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看清楚天幕上的字迹后,郑和懵了,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之下。
这,这是真的吗?
我这样的,一个身体残缺的人,名字也能出现在天幕上。
天幕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在场之中没有一个人知晓。
毋庸置疑的是,能使其自身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不管是好是坏,必然有过人之处。
“陛下,奴婢没有看错吧。”
似是为了再确认一番,郑和揉了揉眼睛,朝大明皇帝永乐帝询问。
想要从他人的口中,得知一个准确的答案。
朱棣面容和善,“你没看错,这天幕上的名字,就是你郑和。”
还未登基成为皇帝时,郑和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
其能力与心性,相较于很多人,都是极佳。
会成为太监,也是不得已的。
郑和神情复杂,深深地盯着上方的天幕,“原来这远洋航行,奴婢一共进行七次。
就是不知,我是否到达了想去的地方。”
“郑和,你暂时就留在这大殿上。咱也很想看一看,你的那些事迹。”朱棣高声说道。
“诺,奴婢遵旨。”
洪武年间
“永乐一朝的三宝太监?”朱元璋嘴里念叨这几个字。
心道,先不论郑和这太监的身份。光是率领船队,足足七次在广袤无边的汪洋上航行。
这,就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如此人才,怎么会在永乐一朝。
“爹,你,你又要…”敏锐的朱棣,感受到朱元璋那带着寒意的目光,率先开口说道。
永乐帝是咱没错,自从天幕呈现了这样的信息后,不管怎样,永乐帝是再也无法出现在大明了。
老头子,你不会是看到永乐两个字就想要对我动手了吧。
你特么的,你还能要点脸吗?
就这段时间来说,你揍我的时间还少吗?
见朱棣这应激的模样,朱重八不由得嘴角一抽,这家伙,咱看起来有那么吓人?
不就是最近打你的次数有点多而已,你至于做出这么一副样。
咱是你的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又不会吃了你。
“老四,你可知…”朱重八抬起手,慢吞吞地说话,也是在准备措辞。
“咱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朱棣摇了摇头,语气快速地说。
老头子,我还能不知道你吗?
用这种语调说话,准没好事。
“啪!”
朱元璋猛地拍了拍椅子,“咱都还没有问,你就给咱说不知道。”
提起衣袖,朱元璋往上一划,“你是不是想找打!”
啧啧,这就忍不住了,朱棣不住地在心里腹诽。
“老头子你要问什么?”想到身上的疼痛,朱棣还是决定先稳一手。
朱元璋指着郑和两个字,“三宝太监郑和,你听说过这名字吗?”
实际上,在一看到郑和这名字时,朱棣是有种熟悉感的。
一时半会儿,还是没有想到,郑和究竟是谁。
毕竟有时候就是这样,哪怕是再熟悉的人,也会有记不住名字的一刻。
这些想法,朱棣自是不可能告诉朱元璋。
要是全盘说出,朱元璋只会认为朱棣是哄骗自己。
你都有熟悉的感觉了,又怎么可能会不想不起来。
于是,聪明的朱棣也是说道:“郑和这名字,咱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或许此人,现目前都还没有出生。”
朱元璋狐疑地看着朱棣,“你真不知道?”
诸多的子嗣中,除了朱标一人,朱元璋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其话语。
其他人,朱重八都很难相信。
也正是在这时,朱标恰当地站了出来,替朱棣解围,“爹,既然老四说了不知道。
我在想,应当没有欺瞒的可能性。
这么多年,我也是没听说过有郑和这么个人。”
闻言,朱元璋很快地点了点头,“标儿都这样说了,那咱就相信老四。
要是能提前找到郑和这人才,就好了。”
远洋航行这本事,现如今的大明,都很少有人能做到。
朱棣这小子也是运气好,能寻到这样的人才。
让人遗憾的是,那郑和居然会是太监。
朱棣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朱元璋说出,想了半天,又沉默了。
老头子,你要不要这么偏心。
大哥一说话,你无话不说地相信了。
大宋
宋太祖赵匡胤眼神闪烁,“明朝真是个神奇的朝代。
一个太监,竟能做到这种地步之上,让人难以置信。”
再度看了看天幕,“七次远洋航行,扬大明国威。
这番壮举,无论是放在哪个时期,都是大功一件。”
西汉
一处偏远之地
“远洋航行的太监,万国来朝!”张骞看着这几个字,眼里尽是一片火热。
立即放下手中的纸笔,站起身,快速地在房间里面走来走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神情也是变得愈发兴奋。
“是了,没错。
在那遥远的海外,也是有着无数是的王朝。
他郑和凭借一个太监之身都能进行远洋航行,我此次的西域之行,也一定会成功的。”
说着说着,张骞便是现出欣慰的笑容,
“纵然郑和是在遥远的大明,可,可,我们依旧在做着相同的事。
这条枯燥而黑暗的道路上,我还有同行者,吾辈不孤。”
【郑和此人的一生经历,精彩万分,经历了大明的两位帝王。】
【明朝初年,为了收复边地,大明的军队发兵滇地。】
【在最初的时期,明军可谓是所向睥睨,战无不胜,很少有无法战胜的敌人。】
【而就在滇地,有这么一个人,姓马,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三宝太监。】
【明军攻陷滇地之后,也成功地抓获了马和。
当时的情况下,马和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机会,只能是随着将士一同来到当时大明的都城——南京。】
【那个时候的马和,并未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只能受阉刑,被迫地变成一个太监。】
【据说是朱棣主动看中了马和,而之后的事情,也相当简单。
成为太监的马和,早已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跟随在燕王身边。】
【经过长时间的熟悉,朱棣对马和的能力,也是有了了解,时常对其委以重任。
而马和,显然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
【就这样,时间慢慢地过去,多年之后,朱棣不忍受辱,毅然发起了靖难之役。】
【期间,郑村坝一战中,马和取得了巨大的战绩。
就是这场战役,使得朱棣更加地信任马和。】
【以马和的能力,要不是因为是残缺之身,足以超过很多人了。】
【为了嘉奖马和的功劳,朱棣重新赐予了郑和新的名字——郑和。】
【不久之后,朱棣率领大批人马进入京都,登基为帝,更改年号为永乐。】
【建文帝据说流亡海外,没有受到朱棣的杀害。
这消息是否为真,恐怕只有朱棣一人才能真正知晓。】
【由于之前的诸多出众举动,郑和升为了内官监太监,自身的权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郑和真正想要的,是前往遥远的海外“朝圣”!】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郑和才能成功地远洋航行,使大明的国威在诸多地区得以传播。】
【大明的远洋航行,从来不会主动地侵犯其他地区,还会在不少的蛮夷之地传教授知识,撒下文明的种子。】
【郑和还跟随黑衣宰相姚广孝学习了佛道真义,对于某些方面的理解,也是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永乐年间
一处寺庙
身着黑衣,一对虎目的姚广孝,淡淡地一笑。
“天幕果然是异常罕见之物,上面的信息说得一点儿没错。
郑和就是有那方面的原因,才会成功地进行远洋航行。
不然,又怎么可能会一直坚持下来。”
现如今的时期,虽然郑和还只进行一次航行。
海上的凶险,以及各个蛮夷之地上可能遭逢的情况,姚广孝都是有所了解。
一般人,别说率领船队到达大明以外的其他地方。
光是船上那无聊而乏味的生活,都是足以使人难以忍受。
七次远洋航行,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
姚广孝的脸庞上出现感慨神色,“不知在多次的航行里,郑和是否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前往的那个地方。”
人往往是有了目标,才会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一只手从桌子上缓缓地拿出一本古朴的书籍,慢慢地翻开,这位在曾一手搅动风云的黑衣宰相,开始认真地阅读古籍。
洪武年间
坤宁宫
此时此刻,宫殿里的氛围尤为尴尬,朱元璋与朱棣两人正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先开口。
“啪!”
马皇后拍了拍朱元璋的胳膊,没好气地说,“你要说什么就说,不要憋着。”
“还有,不要再打老四了。
好好地看看,老四都被你打成啥样了。”
这些带有温度的话语进入到朱棣的耳中,使朱棣心里一阵意动,这个皇宫里,还是只有娘亲对咱好。
不像老头子,总会有事没事地对我拳打脚踢。
很多时候,咱甚至都在怀疑,是不是你朱元璋的亲子了。
朱元璋挠了挠头,反问道:“妹子,咱没怎么打老四吧。
几乎都是老四不听话,咱才迫不得已地对他动手的。”
马皇后:“……”
朱棣:“……”
不是,你这个糟老头子,你摸着你的良心想一想,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要不是你有想揍我的心思,我会是那样的态度!
反正这里面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你的身上,我是没有错的。
对此,马皇后摆摆手,“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下手要是没轻没重的。
朱重八,你看我晚上怎么收拾你。”
“妹子,咱知道了。”朱元璋悻悻地回答。
转头又看着下面的朱棣,“老四,你不是才告诉咱,你不认识郑和?
那天幕上的信息,又该如何解释!”
朱棣心里无语,老头子你成心的把。
郑和与马和,这是一个人没错,可也是两个名字。
靖难之役又没有发生,我怎么可能会知道,待在燕王府邸的马和就是郑和。
还有,大哥也为咱做了保证,你为什么总是把矛头对准咱。
“爹,咱也是不清楚,马和就是郑和。
要不然,咱待会儿就把郑和喊过来。”
朱棣实在是累了,不想再过多说话了。
反正老头子对郑和感兴趣,那就让马和来陪他玩玩儿。
朱元璋对身边的太监递过去一个眼神,那人马上就有了动作。
一个时辰后,身穿太监服饰的马和来到了宫殿。
“马和,从今以后你就叫郑和了,咱问你一件事。”
朱元璋也在仔细端详马和,心里暗自计较,此人果真和一般太监,有着大大的不同。
光是这散发的气,就能够看得出一二,没有那种卑躬屈膝的姿态,是个可供驱使的好手。
郑和马上跪在地上,行礼道:“奴婢多谢陛下赐名。
敢问,陛下所问之事为何。”
朱元璋还在思索,在他的心里,原本对航行一事,是略微有些抵触的。
看到了天幕中的信息后,仿佛不知不觉间,又有了新的变换。
倘若海外的其他地区,他们联合在一起,攻打大明。
纵然大明的国力强盛,面对上他们的联合,很有可能也会有意外发生。
既然是这样,不如就先下手为强,率先占领先机。
远洋航行的人选,只能是郑和。
“朕问你,多年之后,可否愿意率领大明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
现如今的郑和,还不能做到那一步,就让他多年后行动,也并非不可能。
郑和的心里一喜,他也是看了天幕,原以为皇帝这一次召见自己,是为了问责。
自己在坤宁宫,也免不了一顿刑罚。
然,大明皇帝非但没有训责自己,还让自己多年后远洋。
前往海外,寻找那个地方,可以说是郑和一直以来的梦。
相较于燕王殿下,皇帝陛下真的是太好了。
一抹喜悦之色爬上郑和的脸庞,“多谢陛下。
为了大明,奴婢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突然间,朱元璋有了个有趣的想法,“朕问你,与燕王殿下相比,谁更好!”
几乎没有过多犹豫,郑和立即是开口道,“自然陛下。”
“哈哈哈哈哈!
这句话,老四你听到了吧。”
朱元璋招招手,让郑和先行离开。
朱棣心下十分平静,那种情况下,郑和只能说你圣明。
老头子,你究竟还要不要脸。
反正咱对郑和的好,他是会记着的。
朱元璋心情大好,“继续看,咱还想看看,郑和之后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