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确定政制(一)
起了离开的心思以后,沈飞向崇祯通了气。开始了搜集去其他世界也用得上的资源,首先还是各种玉石,鸡血石现在还没有炒起来,被视为珍贵之物,想要多少有多少。什么羊脂玉、和田玉、寿山石、田黄石、巴林石这些也收集了一大批,还专门去了一趟缅甸开采了在大批原石。
其他的玉石可以换成钱财,原石是沈飞想到在一些炼气修真世界可能用得着的,玉石有通灵之说,“天地灵气”可能因为现在的世界等级没有,可是埋在地底下几百上千年的玉石或许到修真世界就成所谓的灵石了。
还有五帝金钱剑,这是满清流行起来的,暗指五方天帝。小五帝金钱是满清的五个“皇帝”发行的铜钱,大五帝金钱是五个不同的朝代皇帝发行的铜钱,秦半两、汉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这个在现在也并不重视,在朝廷的力量帮助下寻找到了两百套。当然也少不了去辽东搜集了在大批药材,养在蛇岛的各种毒物也只留下一批作种子给这个世界的人,移交给了五毒教,其他的全都收进了空间。
沈飞初来这个世界是准备打天下的,结果因为崇祯改变了计划,也要拿点补偿,以后去《倚天》这样的世界也还是需要打仗。目前最先进不逊于“褐贝斯”性能的燧发枪搜集了一千支和每枝200发铅弹放到空间,毕竟这个明朝量产还不久,沈飞也不好意思多拿。
对于明朝现有的一些武器沈飞提供的升级的思路,对付骑兵的利器,前工业时代的“重机枪”三弓床弩,进行了两项改进,一是箭矢,目前使用的是芦苇作箭杆,钢制箭簇做成最小,虽然可以飞到3500米,只是战场破甲效果不好。几经实验,换成两种,一是三棱长箭头,最大射程2000米,在1500米的距离也可以破甲。二是用历史上的范围杀伤“寒鸦箭”,一兜三十六支箭齐射,最大射程1500米,破甲距离1000米。
二是对改进装箭机制,现在虽然有了弓弩版的箭匣、箭鼓和箭链,不过箭匣和箭鼓还好说,长长的箭链也要手工一枝枝装填太麻烦。平时只是制造好用于库存,装填好的只占库存箭矢的两成。每一次出征都要调动大量人手装填箭链,这虽说不是什么技术活,人手充足,但是如果在战场上要用时装填可能来不及。
沈飞想到了子弹的装弹器,抓一把子弹进去就会自动排成弹链,沈飞和王徵说了一下这个思路,不过十天时间,王徵就和工部的人设计出了弓弩版的装弹器,斜板手摇式的,箭矢稍微摇晃不用排得太整齐,摇动摇柄就会自动装上弹链,转上二十几次就能装满一条三百支的箭链。设计完成以后,沈飞要了三台三弓床弩和一万条三百枝的箭链、五千兜“寒鸦箭”放入空间。
连发弓弩对于冲锋枪、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没有金属子弹出膛那么严重的磨损,一般重机枪发射500发就要考虑换枪管,重机枪质量好的枪管寿命也就是一万发,akm枪管寿命最高标准也就是发,其实有8000发就不错了,中国的仿品56半只有三五千发,而木质芦苇箭杆想把弓弩射坏要困难得多。
崇祯一直接提出超过时代的科学技术就会头痛难忍,这是他一穿越过来就试过的,只能引导,这大概是对他的限制。不过沈飞没有这种限制,就想在走之前留下点东西,对这个世界的技术进行一些升级。崇祯二型火箭带三尾翼旋转射程惊人,已经让不少人意识到旋转发射的弹药精度和射程更大。
十六世纪欧洲就有一些猎人用到了线膛枪,现在欧洲与明朝的交流已经多了起来,很多新知识和成果流传到了欧洲,吸引了很多欧洲人来明朝,也带来了很多欧洲的新事物。以现在的技术刻划膛线还不行,不过也有办法,就是在铁皮先画上对角线再卷起来制成枪管就成了线膛枪,射程和精准度就有了极大提高。
不过线膛线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有少数人使用,而且有装填速度慢的问题,解决办法也已经有了历史经验,一是用比膛线直径更小的子弹,就是前装米尼弹。二是有后装步枪,但是为了解决后装枪气密性差射程不远的缺点,必须用金属定装弹,这种技术与现在还在使用纸壳颗粒火药定装弹太遥远了。
这三年来,江湖司因为整理内家拳的成果,高手纷纷突破,已经有不少人达到了见神不坏,现代枪械也已经对自己没有了威胁,沈飞也就没有了顾忌,和崇祯通气以后,把前装枪和后装枪的设计思路全都告诉了王徵和军工司,说了米尼弹的思路,而且还拿出了几枚金属子弹拆开了给王徵等人看,让他们先把前装米尼线膛枪制作出来,后装枪金属子弹作为技术发展以后的升级方案,铳炮一体,相信制造出线膛枪试验效果以后,他们自然会想到研制线膛炮的。
技术升级也不是仅限于军工生产,本来沈飞相信科技革命有不同的路径,未必是只有历史上经历过的那条科技树路线,还有其他的突破方向,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有插手推进。不过现在既然打算离开这个世界了,还是决定出手了,把蒸气机和水泥先造出来。.
李约瑟就提到过水排和风箱技术是蒸气机的基础,原始的蒸气机古希腊就有。这些年沈飞也在网上看到过有人搜集的史料,《洛阳伽蓝记》记载唐代着名僧人科学家一行就制作出与现代蒸气机工作原理相反的蒸气动力车,“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气运”,依靠水流驱动轮子推动活塞,只是缺少了曲轴,命名为“汽车”。
明代文武文理全才唐顺之的《唐荆川文集》也被人发现一首诗“一女更深坐小艟,不须棹橹不须蓬。自能急急过江去,怒气喷来犯者凶”的疑似蒸气动力小舟,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里也被摘录出了“火船自去,火雷自轰,风轮转动,风车行远”的字句,到满清康熙年间1672年南怀仁制作出的蒸气机原型,更是现在还在北京博物馆里陈列着,网上直接贴出了照片。
沈飞的空间里可是存着太阳能笔记本的,里面保存着许多在《战狼2》世界搜集的技术资料,加上明朝本身就积累到技术基础,沈飞和王徵等人一提思路,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吃透蒸气机原理,之后制造出第一台来也只用了三个月,六个月以后就开始量产并且安装在了海船上下海运行。
水泥就更简单了,石灰石、粘土碾成粉之后煅烧,或者去日本大量开采火山灰取代石灰石效果更好,再加入一些石膏、铁矿渣就行了。宋应星和薄珏发现氧气可以助燃以后,已经应用于冶炼钢铁和烧制玻璃多年了,有现成的工具。实验了十几次测试出了最佳比例配方,就可以量产了。
所谓的最佳比例配方要求就是两点,一是水泥硬度足够,二是水泥的成本够低,这两条达标水泥才有量产的条件的价值。如果数量不多的高级建筑材料,灰浆加糯米法之类的,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而且不比现代水泥效果差。明代南京城墙屹立六百米,永乐17年(1419)年建立的北京城墙苏联专家考察后都认为至少还可以使用五十年不会损坏。
不过这些高级材料成本太高,只能用于一些重要建筑,无法大量推广使用。低成本水泥量产化以后,建筑水平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了。建造房屋钢筋用不起,竹筋混凝土总可以。如果是修路,还可以加上少量石油制品沥青修补。
沈飞在作最后的搜集物资、升级技术。崇祯也在逐步放权,主导社会转型。早在结束西域战事以后,就已经多年没有进入战时状态了,启动战时状态的标准是发生需要出动五万以上正规军的战事,以现在明军的实力,周边已经没有这样的敌人了。
军中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参谋制度,不仅可以安排有经验的将领,也可以避免万一指挥员在战场上意外陨落造成混乱,有严格了分级接替指挥顺序,以后如果再进入战时状态,就由内阁和总参谋部参与直至逐步彻底掌握最高指挥权,现在内阁成员的产生需要经过文、武、理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在地方或军中的至少两届任职经历,从其中成绩优势者选拔产生,也都有高超的战略眼光和过硬的军事素养。
内阁和六科给事中封驳制度也早就恢复,只是以现在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会再出现那些迂腐成员。民间的各种结社也早就非常兴盛,历史上也多是从文社开始介入政治的。宣化司在舆论上也是配合官方邸报发消息,和创作戏曲小说评书等文艺作品为主,侧重点类似于官方新闻发布和文艺创作,民间大部分时候自动作产生各种不同的舆论观点,其中肯定也有利于朝廷的,只是在必要时加以引导。
崇祯在逐渐把权力放手给内阁和其他官员,不过这些官员之间也难免有意见分歧,有些是琐碎小事,有些则是涉及时间比较长的大方向措施。如果是大事处理方式不一致,经过最高会议不能统一,就干脆分成两派。多数意见一派组成内阁和各部官员执行,少数意见的另一派分流掺杂进入都察院各级监察机构监督、并且搜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但是不能阻挠破坏,否则免职。
不过事先要确立标准,五年一届,执行过程中产生什么的结果、取得多大成果算是成功,反之则为失败,必须承认意见错误,由另一派再执行他们的办法。用执行后效果的硬指标来判断是非成败,以避免文字游戏一直坚持错误执行下去,造成大的损失。如果意见一致了就取消派别,这个思路是以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分派,也可以随时分合,而不需要以政治立场预设党派,任何事情都事先形成对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次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