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回到日南
从陈留到齐国的路并不好走,由于大汉的财政不知道赤字了多少年,因此官道崎岖难行,不比山路好走。
曹操派出了一万人马,压缩着三万石粮食,加入了队伍。
领军的是夏侯渊。
夏侯渊和士颂打过多年交道,而且士颂长安一战让他痴迷不已。
况且,曹操与士颂也是好友,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因此,夏侯渊直接化身士颂的小迷弟,在行进的这段时间,甚至主动让手下的兵卒为前行的民众无偿提供帮助。
而曹操呢,看到士颂抢夺了国家和荀攸作为幕僚,心中只是苦叹造化弄人。
与士颂分别后,直接带人入了颍川。
这可把孔伷吓得不轻,以为曹操对他的豫州有意思。
孔伷奉行的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被豫州世家表面上奉为名着,但是私底下谁都不孔伷当回事。
孔伷也是无可奈何,豫州,尤其是颍川,世家遍地都是,自己的命令根本没人听,于是无为而治,以至于想要收粮以备军需,都得看他们脸色。
所以,孔伷还真拿曹操没什么办法。
但是,曹操对豫州也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他的首要的目的,是把兖州的九郡国捏在手里再说。
曹操来到颍阳后,直接找到了戏忠和陈群,三次三请之后,把面子给足,两人终于到了曹操的麾下。zusi.org 狐狸小说网
曹操才一解心中苦闷,荀彧本想先写信探探口风,做做铺垫。
就因为半个月不到的时间,曹操痛失两名俊才。
曹操非常幸运,有荀彧投靠,有了他当敲门砖,源源不断地从颍川输送人才。
撑起了他现在的班底。
他不像袁氏兄弟,有着四世三公的名望,可以挑挑拣拣。
曹操询问陈群和戏忠,士颂此人他们如何看?
两人沉思良久后,陈群说道:
“士颂不仅年少风骏,文武皆精,志向远大,难得可贵的是,士颂体恤百姓,受过他帮助的百姓,都感激涕零。
因此,断定士颂所图谋不小,有一天,士颂定是一个强劲的敌人。”
曹操点了点头,士颂所做所为,他深思过,得出的结论和陈群一致。
不过,天下形势还未明朗,大势如何,最终谁能平定太难下,非一朝一夕,且看后面。
士颂一行人,一路东进,途径东郡、山阴、泰山,入齐国。
士颂的到来,让青州孔融很是担心,甚至在北海布置了三万兵马,胆颤心惊地看着士颂。
是的,他们生怕士颂不走,直接把他的青州据为己有。
这样的话,不止是孔融,就连袁绍、曹操、张超等临近的诸侯,都会非常紧张。
齐国的港口,这些年不断扩大,同时可以停靠十余艏大型海船。
士颂的信件早就传递到了交州,士燮大手一挥,暂停目前所有海上运输,海船上除了带足了粮食和必备的生活物资,其它一律不带,全部开往齐国,将这五十万人运往日南。
近两年,由于海船的技术不断突破,在速度和吃水上,比以前好了太多。
因此,新式人力和风力混合的海船,足足来了近百艏,一艏极限可以装八百余人。
加上各种老式海船,甚至是那些租给百姓的海船,也全部调集,开往齐国,只要运送一次,足够他们十余次出海所得。
因此,有大船开道,周边总会跟着一大串的中小型海船。
士颂按照运送的极限,一天最多可运送两万人,五十万人,保守需要近一个月。
现在好在是九月中旬,天气不至于太冷。
看着一个个百姓怀着忐忑的心理,登上了海船,士颂举着一个用木板制作的喇叭,一句句安抚他们,一整天下来,嗓子都哑了,但是第二天依旧继续。
百姓们非常信任士颂,有着士颂的安抚,他们井然有序,一个个登上了海船,憧憬着日南的美好生活。
这让郭嘉和荀攸佩服得五体投地,跟随了这样一个主公,难道不让人敬佩吗?
因此,两人至此归心,以士颂的意志为己任,就算甘愿赴死,也在所不辞。
孙坚上了船,同时还有之前答应的三千套黑甲,士颂感激他多日来的护送,多送了他一千套。
士颂也带着黑甲登上了船,留下了三千套黑甲和墨刀,给了夏侯渊。
夏侯渊赶紧将这些黑甲和墨刀装车,一路疾驰,过城不入,连夜行军,硬是八天时间,就赶回了陈留。
曹操看着一套套黑甲和墨刀,心中豪气顿生。
这可是称霸中原的资本呀,就算有千军万马都不换。
他立马让夏侯渊从军中挑选体格健壮的三千士兵,秘密组建闻名天下的“虎豹骑”。
这三千人,曹操可是耗费巨资打造,每人一匹骏马,身穿黑色铠甲,手持着墨刀,马背上还绑着一根长枪。
如果,不管是对阵步兵,还是骑兵,都可以轻松碾压数倍敌人。
士颂在海上漂泊了十日,终于到了连云港。
和孙坚道别后,孙坚直接拿着士燮给的文书,一路北上,可至长沙。
孙坚沿途看到交州百姓的富庶,对比中原的破败,下定决心,这辈子,定然不敢和交州为敌。
士颂一路沿着海岸,终于在有五日后,到达了朱吾港。
现在已经是近十一月初。
士颂下了船后,直接带着赵云和几个护卫,就骑着马先行赶回朱吾城。
是的,士颂早就接到书信,蔡文姬带着士颂的长子士安,已经来到了朱吾。
之前朱吾形势未明,因此,士颂担心蔡文姬等人会受到伤害,因此,就让蔡文姬一直留在广信。
现在士颂在日南只手遮天,因此蔡文姬在八月份,过完中秋后,就带着士安,来到了日南。
士颂一路疾驰来到郡守府,路上的百姓看着士颂归来,以为是看错了,之后便爆发出欢呼。
是的,他们的主心骨回来了。
士颂回到郡守府,就哈哈大笑道:
“文姬、翠云、融融,你们的夫君回来了!”
此时,管家士福看到士颂回来后,赶紧派人到后院只会几位夫人。
一阵鸡飞狗跳后。
蔡文姬抱着士安,带着祝融走了过来。
蔡文姬和祝融一人一边,扑入士颂的怀里,下人们赶紧把脸别到一边,不过嘴角一直憋着笑。
士颂在她们额头上一人亲了一口。
蔡文姬这才反应过来,赶紧逃出士颂的怀抱,将士安递给了士颂,整理了一下有些混乱的衣衫。
士颂逗弄了一下士安,士安看到士颂这个“陌生人”居然也不闹,可能是血液里面的亲切感吧,咯咯直笑。
士颂突然发觉到,少了一人,问道:
“翠云呢?怎么没看见她?”
说起了翠云,蔡文姬直接责备道:
“你看你这个一家之主怎么当的,翠云身体有样,你都不知道吗?”
士颂一惊,什么身体有样,自己没曾听翠云说过呀。
“她现在在哪?”
蔡文姬一指。
“西厢房,躺着呢!”
士颂赶紧把士安递给蔡文姬,往后院跑。
本来板着脸的蔡文姬,一下子噗呲笑了起来,对着祝融说道:
“你看他这个父亲当得,一点感觉都没有,两个孩子出生,他都没在身边,以后你若是怀上了,可得早点说。”
祝融一脸羞红。
“姐姐~!”
士颂来到西厢房,一把推开门,就喊道:
“翠云,翠云!”
不过此时一阵婴儿哭叫声传来。
士颂一愣,又急切地往里走,就看到翠云脸色略微苍白地躺在床上,想要起来。
她身边躺着一个用襁褓包裹的孩童,呜呜地啼哭。
士颂瞬间明了,赶紧上前扶住了翠云。
“你为何不早点和我说,我早点回来。”
翠云微微一笑,柔弱地躺在士颂怀里说道:
“夫君在外征战,重亲忠义,妾身要是告知了夫君,肯定会让夫君分神。”
士颂后来才了解到,其实翠云在士颂年初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怀有身孕。
翠云一直告诫众人,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士颂。
翠云不懂,但是知道士颂在做大事,不应为了这件事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