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普林尼来说,这是一座非常让他惊嘆的城市。
便是徐绅,也是第一次来到咸阳,当他将所经过的各处与北州的各种记载一一对应之后,险些泪落下来。
到得护国公府,在门房处通禀之后,原本徐绅以为自己要过些时日才能见到赵和,却不曾想那门房听到他的自我介绍,立刻唤来一名卫兵:「护国公有交待,若是西域紧急军情,直接带人去见他——你将这位徐公和他的随从带去见护国公,他如今应当与氾公一起出了城,去了隆园。」
徐绅微微一愣:「隆园是何处?」
「护国公籍田之所,你去了便知道。」门房笑道。
于是徐绅又随着那名卫兵一起赶往城外,在日落时分,终于到了所谓隆园。隆园乃是咸阳城东的一处农庄,原本是大将军曹猛家的私产,北军之乱中彻底毁败,但赵和恢复秩序之后,便将之当作自己的籍田——名义上是他的籍田,实际上却是成了农家的试验之所。
此时隆园,正一片金色。
徐绅看到平整广阔的田间,既种着他认得的麦、粟和稷等,又有一些他并不认识的农作物。无论何种作物,此时看上去都到了丰收的时节,而且在一片田中,他还看到了数十人身着短装,正在用镰刀收割一种他并不认识的作物。
卫兵径直带着他到了这群人中,到此时,徐绅才骇然认出,那弯腰收割者之中,竟然有赵和在。
虽然自古以来,天子便有籍田之礼,但那不过是扶几次犁做做样子!以赵和此时的权势身份,虽未称帝,可在部下心中也与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却亲自于田间劳作,偶尔抬头,不仅面上大汗,还沾上了不少泥土。
徐绅默然了一会儿,那名卫兵上前禀报,赵和这才直起身来。
他向徐绅招了招手,笑着道:「公垂,过来过来,你可认得此种谷物?」
徐绅又看了看,然后摇头:「不知,此为何物?」
「此稻也,耗水极大,向来于淮水之南种植,淮水之北虽然也有,但极少。」赵和向他介绍道:「我身边这二位,氾公、袁公,乃是当家农家宗师,国家如今粮食不缺,此二公居功甚伟!」
他极郑重地向徐绅介绍了身边的两人,那两人外表模样与普通老农别无二致,徐绅却不敢轻视,忙施礼道:「见过氾公、袁公!」
第四十章、愚人之蠢
徐绅并不知道这二位是何许人也。
不过从赵和的态度,他也能体会到这二位在赵和心中的地位。
因为嬴祝割据于九江、鄱阳等郡,李氏兄弟乱蜀,而吴郡郡守又对中枢阳奉阴违,所以大秦的三个重要粮食产地都出现了问题。此前北方还可以靠着曹猛、上官鸿当政时积储的粮食支撑,但到了赵和掌政之后,立刻将粮食安全当作了一个命运攸关的大事来办。
当全天下都为赵和立道统、开科举而震惊之迹,却不知道在此之前,两位农家的宗师便被赵和从稷下学宫接至咸阳。
氾胜之与袁良辅,是故大司农蔡圃曾经的弟子,若以蔡圃来推,他们可以算是赵和的师兄。只不过随着蔡圃入铜宫成为囚徒,二人在朝中失去助力,从此流落各地,辗转为小吏。赵和主持稷下之后,立刻派人将他们请至稷下,有了充足的人力与物资保障,二人终于可以专心于自己的农学研究了。
氾胜之主研是各种农作技艺的改良,所涉及的范围更广,而袁良辅因为长期在江南,甚至还远至广南之地,故此这数十年间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水稻的育种与北植之上——相比于麦、稷等,水稻耗水量更大,但亩产量也更高,若能够在北方得以推广,对于大秦的农业来说,将会是极大的促进。
他们的研究卓有成效,过去的一年中,赵和不为粮食而忧,很大原因就是最早推广二人农技成果的齐郡及其周边地区粮食产量激增,虽然不能完全弥补蜀地、江南和吴郡的产量,但此时大秦也不必负担蜀郡、江南和吴郡的人口与支出,故此这一算下来,从去年开始,朝廷的粮食还略有节余。为此,赵和已经下令,于洛阳城中开凿仓库,命之曰「含嘉」,准备将洛阳作为天下最大的粮食储藏之地了。
而氾、袁二位,亦被他邀入关中,继续推进农技改良与良种培育。
在见过礼之后,氾胜之望了赵和一眼:「护国公既是有事,还请自便,这边有我二人盯着,必然不会出差池。」
「无妨无妨,我也就在这里等结果。」赵和说了一声。
不过虽是如此说,他终不能再亲自下地收割,故此来到田埂上的一株树下,自有侍从奉上水与毛巾,他胡乱收拾了一下自己,然后笑着对徐绅道:「非是我有意怠慢你,公垂,实在是民以食为天,这农耕稼穑之事,怎么慎重都不为过。待天下太平之后,我要让人度田,定下一个规矩,便是天下耕地数量,必须在一数之上……哈哈。」
说到此处,赵和自觉自己在徐绅面前提这个未免有些不合,当即一笑。
徐绅细细打量着赵和,心中却生出温暖之意。
将天下人吃饭问题时刻挂于心中,而且为此不懈付出者,无论如何尊崇都不为过。反之者,不是国贼,便是独夫。
「天下太平之后,职下也要在西域闢田耕种,或许彼时这水稻亦可种至西域了呢。」他凑趣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