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商议

一听王牧的话,李世民就觉得头疼,每次都是聘请,虽然不用出钱,这粮食布匹那是实打实的给出去的。

“匠人给钱吧,劳役还是要用一部分,再调两万苦力。”虽然知道给百姓支付工钱,是有好处的,李世民还是选择了折中,揉揉额头对王牧说道。

“臣还需要工部的人帮忙测量规划,需要匠作监打造铁轨,需要人协调铁路占用土地的事情,需要人安排路基修建。”王牧拱手说道。

“这事由中书省协调,官员肯定足够,不过这事与世家关系不大吧?”李世民问道。

他本意就是要让朝堂所有官员忙碌起来,而占据官位最多的,无疑就是世家。

“如果世家知道有这么一条日行千里,装载数万斤,几十万近的道路,他们会不会想修一条,经过自家祖地呢?”王牧笑眯眯的问道。

这事当然不用想,那是肯定的,李世民略微思索,满意的点点头。

房玄龄几人也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开始思考这事情有多少操作空间。

“如果他们强烈要求,是否可以逐渐呢?”房玄龄问道。

“当然可以修建,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朝廷的修建好之后,不过我想他们也不会那么快做决定,肯定会想着观望,试探;第二个条件就是他们得出钱,至少也得承担一部分,不然铁路以后,就不走他们家族附近过。”王牧竖起手指说道。

“这没啥用吧,难不成还能唬住他们?没有修铁路,不一样的过了。”长孙无忌问道。

“现在是一样,以后则未必,想一下,大家过的一样的日子,但是别人家族所在地有了铁路,产出的商品可以很快卖出去,等你的运过去以后,就算能卖掉,恐怕价格也会低一些,而且成本更高。”王牧解说道。

很多时候,商机都是有实效性的,越是快速方便,当然越好,而且成本低,意味着利润高。

“就算如此,和铁路修建的成本比起来,这份投入,恐怕几十年,也未必能回本吧?”长孙无忌摸着胡须又问道。

“那是当然,如果朝廷允许他们收费呢?例如太原,如果铁路从太原经过,而王家投资修建了这条路,那么其他人想要在这里上车,就需要给他们一点钱,想必很多人是没有意见的。”

“这怎么可以,如此重器,岂能让他人掌管,朝廷又如何才能,收回本钱。”长孙无忌摇头反对道。

王牧眉头一皱,澹澹的说道:“有何不可?用一个带年限的机会,换取别人出钱修建道路,道路最终的还是属于朝廷,到了年限以后,就属于朝廷收费。

不止是如此,管理权也可以交给当地世家,朝廷派人监督就是了,这样一来,世家尽心尽力的管理,比起派出去的官员不负责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称王】【】

很多官员,私心太重,未必全心全意为朝廷办事,还不如让地方上的世家去管理,毕竟那和他们利益有关,肯定会很负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王牧说很多官员私心太重,长孙无忌还以为他指桑骂槐,老脸不由一红,闭嘴不再说话。

没办法,和王牧比起来,他的私心确实很重,王牧的大公无私,那是得到公认的,甚至有人私下说他太傻。

“暂且就这么定下来吧,爱卿回家好好休息两天,也好仔细思考一下,如何修路。”李世民说道。

“多谢陛下!”

有几天假期,还是不错,想想家里的儿孙,王牧心里就美滋滋的,尤其是两个孙子,很久没见了,应该能说能走了。

“臣先告退了!诸公,回见!”

“去吧!”

打过招呼,王牧就离开了皇宫,骑着青骢马,就向家走去。

郡公府已经变成了国公府,先一步已经回家的加雅等人,连同儿女媳妇,孙子,全部等候在大门。

“恭迎父亲,大胜而归!”

“见过父亲!”

“爹!爹!”

“爷!爷!”

看着小家伙们,王牧的嘴,都要裂到耳根了。

“好!好!乖!乖!”王牧一边招呼小家伙,一边任由解语花她们用点燃的艾草,在身上前后熏一遍。

小家伙怯生生的看着王牧,好在并不是很认生,王牧抱过去的时候,没有哭闹。

“嘿嘿!真乖!”王牧笑着,一人一口,把女儿放在脖子上,孙子则一手一个。

“小时候爹经常让小妹骑在脖子上,我们几个都非常羡慕!”王平笑着说道。

王乐儿因为肚子大了,这次没有回长安,而王安夫妻去了澳岛,除了他们,其他人都到齐了,这让王牧更加高兴,只恨少了两只手,不能把小家伙都抱起来。

“外面冷,我们进屋再说。”王牧招呼道。

进了屋子,王牧左看右看,总觉得眼睛不够用,干脆一屁股坐到地上,陪着一群小家伙玩。

“不用管你父亲的,让他带孩子就是,我们去准备饭菜。”解语花微笑着说道,她可是知道,王牧带孩子,有多么细心,而小孩又有多喜欢和王牧玩耍。

没有多久,屋子里就传出小孩开心的笑声,传得很远。

在家陪着儿女,孙子,好好的玩了两天,这才前去办公。

李世民已经安排了一处办公地点,王牧到的时候,许多小吏正在准备办公物品,像桌椅板凳,笔墨纸砚。

“燕国公!许久未见了!”阎立德闻讯从屋里走出来,拱手打招呼。

“阎大将!不,应该叫阎尚书才是!”王牧微笑着回了一礼。

这两天王牧虽然没有出门,却让王平打听了一些消息,王平一直在长安,对于长安的人事变动,自然非常清楚,阎立德因为完成主持凋刻一事,累积功劳,升迁工部尚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称王】【】

“都是陛下抬爱,我是诚惶诚恐,生怕有负圣恩啊。”

“以大匠的本事,做工部尚书,正为合适。”

“国公过奖了!”

“阎尚书,不知道这次谁做我的副手?”客套之后,王牧询问道。

“正是在下!”阎立德回答道。

“哦!居然劳驾阎尚书,这如何使得。”王牧微微一愣道。

“论起营造!我自认还是有些能力,这次铁路之事,陛下非常重视,所以我来配合国公,要如何做,国公吩咐就是。”阎立德说道。

“有劳了!”王牧点点头,他知道这一点,前一些年,还有李春与何稠,这两人老死以后,阎立德说是当世第一,也不为过。

“国公请!”

“请!”

“我为国公介绍,舍弟你是认识的就不说了,工部侍郎,大匠宇文温,一代大家,前朝大匠宇文恺之子,如今的东都洛阳,西都长安,都是出至其父之手,可以说家学渊源。他们两位,也是国公的副手。”阎立德介绍道。

“惭愧,下官资质愚钝,不及家父万一,燕国公见笑了。”

“不会,不会,有劳二位。”王牧回礼道。

“燕国公的想法,天马行空,我是望尘莫及。”阎立本笑着说道。

“不用夸奖我,我也就是有一些想法,具体如何做,还得劳烦你们。”

“国公过谦了,有事尽管吩咐就是了。”宇文温说道。

“我们也不用客套了,进去商量一下,到底要怎么做。”王牧招呼道。

“实在抱歉,我来晚了!”正在这时,两个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见过燕国公,阎尚书,阎大匠,宇文大匠!”

“见过阎尚书,两位大匠!”

“褚侍郎!大郎,你们怎么来了?”王牧惊讶的问道。

“我们刚刚接到左仆射的命令,前来配合诸位,帮你们处理琐事。”褚遂良解释道。

“那好,进来吧!我们正打算开始商量。”王牧点点头道。

“这次铁路,从长安到渭南,尽量一条直线,阎尚书安排人先考察一下,把路线规划出来,如果有不适合做路基的地方,尽量避开,道路就算有湾道,不能太急。

如果道路上有百姓的土地,房屋,褚侍郎就麻烦安排人协调一下,给百姓的补偿,一定要到位,另外就是民夫苦力的吃住要安排好。”王牧吩咐道。

“我明白了。”

“下官记住了。”

“暂时就是这些,你们如果有事,就先去忙,我和阎尚书他们再商量一下技术上的事情。”

“喏!”

“燕国公,这铁路到底是怎么样的?”阎立本问道。

“这是我画的图纸,你们先看一下。”王牧拿出一叠手画图纸,递了过去。

“这铁轨为何没有宽窄尺寸?”阎立德翻了一遍图纸,递给宇文温以后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称王】【】

“这个需要我们试一下,才能决定,蒸汽机一时半会做不出来,不过可以先做一辆铁车,然后再把轨道做出来,看下是否合适,再做调整。”王牧解释道。他图纸上面,只画了铁轨的样式和车厢样式,而且只是一个简略的外形图。

“这样也好,先弄一个同样大的样板试一下,免得以后做出来才发现不对。”阎立德赞同道。

“国公,这路基为何不直接做成水泥路?用水泥修路,要方便很多。”阎立本问道。

“水泥路确实好,不过用在铁路上就不行了,因为水泥路太硬。”王牧解释道。

这事他以前就觉得奇怪,为啥不用水泥,直接把枕木铁轨固定住,还免得有被偷,被破坏的顾虑。

后来查一下才知道,这水泥路太硬,铁轨也是硬的,火车运行起来,这没有一点走展,不但水泥路很快就坏掉,火车也容易震出问题。

几人都是技术专家,一听王牧的话,立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都不由点了点头。

“这种铁轨,如果做窄一些,用马匹来拉,应该也很好用吧?”阎立德思索着说道。

“阎尚书说得有理,铁轨的运用,不止是铁路,像矿山也可以,从山上到山下,修建一条铁轨,然后做一个车厢,装满矿石,不用人力,也能直接放下山。”王牧点点头说道。

“这个办法好!不如我们就先在矿山做一个出来。”阎立德在脑子里想了一下那一副场景,击掌赞叹道。

话说,,,..版。】

“也可以,反正前期主要是路基和枕木,铁轨与火车是最后的事情。”王牧点头同意。

“最近的矿山就是煤山,不如就选在那里。”阎立本建议道。

“可以,这事就这么定了,匠人就麻烦几位调节了。”王牧点头同意。

“国公放心就是,这事交给我们,不过那些想要询问铁路的人,就得麻烦国公应付了。”阎立德苦笑一下说道。

王牧眉头一挑,略感惊讶的问道:“消息已经传开了吗?”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很快就传开,而且传得神乎其神,说得就像神器一样,念念咒语就能跑。”阎立德摇摇头失笑道。

“不用管那些,有人问起,推到我身上就是。”王牧摆摆手说道。

这事并不奇怪,如今的人,对于未知事物,总是充满畏惧,也习惯推到神鬼之上,蒸汽船停靠洛阳,随着到长安的人把消息传开,对于即将建造的铁路,自然更加好奇。

载重数万斤,日行千里的车子,这事一传开,就引起巨大的轰动,长安的人议论纷纷。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次调动的官吏很多,还要招募民夫,征召劳役。

告示一贴出去,一下子就人尽皆知,毕竟这事和关中大部分人,都有关系,不是要服役,就是在考虑去不去挣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称王】【】

如果是前两年,百姓肯定非常乐意去工地挣钱,不过这两年养殖场发展很快,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建议,把养殖场的幼崽,低价卖给百姓,又鼓励种植蔬菜水果,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再去工地,就不太愿意了,毕竟在家也能挣不少。

这就是天子脚下的好处,朝廷有好东西,有优惠政策,总是会最先照顾关中百姓,毕竟这是朝廷的中枢。

长安城里面就住了几十万人,每天消耗的蔬菜水果,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百姓种出来就不愁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