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143楚地变动(4k)
所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同一时间。
已经沉积已久的楚地战场开始动弹起来。
虽然楚地战场上双方都在沉积不动,但是那只是明面上而已,暗地里的斗争有多么残酷,那就不得而知了。
王猛是负责楚地的防守的,他所驻扎的皋城,是一个钉子。
当然他也不是只驻扎在皋城,连绵不断的山地中都驻扎着苴国的军队。
如果齐军对这里置之不顾的话,那么补给线将会完全暴露在王猛的目光下,正因如此,齐军必须要让拿下王猛部署的桐柏山一带,才能够放心进军。
说实话,这个地方其实和曹操那边有点像。
廉颇驻扎在西岐,将岐山部署的防御无懈可击,曹操要是不管廉颇直接进攻进攻秦国腹地,那么廉颇就会切断曹操的补给线。
现在曹操的补给线已经是断了,就看曹操自己的造化了。
运气不好的曹操能够翻盘吗?
或许只要郭嘉和杜秋能够解决。
现在再来看王猛这边,其实有一个没有任何人注意的情报,那就是杜预已经带着韩军拿下魏国的西部了。
而且一路上,韩王还加派了很多军队。
要知道,这么一个机会可不常见啊!
同时,韩非和张良也是将军备源源不断地运了过来。
现在,杜预已经是在寿春的北部。
隐约间,合围之势已成!
此刻,杜预只需要东进,便可让驻扎在寿春和会稽的齐军断绝粮道。
而在丹阳谋划的法正已经派出了两路援军。
一路去支援司马宣,杜预南下,司马宣那里的兵力便会变少,只怕接下来将会很难办。
另一路去黄邑,法正很敏锐地注意杜预的走向,看似是在不断的攻克魏地,但是一直下去的话,军队能够极大的威胁到齐军。
军队需要保持独立权,杜预名义上还只是带领的韩军,如果让苴军在其麾下,那么会很尴尬的。
于是由白起带着援军前往黄邑,并指挥这里的全部苴军。
聪明人多的是!
苴帝的命令还没有到达,杜预便就能够借着其他目的让齐军毫不怀疑地来到齐军的背后。
法正便能够立刻对两方战场进行增援。
如果什么都要苴帝来做的话,苴帝只会死的更早。
甚至不需要鼓动民众,这局面便就会被打开。
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范蠡文种的能力,只是这群将军过于精明而已。
不过田忌、孙膑毕竟成名已久,还是需要谨慎才是。
而且杜预、白起、王猛三个人是第一次配合,信息的传播也是需要他们自己判断的。
杜预需要判断白起、王猛的接下来的行为,白起需要判断杜预、王猛接下来的行为,王猛需要判断杜预、白起接下来的行为。
不禁是要考虑田忌、孙膑的行为,还要预判自己人的行为。
这简直就是简直了。
虽然他们只见可以互相告诉自己的行动,但是信息具有时效性。
三人情况之间一定是会有延迟的,他们三个人也是能够意识到的。
这是田忌、孙膑的唯一机会,利用他们之间的配合来击溃他们。
怎么说的好像这田忌、孙膑才是主角呢!
嗯,不对,如果他们也败了,齐国派出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将,咳咳咳。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他们并不是主角。
这次战斗,他们能否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呢?
谁也不知道,现在来计算一下军势。
杜预所带领的韩军有十二万,白起所带领的苴军有八万,王猛所带来的苴军有十五万,这一共是三十五万军队。
齐军的话,就算个三十万好了,开点小挂。
那么问题来了齐军三十万人,为何不分兵呢?
逻辑自洽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这个答案也是很简单,齐军分兵也是需要派兵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的,这么长的补给线,必然会被苴军找到漏洞。
王猛天天盯着补给线,田忌、孙膑决定不再给他机会来破坏补给线。
只是他们很清楚,这么一天天耗下去不是个问题,但是他们还不能走,他们一走,会稽的匡章怎么办?
因此他们只能被困在这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虽然燕、卫、宋、鲁四国没有参与战争,但是齐国是不得不防备,同时派出使者交往。
卫、鲁两国已经是有所松动,而宋则答应了出兵。
看着苴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威胁,这个时候就该放下成见来对抗苴国。
合天下之力攻苴,是迟早的事情。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苴帝可以延缓,但是无法阻止。
那么苴帝延缓了嘛?
他没有,他反而加快了。
但正因为加快,燕、卫、宋、鲁四国才没有参与到战争之中,不然苴国要面临的压力更大。
现在韩国的情况是属于被架空,这个没得说。
仇恨不是容易放下的东西,但也是容易放下的东西,关键点在于敌人。
宋国南宫长万和陈宫带着十五万军队在宋国境内准备着。
此等犬牙交错之势,简直就是简直了。
不过,韩非和张良算是把整个韩国都搭上苴国的战车了。
再隔空配合苴帝的平稳过渡法,最后依靠杜预打开战争局面的威望。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没有人敢不服气。
韩国没有人不服气,苴国也没人不服气。
只要杜预能够打开局面。
没错,只要杜预能够打开局面。
布局了这么久,如今只差一步之遥。
所有所有的布局,就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
苴帝已经为杜预做好了一切,没有为什么,就因为他是这本书第一个出现的人物。
这也注定了他是主角。
他没有选择,从故事的开始便就如是此。
他被迫参与南郑的守城之战。
苴帝的亲临,不对。
当时的苴帝还是苴侯。
苴侯亲临战场,不仅仅只是因为战况紧急。
而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想看看成果如何。
他将功劳不断地递给杜预,他让杜预参与谋划,让杜预随着嬴华奇袭。
葭萌关一战,他让杜预独自统帅大军,但是效果他不是很满意。
葭萌关是他的心血啊!
评语中建坚城而抵外敌,指的究竟是什么?
首先就是葭萌关!
苴国最初是要面对巴国的威胁。
他继承苴侯之位后为的便是苴国的安稳,葭萌关首当其冲!
其次才是賨方,才是广都,才是西城,才是巴东!
葭萌关是他的心血,但是杜预是他计划中关键的一环!
葭萌关可以没有,但是杜预不能有失!
当时的他没有温瞳,失去杜预,就真的什么都完了。
他的钦定继承人死了,他的奋斗还有什么意思呢!
因此他才会对嬴华说出那些话来。
随后他亲自出手,把吴楚越三国联军拆散,利用各方造成的“势”来强迫孙武出战。
孙武可以不出战,但不出战同等于三国联军溃败。
反正,就如同孙武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都比不上他带着军队和苴军正面打上一场,这样虽然显得他孙武不强,但是能够突出体现他的忠心,而且万一打赢了呢?
之后苴帝让杜预独自带兵支援秦国,这是让他立军功,继续捞功劳。
之后蜀地两路平叛也是这样。
编订律法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杜预这位内定的继承人。
让杜预为主将,去执行自己的军令。
让杜预去韩国招募人才。
让杜预为主帅负责西城。
让杜预提出个人的建议。
任命杜预为南阳侯,让他为主帅出兵楚地。
面对合纵,让杜预攻韩魏。
现在看来,一切都很是合理。
只是某人没有笔力写出来,这才显得这么无趣。
到此为止,布局基本完成,就等战争上打开局面,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也是最容易树立威望的东西。
此刻宋国参入战争,那么杜预的背后将会十五万敌军,这些人可不得不重视才行。
问题不大,杜预觉得应该先齐后宋。
解决完大头,小头自然就不攻自破。
只是他要顾及韩军的感受,韩军是为了抵御外敌,才能够有士气的。
而现在如果要攻齐的话,效果可能不会很好,而且士气已经是有所损耗,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兵锋,接下来要如何驱动士兵呢?
杜预现在驻扎在蒙邑,宋军已经抵达谯城。
齐军不知道韩军但知道宋军,宋军知道韩军和齐军,韩军知道齐军和宋军。
趁着这个时机,要打齐军一个措手不及才是。
但如此庞大的军势调动,定然是无法瞒过齐军,因此杜预要先解决宋军才行。
那么如何解决宋军?
宋军有十五万军队,而韩军只有十二万军队。
这一定是故意设计,给宋军开个小挂,但是宋军的真正能够动员的人数还在这之上,若是不能够快速解决宋军,那么宋国将会渊渊不断运输士兵来加入战争,那么到时候情况可就艰难了。
陈宫的作用不是摆设,虽然说是有智而迟,但是也不差了。
只是比不过其他人而已。
就好像曹操有亲族一样,陈宫也是有着他的亲族。
陈平、陈政、陈经、陈汤、陈禄兴、陈桂芬、陈连升、陈庆之、陈伯之。
嗯,陈圆圆就算了。
毕竟这是纯爱文,妹子已经够了。
多写的没有什么用。
现在韩军的补给线已经被宋军切断,如果不先击败宋军,那么接下来的战争没有办法打。
而且齐国的援兵也是在源源不断运过来。
这到了最后,说不定还真的需要范蠡文种的竭泽而渔之计。
话说回来,杜预这边得知宋军出兵后,立刻带着军队回撤到涡阳。
但是对持不是长久之计,杜预带着韩军强行渡河,抵达了谯城东面的山丘上。
韩军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杜预的眼前。
韩军军议。
韩轨、韩琦这两位韩王宗亲一左一右,杜预坐在主座上。
根据韩非所言,这两位都是很听话的。
不过这样也好,接下来的情况需要听话的来实施。
宋国的国力也不弱啊!
而且现在商丘也不是好攻下来的。
那么具体的方略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宋军的兵力是要比他多出三万的。
不要小看这三万人,说不定就是因为多出这三万来,他就有可能会输掉。
毕竟这个事情也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兵力的多少也代表着势的高低。
这个情况也就是这个样子,这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事情。
“我军的行动自然是无法瞒过宋军,商丘城经过送过历代的经营,也是坚不可摧,因此只有野战才能够解决问题。”杜预说道,“我军兵少,分兵只会被逐个击破。”
“因此我决定不分兵。”杜预继续说道,“我军兵出厉城上方切断宋军补给线,宋军定然会上来进攻。”
杜预的想法是逼迫两军对垒,而且他推测宋军定然是会出一支奇兵来。
只是这奇兵是会出现在哪里呢?
杜预暂时还不知道,但是现在就按这么做就可以了。
“宋军有十五万,只怕我们不是对手。”韩琦出声说道。
“不错,我们确实是不是对手。”杜预说道,“不过那是正面的对攻,不是对手很是正常。”
“我没有正面应对的打算。”杜预继续说道:“但是切断补给线是很必须要做的事情。”
“必须切断补给线,强迫宋军去。”杜预紧接着说道,“这是为了调动敌军,同时我的目的并不是全歼宋军,我们只是十二万的人,这个是要清楚的。”
“我们的目的在于强迫宋军退出战争,但是我们要明白宋军不是很容易推出战争的。”杜预继续说道。
“今夜我们需要山上布置下疑兵来。”杜预安排道。
“而且我们需要先和宋军对持起来。”杜预继续安排道,“分出一半的兵力来和宋军沿河对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只要不主动进攻即可。”杜预继续说道,“宋军虽然军队多,但是也不会冒着损失惨重的代价来进攻的。”
“你们两个谁愿意去?”杜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