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就是让你认命
一个下午就减员四成,幸好这是孙坚的部队,要是放在其它诸侯面前,早就军心涣散。
不过此时的军心也非常低迷,在崩溃的边缘。
如果,此时夏国只要有一支一万人的兵马来袭营,那么吴国将不攻自溃。
如今吴军帐中已经有了,为何要和夏国作战的质疑。
吴国本来好好的,为何要和夏国作战?
现在死了这么多人,连城墙都没上去。
战斗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又为野心家服务的,在这个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
同时,所有人都在疑问,夏国已经这么强了,对待吴国基本上都是大哥对待小弟的样子。
大家以前相安无事,如今吴国主动挑起争端,关键一个小厂都损失惨重,这还怎么打。
如果惹怒了夏国,已经给了夏国可以攻打吴国的借口,吴国能挡得住吗?
通过这些年来,夏王征战四方,无往不利,每战必胜的做法,只要夏王率大军攻打,吴国危矣。
也是,孙坚比士颂还要大上十几岁,士颂如今四十一岁,春秋鼎盛时期,而孙坚也接近六十岁了,如今不趁着自己还能走得动,赌一下自己的野心,谁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呢?
本来这个想法一直藏在心中,但是孙权的归来,让孙坚的野心慢慢滋长了起来。zusi.org 狐狸小说网
孙权从夏国带来了先进的水车,让粮产有了十足的增长。
加上近几年来,土豆和玉米的传入,百姓们已经从了温饱变成了年末有余粮的状态。
加上孙权防制出了黑甲,这样那些还在和孙坚拉扯的江东本地世家,此时也表明了态度,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孙坚这一边。
同时,原本会稽、豫章等地,孙坚这些年不断地拉拢,给了当地江东蛮粮食和许诺,数十万蛮人终于宣布效忠孙坚。
此时的吴国,可谓是内患全无,只要安稳发育下去,或许可以走夏国的老路子,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但是,孙坚知道,士颂今年灭了楚国,入侵秦国,士颂已经露出了称霸天下的野心,并付诸之行动。
孙坚觉得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给自己安稳发育了,如果再不动手,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夏国早就把汉土所有诸侯国打了一个遍。
秦王统一六国用了十年,从现在开始,按照夏国的国力,统一汉土根本不需要十年,最多两三年的时间。
两三年转瞬即逝,到时候只剩下吴国孤立无援,怎么面对夏国?
士颂会允许吴国的存在,让他统一天下的野心无法实现?
两相身份互换,孙坚若为夏王,那个时候可能一刻都不想耽误。
称霸汉土,称王称霸,进位皇者,这是孙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种机会,哪怕是一线机会摆在面前,孙坚都要争取一下。
孙坚不服命,所以就一步踏错。
其实,士颂在多年之前就在布局,在孙权和周瑜在来到广信的时候,士颂就开始布局。
士颂先是让孙权了解广信的民生,让孙权结识那个里长,让孙权进入书舍观摩,就是打破孙权的认知,让他知道吴国和夏国的差距。
果然,意图求变的孙权,果然申请留下来学习。
通过孙权的不断学习,加上孙权快要毕业的时候,教习有意无意间透露黑甲的制作方法,让孙权带着一肚子的本事回到吴国。
孙权果然不负所望,造出了黑甲,在各种变革之下,孙坚果然觉得自己行了,开始膨胀了,觉得自己可以和夏国掰一下手腕。
加上刘备的劝说,孙坚觉得自己应该赌一把。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个局面。
其实,士颂和孙坚私交也不差,和曹操有得一比。
但是,曹操和孙坚又有本质的区别。
两人虽然都不服命,有着极大的野心,但是曹操知道什么是审时度势,知道什么叫做实力差距。
而孙坚出生寒门,祖上是屠户出生,因此孙坚只有在面对过了,发生过了,才会明白什么是实力差距。
士颂就是给孙坚这个机会,让他明白什么是实力差距。
那么,有利于士颂后面的计划。
因此,孙坚的失败,在多年以前已经埋下了种子。
刘备又是一种做法。
刘备自诩汉室宗亲,多年以来,都是在宣扬着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所以,让刘备去海外建国?
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刘备是个真小人也好,是个伪君子也好,他非常善于蛰伏,就算把他外放出海外,他也会觉得对他的侮辱,会给夏国留下隐患。
刘备面具戴久了,一直在维护自己的人设而不有余力。
他麾下的文臣武将,就是因为他的这个任瑟,才被聚拢在一起,所以他也不见得会接受曹操的结局。
就算他接受了,他手下的那些人,也会离心离德,都会离他远去。
刘备就是个假君子,善于隐忍和蛰伏,这种人不可以留!
帐内所有人都很安静,他们已经没有了主意。
一力降十会,说的就是夏国,任你花样百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末了一句话都没说,离开了营帐。
这个时节的福州省已经开始炎热了起来,孙坚带着几个护卫,来到外面。
不过此时孙坚全身冰凉,手都止不住的颤抖。
看着士气低落的,远处还传来士卒痛苦的嘶吼。
孙权默默走了孙坚的身边,并没有说话,只是跟在孙坚后面。
孙坚漫无目的地走着,他只想麻痹自己,让自己不去想下午的惨状和直面将要面对的夏国的报复。
孙坚连续走了近一个时辰,孙权很多次欲言又止。
末了孙坚叹了一口气,孙权看着孙坚,感觉孙坚此时突然间老了很多,不再有之前的意气风华,野心勃勃,现在的孙坚就像一个已经认命的老人。
孙坚有些低沉地开口说道:
“仲谋,你想说什么?”
孙权叹了一口气,当初孙坚听了刘备的鬼话,一意孤行伐夏。
当时孙权得知后,就一百个不答应。
孙权叹了一口气,说道:
“父亲,事已至此,不要想太多。
明日父亲带着吴国将士回去吧,夏国的怒火,儿自有办法。”
孙坚转头看着孙坚,眉头紧皱,几息之后,孙坚担心地问道:
“仲谋,你要去见士颂?”
孙权点了点头,说道:
“当年,儿在广信求学,叔父对我多有照顾,儿此次去,士颂念及旧情应该不会对儿又动手。”
孙坚默默着站着,突然伸出手,摸了摸孙权的头,良久之后,说了一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