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棣好奇问道:
“为何这样说?”
朱瞻基侃侃而谈。
“此事本身就存疑。”
“《吕氏春秋》中记载,周幽王戏弄诸侯并非通过烽火台放狼烟,而是采用了击鼓的方式。”
“而且烽火台在西周时期并未出现,孙儿只知烽火台在汉代才得以完善。”
“而在西周灭亡之际,仍有诸侯前来勤王,甚至有国君战死沙场。”
朱瞻基稍作停顿,继续深入剖析:
“西周的灭亡,实质上是一场周王室的内乱。”
“周幽王对褒姒宠爱有加,褒姒为了让自已的儿子伯服成为继承人,便怂恿周幽王废掉了王后申姜及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但褒姒仍然视宜臼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
“为了保命,宜臼不得不逃离镐京,投奔自已的外祖父申侯所在的申国。”
“周幽王向申侯索要宜臼,却遭到了拒绝。”
“周幽王十一年,愤怒的申侯联合犬戎、缯国攻打镐京,大获全胜。”
“周幽王带伯服逃离镐京。而犬戎则攻入镐京,大肆烧杀抢掠,并俘获了褒姒。”
“逃出镐京的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最终也被杀于骊山。”
最后,朱瞻基做出了总结。
“所以,周幽王死于废长立幼。”
......
【自那时起,谣谶便频繁地出现在史书之中。】quwo.org 橙子小说网
【隋末的“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
【元末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
......
嬴政突然就悟了。
大秦的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谣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谣谶,就是华夏最早期的谣言。
嬴政突然摸了摸下巴。
既然谣谶屡禁不止,那他也可以编造啊!
古代舆论战,看谁能打赢!
......
【谣谶之所以会成为古代起义前的标准化流程,是因为在信息闭塞的古代,没有什么比一首朗朗上口,又略带神秘色彩的童谣更易于广泛传播了。】
【这就相当于是古代的“流量密码”。】
【因此,谣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那些有心之人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强有力武器。】
【那“金色蛤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这句谣谶,究竟出自哪位有心人之手呢?】
【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受益者是黄巢。】
【当黄巢看到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如今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民变四起,他又想起了自已昔日的豪言壮语。】
【“我总有一天要杀回长安城”。】
【“冲天向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于是,黄巢秉持着言出必行的原则,也举起了反旗。】
【黄巢召集众人说,各位都听过金色蛤蟆的预言了吧,金色约等于黄。】
【那这预言中的金色蛤蟆,说的不正是他吗。】
【在金色蛤蟆的神秘光环加持之下,黄巢也成功地拉起了一支属于他的起义队伍。】
......
李世民满头问号。
金色蛤蟆就是黄,这也太牵强了吧!
王仙芝攻下了曹州,倒是因为这句谣谶,被黄巢捡了个漏。
运气还挺好的哈!
......
【我们之前提到,黄巢家三代贩盐,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
【加上黄巢本人善骑射,性格豪爽且乐于助人,在当地享有良好的声誉,所以他的义军队伍也是不断的壮大。】
【不过此时的黄巢,并未打算孤军奋战。】
【此时各路起义军风起云涌,小规模起义军的最佳归宿,就是能加入风头最猛的草军。】
【不过,加入大起义军也是一门学问。】
【如果麾下兵马众多,加入后自然能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丰厚的回报。】
【王仙芝和黄巢同为私盐贩子,早年是有过合作的。】
【因此,当黄巢率领队伍投奔时,王仙芝非常高兴地说,兄弟,有了你的加入,咱草军那是如虎添翼,如我添你啊。从今以后,咱哥俩就可以携手横行天下了。】
【于是,王仙芝任命黄巢为草军的二把手,黄巢也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
李世民心中暗自着急。
王仙芝本来就拿下了曹州,风头正盛。
加之众多起义军纷纷投靠,又添黄巢这一强援。
其势力之庞大,已近乎一支正规军!
为何大唐朝廷还迟迟未有行动?
......
【眼看王仙芝的草军日益壮大,朝廷着急了。】
【下令由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军节度使组成平叛领导小组,拿出“团结一致、不畏强敌”的精神,全力推进平叛事宜。】
【与此同时,王仙芝也没有闲着,他和黄巢一起率众发兵沂州,准备攻打沂州城。】
【沂州是平卢军的地盘,节度使宋威立马上奏朝廷,他愿身先士卒,力抗叛军,并恳请朝廷调拨五千步骑,协助平叛。】
【朝廷对此请求无不应允,还任命宋威为“诸道行营诏讨草贼使”,大概相当于平叛领导小组的组长。】
【随后,朝廷下令各军镇的讨贼部队统一接受宋威的调度,由宋威全面负责并主持平叛工作。】
【在宋威的指挥下,各镇讨贼军迅速向沂州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