百官叽叽喳喳吵成一团,你否定我推荐的人选,我否定你举荐的理由,很快就吵成一团。赵和觉得,就算是西市之中,都比现在安静许多。

西市里商人们斤斤计较,至少摆明了是为利益,而不象在这大殿之上,每个人说的都是道理,每个人藏的都是私心。

吵了好一会儿,万安看了看赵和,又看了看大将军。

他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他虽然是弹劾了公孙凉,但实际上与公孙凉是一党,都是被废黜了的天子嬴祝的支持者。

但公孙凉与嬴祝绑得太紧,根本无法脱身,他却不然,他只是后来秘密投靠,也是公孙凉安排在朝堂上的暗子。

现在他这个暗子没了束缚,也没了靠山,他必须尽快给自己找到新的靠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