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影响
九品六部制正式执行下去,各个部门的办公地点,全部围绕在王府附近。
因此又有一大批房屋被拆,百姓们拿到丰厚的拆迁款,一个个笑口常开。
新的办公地点一个挨着一个,这样极大节省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
至于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实有很多,比如礼部不但负责对外的外交,还要负责各地书舍教习的调动、考核。还有每年的毕业学子各级考核的合理安排,各地试卷的出题等等。
因此,在遇到具体事情执行的时候,会发现人手忙不过来,或者有些事情职责分派的不够细致,那么就需要继续细化,调用官员填充六部。
大理寺、尚书阁、锦衣卫共称三司。
三司、六部可以较为顺畅的运行起来后,再会对各地进行人员调派。
一个体制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适应。
而士颂给三司六部适应的时间,是一个月,一个月后,士颂要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夏国越来越受诸侯们的重视,因此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就连马腾都派了不少探马,对夏国进行渗透。
他们最想得到就是夏国的兵械制造方法,但是当年袁术诱骗朱吾工匠得手,所以士颂对极为机密的工坊和制作监,全部进行了军官。zusi.org 狐狸小说网
朱吾那边的武器、弓弩、盔甲等各个工坊,全部搬迁到了广信城附近,在新建的工坊周边,形成了一个内循环的乡镇,名叫坞乡。
坞乡完全被高耸墙壁包围,每隔五米会有一个箭塔哨岗。
乡镇外面有着五千黑甲军进行一天二十小时不间断的看守,凡是有着恶意想要靠近的人,可以先斩后后奏。
因此,所有诸侯都知道坞乡藏着夏国最为宝贵的秘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大规模的动作,但是小打小闹还是很多。
每个月至少好几批想要偷进坞乡的人。
比如翻墙,但是刚翻进墙面上,刚落地就被隐藏的陷阱刺了个通透。
在墙壁内侧两米内,都挖掘了陷阱,里面全部都是磨尖的钢铁倒刺。
还有耗时几个月挖掘隧道的,全都被城内听瓮听到,呛死在隧道内。
所以,现在诸侯们对坞乡,一点办法都没有。
因此,夏国的一系列变动,早就被诸侯们的密探给他探查到了。
绝密事情,探查不到,但是九品六部的改革,还是很好得知的。
士颂本来就没打算隐瞒,就算隐瞒也隐瞒不住。
孙坚第一个想要把这个制度,在吴国推广,但是刚透露出意思,就被世家们叫停了。
一个制度的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
吴国不像是夏国,夏国士颂一手遮天,凡是士颂推动的事情,下面的人都会尽心尽力的办好
这当然是基于士颂和士燮多年不懈地对世家的打压,让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力量。
孙坚是彻彻底底的亲夏派,凡是夏国推行的事情,孙坚可能想不通深层次的原因,但是他只要觉得好,就一定会想着推行。
比如,遍地的书舍制度。
但是实际落地下去后,孙坚发现耗时、耗力、耗财修建的书舍,里面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和偏房子弟。
要知道吴国的百姓虽然比以前过得好了那么点,但是也只是刚过温饱线,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供养一个读书人。
因此,久而久之,里面都是小世家,或者是大世家庶出的子弟,吃穿住行都是孙坚省下来的钱,却帮世家培养子弟,这笔帐怎么都不划算。
因此,吴国的书舍制度不过推行了两年就宣布废除。
而曹操作为强硬派的代表,一下子就看出了九品六部的本质。
这种话制度,最终受益的是寒门子弟。
因为这种管制,是要基于学子的考核和审核。
现在魏国还是在沿用汉朝的举荐制度,寒门之弟晋升门路就那么两条,要么慧眼识珠,走运了,被曹操看上了。
要么投靠某一大员门下,成为门生故吏。
当然这里说的寒门,并不是底层百姓,而是那些有些底蕴,能读得起书的小世家。
而如今,曹操看到了王亲国戚和大世家垄断官场的隐患,因此曹操需要新鲜的寒门学液,来和这两大势力打擂台,不能一家独大。
现在他还在的时候,可以压制住,但是等到他老了,死了,他的儿子、孙子还能压制住吗?
所以,曹操不会放着这种隐患继续发展下去。
魏国也要变革。
他首先找荀彧,荀彧看了之后,极力劝谏曹操不要这么做。
荀彧虽然跟了曹操,但是荀彧根底上是保皇派。
他认为现在皇帝不足以担当大任,所以曹操的作用就是帮助汉帝平定天下。
至于天下大定后,曹操还是要归权于汉帝。
而曹操的做法就是对汉制的挑衅,是坚决要抵制的。
曹操非常失望,他一直很看重荀彧,但是荀彧并没有死心塌地的站在他这一边。
于是,操场渐渐开始疏远荀彧,开始把荀彧调离中心统治阶级,给他加官晋爵,送到了汉帝身边。
是的,不为我所用的人,按照曹操的性格,不杀掉就不错了,这也算是对荀彧这些年劳苦功高的一种回报吧。
而看到荀彧的下场后,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曹操和士颂本质上是一种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于是,一个个立马站队,对曹操表示忠诚。
其中就有年少有为的司马懿等新一代年轻人。
曹操找到陈群,和他讲诉了九品六部制度之后,陈群立马表示此乃神策,就应该在魏国推行下去。
然后开始寒门推官选官,把那些尸位素餐的世家子弟,全部踢出队伍。
曹操很满意,于是让陈群牵头,带着一群年轻锐气的官员,开始实施起来,其中就有司马懿。
在半月后,曹操正式宣布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因为有着夏国现成的制度参照,只要修修补补即可。
不料,朝会上有一半人反对。
曹操细细扫过每一个人,基本上要么是世家大族,要么是忠实的保皇派。
最终不了了之。
不会,会后,开始人心惶惶起来,不断有人被查出与袁绍私会的信件,然后曹操直接派曹昂、许褚、典韦等亲信去抄家。
为什么不是曹休、夏侯淳等人呢,因为这些人私心极重。
狡兔三窟,世家大族为了考虑后路,与实力雄厚的袁绍有所暧昧,再正常不过。
半个月后,曹操再次朝会,这次提出来后,根本没人敢反对。
因此,魏国也开始实行九品六部制。
至于马腾的凉国,看到这个密卷后,根本没放在心上,西凉自古以来奉行的是,谁拳头大,听谁的。
袁绍看到后,直接讥笑曹操和士颂,是乱臣贼子,寒门子弟有几个有才的,这叫舍近求远。
刘备呢,他仔细思考后,打消了念头。
虽然这个制度很有好处,但是他和曹操一样的问题,他并没有这个魄力,去清剿鲁国的大世家。
刘表呢,他根本就没看到,蔡瑁等人根本不会让他知道。
吕布呢?吕布表示,这么烦心的事情,别来烦我,孤还要去狩猎。
张鲁表示,我就是天,孤的五斗米不比任何制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