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在电文中写道。
【亲爱的达瓦里氏!】
【还记得我们在麻省理工求学时,建立的牢固英特纳雄耐尔友谊么?】
【为了将这份友谊发扬光大。】
【我受你的委托,在全世界各地,寻找失落的汉斯家火炮资料。】
【前不久,我将88炮,与128炮的资料找到了。】
【这份资料,我通过东方列车,邮寄回了龙国。】
【此时,东方列车正在浩瀚的西伯利亚荒原上疾驰。】
【算一算时间,下一趟抵达龙国的东方列车,就搭载着这份资料。】
【请注意查收!】
这封电文并没有落款。
它还是萧晨,通过系统发送出来的。
不过。
这并不重要。
因为有了ME262战斗机图纸,漂洋过海的经验。
大家都非常坚信。
萧晨在麻省理工求学时,结识了一群非常要好的哥们。
他们凭借纯洁的友谊,会无私的,毫无保留的帮助萧晨。
当然。
通过这种方式。
大家都没有怀疑,那些凭空出现的图纸,有什么问题。
萧晨决定以后获取图纸,就用这种途径了。
……
在收发室门外稍等了片刻后。
萧晨的电文很快就发出了。
不久之后。
北平的后勤部,奉天兵工厂,安山钢铁厂,龙熊两国路上口岸等相关部门,全部收到了这封电报。
数日后。
由北平后勤部牵头。
奉天兵工厂,安山钢铁厂等各部门立刻抽调精干力量,火速北上龙熊两国路上口岸。
在那里。
一趟来自西伯利亚的东方列车,即将抵达。
……
除了发报之外。
萧晨交代给白轻竹的另一项工作,要更加的重要。
那就是督促林以寒,加快生产X4导弹。
要说这款X4导弹。
放在1950年的时代。
绝对称得上是超黑科技!
这种导弹从设计上,确实是空对空类型的。
但是。
从实际的使用来看。
X4导弹的用途,还真挺广泛。
在1950年的时候。
引导武器攻击敌方目标,绝大部分方法依旧是目视。
像什么红外制导,激光制导,惯性制导,电视制导等各种先进的制导方式,还都没有出现呢!
X4之所以被称为导弹。
而喀秋莎火箭炮,之所以被称之为火箭。
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
X4的操控者使用控制器,与一条电线,和导弹内部的陀螺仪连接。
在飞行的过程中。
操控者使用控制器,不断修正X4的飞行轨迹,从而更加准确的击中目标。
喀秋莎火箭炮的弹药是火箭弹。
火箭弹点火就射。
火箭弹在飞出去之后,虽然会有一个大致的落点。
但是。
这个落点会受到天气条件,自身状况等各方面影响。
命中的精度就很难保证了。
从二十一世纪的视角来看。
线控制导,虽然是一种很落后的制导方式。
但在1950年的时代来说。
这种制导方式将火箭,成功的变成了导弹。
就已经是超黑科技一般的存在了。
通过查看X4导弹的图纸。
萧晨惊奇的发现。
这款导弹,竟然也带“V”。
原来是复仇版X4导弹!
就像汉斯家的很多武器一样。
主打的是一个样样精通!
X4导弹复仇版,上九天会打飞机!
下八荒能炸坦克!
X4导弹不仅能挂在飞机上。
给它安上一个支架,就放在山坡上。
如果没有支架。
用个石头把它垫起来,照样能打。
既然是复仇版。
新款的X4导弹,显然有其特别之处。
这个特别之处,就是能“一控多弹”。
什么叫“一控多弹”呢?
每一个X4导弹,都有一个控制器。
但并不代表。
每一个控制器,只能控制一枚X4导弹。
这也是为什么。
一架战斗机上,能挂载最多8枚X4导弹。
如此一来。
要是把X4导弹,应用在地面战斗上。
……
想想看。
我军在山顶上,埋伏一枚X4导弹。
半山腰,埋伏一枚X4导弹。
山底下,再埋伏一枚X4导弹。
片刻之后。
敌军沿着山下的公路来袭。
嗖的一下。
山顶上的那枚X4导弹,呼啸而至。
谁曾想。
发射导弹那家伙,是一名新兵。
他心态不稳,没有打中目标。
这时。
来袭的敌军反应很快。
他们立刻集中火力,向山顶上一顿炮火输出。
几十声巨响过后。
上顶直接就被削平了。
就在来袭的敌军,哈哈大笑,得意洋洋的时候。
没想到。
半山腰上,一枚X4导弹破空而来。
虽然第一次发射失败了。
但我军的这名新兵,心态调整很快。
这一枚导弹,他并没有失手。
轰隆一声巨响。
来袭敌军的一辆坦克,直接被炸翻了顶盖!
好家伙!
原来偷袭的对手,藏在半山腰!
等到来袭的敌军,再一次对着半山腰,一顿炮火输出之后。
嗖的一声!
又是一道凌厉的破空声袭来。
第三次。
我军的这名新兵,依旧没有失手!
他又一次,击中了敌军的坦克。
连续两辆坦克都被炸开了瓢。
而他们依旧没有找到我军战士,隐藏在哪里。
当时。
敌军心态炸裂,直接调转方向逃走。
又过了片刻。
我军的这名战士,从路边的草丛里站了起来。
他望着敌军远去的方向,扔下了一句话。
“这也不行啊!”
……
虽然一个虚拟的战斗场景。
但它充分反映了。
X4导弹的实际使用情况。
通过“一控多弹”的方式。
我军战士把X4导弹,埋伏在阵地各处。
一枚导弹打出去。
它没有打中。
这没有关系。
对于这名战士来说。
他还有7次机会。
至于这名战士究竟藏在哪里。
这就是一个非常高深的问题了!
……
新书启航!
作者菌磕头跪求读者老爷们一朵鲜花,一张评价票!
你们的支持,就是作者菌码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