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三年之期

“如何罗列罪名,日后可由你教再自行斟酌,但所列罪名一定要言之有据,切不可授人以柄。”

宁道古信心满满地道:“陛下放心,此番我等定要让那胡僧名声大败,使百姓对其深恶痛绝,于江左再无立足之地!”

自佛教进入中原以来,佛道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常见的,就是双方坐下来论道辩法,然而二者之间的论衡,却常常都是道教败北。

旗鼓相当的两大教派,为什么辩法时总是道教落败?

没有其它的原因,其实就是受到了裁判的干扰。

这个裁判,就是当时的皇帝。

明知必然落败,却还得捏着鼻子上场接受裁判的黑哨,可想而知当时参与辩法的道教高人们心里有多憋屈。

可这下好了,拉偏架的终于站在了道教一方。

道士们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攻讦佛教、诋毁僧人,而僧人们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再不用像以往那样,你来我往地对骂三天三夜,最终皇帝站出来宣布一声“佛教获胜”,道士们就只能灰溜溜地逃回道观。

一想到这点,宁道古心里就乐得不行。

这时,韩端又道:“其二,道教必须再次整顿!”

宁道古笑吟吟地道:“此乃应有之义,就算陛下不说,贫道也会向各派天师、教首提议整顿道门。”

“此事没有宁先生想的那么简单。”韩端却摇了摇头,“整顿道教,必先从教义着手!”

“道教教义纷繁杂乱,各宗派各奉一经或数经,互不信服,此等乱象不除,整顿从何谈起?”

宁道古沉吟片刻,颌首赞同道:“陛下言之有理。”

韩端又道:“道教经籍多如牛毛,其中有不少极其荒谬,甚至还有别有用心之徒伪托先贤之名所作伪经。”

“你可召集教中高道,重新整理考证经籍,并将其中与大明律抵触部分尽数清除。”

“此外,还需整顿教众,凡道心不诚,不能潜心修行者,作奸犯科者,妖言惑众者,一律革除。”

要按韩端所说,这整顿道教还真是一个大工程,首先重修经籍这一项,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且前提还得是众多有道之士共同参与。

但宁道古心里也很清楚,这是道门崛起的一个良机,重整经籍更是一场大功德,这样的好事,哪怕是付出一些代价,他也根本没有理由拒绝。

“其三,朕准备重设道正司管理道教,教中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者也可入内为官。”

南朝梁时,朝廷曾设道正司,任命大小“道正”掌理道教,后梁武帝抑道扬佛,道正司形同虚设,陈朝取代梁朝之后,陈霸先更是直接将其取消。

如今大明禁佛教,却是时候重设道正司了。

对于韩端的这个决定,宁道古并不感到意外。

佛也好,道也好,没有皇帝和朝廷的支持,都只能苟延残喘,更别想发扬光大,而朝廷也不可能放任其野蛮发展,最终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一点很好理解,而且也有例可循,并非故意刁难,宁道古没有多加考虑,便点头应承下来。

韩端却又竖起一个指头:“朕还有最后一个条件。”

“南朝佛教被朝廷、百姓荣养已久,僧众规模远超道教,如今朕灭佛崇道,断了佛门生路,僧人们对朕可谓是恨之入骨。”

“宁先生已经知道昨日朕在北亭街遇刺之事,朕觉得,这样的刺杀应该不是最后一次,然而朕身边的侍卫战阵厮杀可称猛将,对付这种刺杀却差了不少。”

说到这儿,韩端顿了一顿,宁道古若有所思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招揽一些江湖好手充作侍卫?”

“并非朕不信任江湖中人,而是不敢行险。”韩端摇了摇头:“其实,朕最想招揽的是宁先生。”

在昨日宁道古出手救助百姓、显露出不凡的武艺之时,韩端便已经起了招揽之心,因此才和他有了三日之约。

原本想着先和他结识,然后再以利诱之、徐徐图之,哪知宁道古竟然是茅山宗的嫡传弟子,在道教中似乎也很有地位,这样一来,先前想好的法子就有些不合适了。

以宁道古现在的身份,钱帛名利对他都没有多大的诱惑,否则也不会跑到武陵沅南这穷乡僻壤来修行传道。

所以韩端临时改变了计划,开门见山地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但其实还是诱之以利。

不过这个利对宁道古来说,不是私利,而是振兴道教的公利。

“陛下,贫道……”

宁道古闻言,却是楞了一下,本能地开口拒绝,“贫道乃方外之人,只想潜心修道,恐怕要辜负陛下一番好意了。”

韩端却摇头轻笑道:“宁先生谬也!真正的修行,并不一定非得在深山里,在道观中。”

“红尘俗世也是修行,所居之处便是道场,要知‘道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大道,恰如求兔角’。”

“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间磨炼心性,明悟道理;是在红尘炼心,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道心稳固,在何处、做何事,又有什么影响呢?”

韩端这一番话,却是大出宁道古的意料之外。

他原本以为韩端只是一个慕道之人,谁知其对修行竟然有这么深刻的感触?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竟然能说出这极具道理的话来,这让宁道古心中震动之余,却不免又有了其它想法。

“陛下天姿卓绝,对修行之悟解,令贫道不胜佩服,却不知陛下是否有意入我道门,参玄悟道?”

“此事日后再说,等道教成了我大明之国教,入教也未尝不可。”

韩端又是一笑,“以时下之局势,除了朕之外,没有哪个皇帝会扶持道门,若有一日朕遭遇不测,再换上一个皇帝,也仍然是抑道扬佛。”

宁道古不觉又点了点头。

梁、陈之际,正是佛教进入中原以来最为兴盛的时期,无论南北之门阀世族,大多弃道而崇佛,韩端所说的这种情形,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如今朕与道教,合则两利,只要朕在位一日,便能保证道教之地位,道教之兴盛,也是指日可期。”

“宁先生,哪怕只是为道门着想,朕觉得你都应当答应朕的要求。”

说罢,韩端静静地看着宁道古。

如果宁道古仍然拒绝,那他就要想办法招揽一些可靠的江湖好手了。

但宁道古并没有让他失望,垂首沉吟良久之后,他终于抬起头来,沉声说道:

“要贫道护卫陛下也行,但最多不超过三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