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上砂天门

我简单地做出了隐瞒,一边继续啃着之前剩下的牛肉,一边提前伸手进去,那球状物体积比较小,我单手遮掩住,然后打开背包。

“空的,路上捡的,本来进来淘点宝贝,没想到一路上全是鸡飞狗跳的事,啥也没拿到。”我故意引开话题,“还好你小子有手段,记得你说的,一部车的钱,我可不要电动车。”

这话讲出来十分陌生,但眼下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个地步了。

所幸他们没有怎么怀疑,等我吃完牛肉之后,继续往前走。

走了不远溶洞中开始出现了一些青石地砖,它们整整齐齐地铺满,两旁是各种各样的雕像常年日久地横立在那里。他们高在1米至2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我们的到来。

“这里的墓道与之前走过的不同,看起来我们似乎没有走错。”明河对我们说道:“汉代的陵墓,一般居多的防盗措施都是放在前殿和耳室之间的墓道中,越是靠近主墓室,反而越是少,毕竟墓主也不希望有什么打扰自己的长眠。”

“也不知道这里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我们走了太远,在黑暗的隧道中唯一支撑我的就是就是那个若有若无的神秘东西了。

像是猜到了我所期盼的东西,明河却是说着:“这里的确神秘,那些石人都不是汉代的雕刻手法,似乎不是来自中原地区。”

他把所有的悬疑和神秘感,突然给我拉满了。

左右看去,这些人物形象刻画以传达壮伟威严神态为主旨,与之前的那些诡异雕像完全不符,它们姿势要求挺胸颔首,面部平视或下视,衣纹处理也基本形成了阶梯式、双起线式和单阴线式的刻法,其势呈下垂长线结合扇形放射状短线,十分具备节奏感。

总的来说这玩意绝对是细活精致。

正想着这边已经走到了神道的尽头,这里同样是一座龙门,只不过它的的确确是一扇青铜大门。

巨门足有近10米多高,4米多宽,经过岁月的侵袭大部分的花纹已经无法辨认都化作了铜锈,但是门上还是依稀可以看得到一点点门神的描绘,那是古时候人们的信仰。

门是开着的,背后有清脆的风铃声,饶是我们几人见过风浪也不禁的被吓了一跳,青铜龙门之后是半部分呈阶梯状的神道,长有400多米。而且都是一步一步向上着的,其实这一点我就很不解了,因为我映像中这个崖墓给人的感觉都是在山体之内,地载之下。那么这一种上升着的阶梯我也不知道寓意何为,两旁的雕像用那种没有眼珠的苍白的眼神看着我,三人徒自走在阶梯上,不断着有回音点点滴滴的传来。

阶梯之后终于听见了巨大的流水声,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空间的格局很怪异,是上下贯通呈现宝塔状的,上面小,下面大,而上面层层推进较小的空间处居然还有了一片楼宇,楼宇依山而建,凿洞设宫,向上不知道绵延去往何方。

明河左右转了一圈,此时为了节省电池,我们关掉了部分手电,而剩余的光依稀可以看见上方那些挂满了水草和苔藓的后面的砖瓦和飞檐。

“水草和苔藓。”明河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而说道:“入山寻水口,凡水出天门,上砂对下关,真龙落此处。”

“什么意思?”我知道这小子懂点风水,却不知道这么的出口成章。

明河看了一眼上面,用手电探照过去。

我也眯着眼睛打探,发现当所有的光线在这里汇聚,那些沉寂了百年的建筑仿佛鲜活了起来,是一片巨大的连体建族群。而那些铃铛的声音就是从那上面发出的,楼宇阁子上每层屋脊的两侧勾角处挂着的青铜铃铛的声音。

“天门指的是穴场水流的入口,是龙势结穴的地方,众所周知龙势为地脉山川走向,这结穴点就是龙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结穴之地,所以才会即便只有风没有太阳,但是苔藓和水草还是可以生长,说明这里的生气俱佳。”

我听得似懂非懂,最后还是点头问道:“所以他在上面装了铃铛?”

明河白了我一眼,“那是驱逐飞禽鸟类用的。”

见我云里雾里,那家伙似乎来了表现欲的兴致,更是张口说道:“《博山篇·论水》有提到:“寻龙门,点穴户,水口密,下砂顾。龙若住,水口狭,若不住,便宽阔。”水气即生气之外在形态,是以下关缠护周密,有捍门华表守御,有罗星曜气遮护,有剑戟旌旗,车马狮象鹅雁鸾凤簇拥者,生气止聚而不泄,必结大贵之地,若下关空旷,则不须寻穴。你看看这地方,上面有楼阁守御,四周是石笋剑戟,巨大的钟乳石也仿佛是车马狮象,所有的上下前后,四面八方皆为通畅,这才是真的龙门入口。”

“龙门入口?你指的就在下面嘛?”我终于听懂了,他的一切寓意都在下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