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只好向林家又借了一斤粮食,承诺明日就可以还粮食。
赵四贵虽然没问过三郎的粮食从何而来,但他猜十有八九是自家从前藏的粮食。
赵四贵是没啥心眼,但并不代表他蠢,赵家上山那日带的粮食根本就不多,说明家里人早就把粮食藏起来了,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虽然赵四贵想起这件事会觉得难受隔应,但也许是原主从前经常这样做,赵四贵也就见怪不怪了。
等睡到半夜,三郎摸黑离开,还带上了白日里向林家借的麻袋,准备多装些粮食。
三郎前脚一走,没注意到身后跟了一个人,就是四叔赵四贵。
赵四贵琢磨了一天,觉得自己是赵家的一份子,不应该三郎个半大小子晓得家里粮食藏在哪里,而他这个家里的壮劳力却不知道。
所以赵四贵罕见地留了个心眼,悄悄跟在三郎身后。
要是三郎此时就知道了赵四贵在身后,定会答应带赵四贵一起去,这样就不会发生后来一系列麻烦的事了。
赵三富怕三郎会夜晚来取粮食,就准备连夜蹲守在粮食附近。
见赵三富实在辛苦,贺传雯灵机一动,“不如在山洞里留下话,这样三郎一看就晓得我们在等他,老三也不用如此辛苦了。”
谁知话音刚落,赵三富他们像见了鬼似的盯着贺传雯。
见他们眼神不对劲,贺传雯连忙咳嗽了两声,故作严肃道,“都看着我做啥?”
赵三富连忙解释,“娘,三郎五郎都没念过书,四弟也……”许是怕贺传雯难堪,他没接着说下去。
贺传雯立马就明白了,怪不得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这么奇怪。
不过贺传雯也是故意提起这件事,她还是打算等全家过上安稳的生活后,让三郎五郎都念书,不求光耀门楣,但求读书明理。
“唉!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了!”贺传雯装作低落的样子一边叹气一边嘀咕。
果然,赵三富等人还没见过亲娘服软服老的模样,顿时慌了手脚,立马忘记了贺传雯说错话的事。
“娘咋这样想?娘还年轻着呢!”一向希望贺传雯服老的赵三富突然改口,说着违心的话安慰亲娘。
赵五平翻了一个白眼,要不是见过娘跟踪杨余顺十里地气不喘一口,每日在山崖爬上爬下腿不打颤,他也会被贺传雯的样子欺骗。
他在心里默默给贺传雯竖起大拇指,俺的亲娘,这演技越来越好了!不过也只能骗一骗三哥这样的老实人。
“唉!老三啊,娘想过了,原来娘做的事实在不对,不应该只顾供老大念书,闹得三郎五郎大字不识一个。等把两小子找回来以后,就让老五先教他们识字,等咱们找到个落脚处,日子也太平了,就送他们去学堂里念书!”
贺传雯准备先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反正要真安稳下来不得三五年,免得到那个时候儿子儿媳们觉得自己变化太大,容易露馅。
赵三富听完有些感动,觉得是经过了大风大浪,娘终于晓得顾孙子了,虽然他因为赵渠生的意愿一直任劳任怨地供赵大荣念书。
但几十年下来,是个人总会有怨言,为了孝顺,他一直将埋怨留在心里,从未对任何人讲起。
如今娘算是晓得为孙子们打算了,也让赵三富有一种熬出头的感觉。
李荷花听完却没啥波动,她觉得与其花银子念书像赵大荣那样,考了十几年还是个童生,还不如将银子攒起来做生意或者买地,就像她姑姑姑父那样,一年还能赚个几百两。
但这话李荷花不会说,毕竟念书虽然耗银子,但是给她两个儿子花,她还不会蠢到来反对这件事,反正既然是婆婆提出来的,说明三郎五郎念书的钱是公中出,只要不让她从兜里掏银子,她没理由不乐意。
只是周喜儿脸色不对,送三郎五郎去念书?那她的七郎八郎咋办?家里有多大的能力她不是不知道,按理说供一个娃就已经会很吃力了,婆婆还财大气粗地要供两个娃,但三郎五郎又不是她家的娃,她肯定不乐意了。
于是周喜儿青白着脸,皮笑肉不笑地开口,“娘,三郎五郎去念书咱没有意见,但娘可不许厚此薄彼,咱七郎八郎也得念书。”
她说完急忙扯过正在和八郎玩闹的七郎,“七郎快给你奶说,你也要念书。”
七郎懵懂不知地回答,“娘,念书是啥?好吃不?”
周喜儿连忙哄七郎,“只要七郎念书,以后会有数不尽的好吃的。”
周喜儿的话原也不假,要是念书念得好,当上官,可不是能有数不尽的珍馐美味。
七郎一听,连忙跑去抱住贺传雯的大腿,“阿奶,七郎也要吃读书!”
贺传雯撇了一眼周喜儿,虽然她不喜周喜儿的性格,但她原意就是把所有的孙子都送去念书,只是现在七郎八郎还小,所以没提,谁知道周喜儿就这么上杆子哄七郎来闹了。
但贺传雯见胖乎乎的孙子撒娇,气消了一半,摸着七郎圆滚滚地脑袋,“好好好,都去都去。”
虽然贺传雯立马答应了,但并不代表她认可周喜儿的说法,于是冷着脸望向周喜儿,“以后在咱们家,不会有不公正的事出现,三房有的,四房五房也会有,但如果以后有人心思不正,想闹得家宅不宁,我老婆子可不会给任何人的脸,到时候可别怪我不留情面。”
一番敲打,让周喜儿脸色发白,但她心里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为亲生儿子争取念书的权利自己有啥错?她打从心里认为要是她不争,五房定会和四房一样人人看不起。
所以虽然周喜儿害怕处罚她,就像处罚她每日下山崖打水,但要是再遇见同样的事,她还是会这样做。
直到后来婆婆坚决将谢小草赶出家门时,周喜儿才后怕,性格大变,不敢再闹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贺传雯并没忘记赵五平夫妇偷粮食的事,便让赵五平代替赵三富在夜里去粮食附近守着,等白天再换赵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