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 二更

女患者的丈夫被她训过之后, 没再敢乱说话,等了一会儿,陈凝又询问了一些情况, 并检查了患者的舌像之后, 才跟那女患者说:“我觉得你这不是风湿, 就是产后感染风寒引起的身痛,给你开一副桂枝新加汤吧。”

听到她这么说, 梅东来单眼皮轻抬了一下,看了眼陈凝, 翻页的动作不由得停了下来。

再看向陈凝时,他面上就不禁流露出几丝沉思之色, 他是真的有点看不懂陈凝了。

作为医学世家传人, 梅东来认识好几个跟他情况相仿的年轻人。

那些人跟他一样, 出身类似, 也自幼跟家里的长辈学医, 很小的时候就对经典医学书籍倒背如流,可就是受过这么严格的教导, 在那些人中,也不是谁都能像陈凝看病辩证这么精准的。

学会书本上的知识, 是一回事。真正能学以致用, 利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来正确辩证,并开出合适的药方, 则是另外一回事。

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说是一道鸿沟,那也是一个绝对不好越过的深沟。

当然,他是个例外。

因为他从小看书就不需要特意背,翻翻就记住了,学什么都特快。

那这个小陈大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时他听到那女患者急切地问道:“大夫, 这个产后身痛,很难治吗?”quwo.org 橙子小说网

陈凝微笑着摇头:“不会,比风湿好治多了,我给你开的药,有很多与你情况相似的产妇用过,效果还是不错的。”

“你这个病,可能是产后护理不当,或者吹风着凉引起的。有部分妇女在产后也有你这样的症状,不过有些人的症状要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表现出来。”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生产的时候,大量失血,体内气血两虚,营阴不足,百节空虚,一旦感受风寒,就会让这风寒深入身体内部,有时会潜伏多年之后才发病。”

女患者这回听懂了,她恍然道:“难怪我妈和我姨她们都说,生完孩子之后千万得捂好了,不能受风。”

陈凝笑着点头:“也不要捂得太热,但确实不要直接吹风,也不要受凉。如果先天禀赋好,或许不会因此得病,但万一得上了,受罪的就是自己了,所以该注意还是得注意。”

说到这里,她已经把药方写好了,然后跟女患者说:“药拿回去先吃一个疗程,吃完了再来找我。”

女患者嗯嗯点头,陈凝想了想,到底还是嘱咐了她一句,说:“大姐,我知道家人误会你装病的事让你非常生气,不过你还是想办法疏导下心情为好。因为总是生气,也会生病的,到时候遭罪的还是你自己。”

别的她就没再多说了,别人夫妻之间相处的事,她不清楚来龙去脉,也不好乱插手乱说话,毕竟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女患者咬了咬下唇,朝着她点了点头,说:“行,大夫你说的话我回去会想想。等吃完药我再来找你吧。”

陈凝笑着目送她离开,刚收回视线,周扬就又问她:“小陈大夫,她这个病…用活血化瘀药来治不行吗?比如血府逐瘀汤之类的?”

陈凝马上摇头,认真地告诉他:“不合适,她的问题在于营血不足,而不是有瘀血。活血化瘀的药对她来说药性偏强了,并不适宜。”

“这种营血不足的身痛之证,用桂枝新加汤来治,效果还是不错的,有空你可以找找医案。看有没有类似病例。”

周扬若有所思地想了下,表示记住了。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似地,又问陈凝:“有挺多老年人身上也会疼。那他们这种疼痛用这个药来治行吗?”

陈凝看了下表,然后收回视线,一边收拾桌面上的资料,一边说:“这个药在身痛方面应用得其实挺多,像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啊、冠心病或者肺结核等等,如果产生身痛,也可以考虑在药方中配入这个药搭配其他药来治,以减轻身痛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具体的还要视患者的情况来看,应用之前需要辩证的。你也知道,咱们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辩证施治。”

“其实挺多老年人皮肤干燥,身上痒,后背痒,爱用痒痒挠来挠背,这也是营血不足的表现,是衰老引起的…”

反正这时也没什么病人,陈凝便耐心地给周扬讲着这副药方的应用,以及药方中每一味药所起的作用。

她不紧不慢地说着话,周扬则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着。两个人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竟然挺有意思的。

梅东来在旁边看着,嘴角轻轻上扬,随后又恢复了那一副对什么都不太关心的模样。

他这时候觉得,或许这一趟临川之行不会像他之前想象得那么枯燥。

周扬记完笔记之后,晃了晃手腕,又活动了一下腰,随后他站了起来,跟梅东来说:“梅大夫,我带你去食堂吃饭吧,你没去过,不知道食堂在哪儿。”

梅东来坐着没动,说:“我知道食堂在哪儿,黎大夫跟我讲过,而且我也去过。”

周扬却认为梅东来是在见外,不好意思麻烦他。他便走过去,伸手拽了下梅东来,搂着他的肩膀带着他往外走。

梅东来忍不住要把手抽回来:“哎,别动手动脚的,你松手,我跟你去成了吧?”

梅东来无语望天,最终被周扬打败,拿着饭盒跟周扬走了。

看着他俩的背影消失在办公室门口,陈凝忍不住笑了下,心想以后的日子梅东来有得烦了。

中午食堂的菜很寡淡,是白菜炖豆腐,菜汤里几乎没什么油水。但陈凝已经习惯了,这时候的生活条件就这样,大家都是这样吃的,别人能吃下去,她也能。

饭菜清淡有一点倒是好,就是涮饭盒方便,连洗洁精都不用就能洗干净,因为油水太少了。

她最近都是和郑玫她们几个人在一起吃饭的,自从上次林副院长的老婆闹过一场之后,陈凝跟郑玫之间的关系也近了一些。有时候她们下班也会一起走,郑玫还约她有空一起去百货大楼买冬装。

只是陈凝最近一直忙着,还没去,这时她们几个人也坐在一起,郑玫看了眼坐在离他们不远处的周扬和梅东来,小声问陈凝:“我听说周扬身边那个人是从京市来的,是真的吗?他要在你这儿待多久啊?”

陈凝抬头看了一眼,看到周扬跟常磊他们在说话,梅东来坐在他们身边,低着头吃饭,看不出什么表情。她就说:“是真的,待多长时间我也不知道,也许要一年半载吧,他家里想让他多出来走走,跟各地的中医交流交流。”

郑玫倒不是对梅东来多感兴趣,她就是好奇地问问,这时她碰了碰陈凝胳膊,笑着小声说道:“周扬他们话那么多,那个人还不爱说话,他们俩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陈凝盖上饭盒盖,说:“周扬跟土匪似的,硬把人拉来的,就这么凑到一起的。”

这还真是周扬能干出来的事,郑玫听了,跟另位两个女同事笑了起来。

陈凝回到办公室不久,周扬和梅东来也回来了,陈凝看了眼梅东来,然后问他:“梅大夫,中午在食堂吃得还行吗?”

梅东来:“…还行…可以。”

这时周扬却说:“梅大夫,咱们临川的条件肯定不如京市,吃的也差点。不过咱们医院食堂每个礼拜六都会有狮子头,这个菜做的特别好吃,特别香,全是肉,就是不太好抢,到时候我帮你抢。”

梅东来连忙摆手,说:“不用,我不爱吃那东西。”

听他这么说。周扬不禁一脸遗憾,说:“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就不爱吃呢?”

但他也没再纠结此事,低头开始啃书。

他翻了几页,感觉之前看过的内容有点记不清了,就又翻回去,重看了一遍。

就这样来来回回翻了好几遍,终于将那一大章节的内容记清楚。

这时他眼角余光注意到,梅东来翻书跟他和常磊他们都不一样。梅东来的眼睛在书页上一页一页地滑过,没过多久。一页内容就看完了,而且还不会再往回翻。

看了一会儿,周扬忍不住说:“梅大夫,你看书那么快,能记住吗?”

梅东来不爱跟人太过亲近,喜欢跟人保持一点距离,但他并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他知道周扬没什么坏心眼,也不好不搭理他,就说:“还好吧,一般都能记住,可能是习惯了。”

他说的真是实话,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周扬却像被什么东西把脑袋给敲了一下,眼神愣愣地看着梅东来,感觉受到了打击。

这人记忆力这么好的吗?太夸张了吧?

质疑过后,他随即想到了梅东来的身份,作为金针梅家的传人,梅东来有这个实力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啊。

他这人挺善于自我调节的,短暂的失落之后,他很快自嘲地想,世界上有天才,就得有他这样的普通人。没有他这普通人,谁来衬托天才呢?

可他回头一想,梅东来基础已经很好了,记忆力还厉害,这样人家还一直看书学习,那他这样的人是不是得更努力?

于是周扬暗暗给自己打了打气,低下头来,继续专注地看书,看到他觉得有疑问和心得的地方,还会记到笔记上。

陈凝不用特意看,就注意到了他们俩之间的互动。她知道周扬应该是被刺激到了,本来就够肝的,现在更能肝了。

梅东来抬起头来,看着埋头在书本里的周扬,想了想,随后他拉开自己带来的包,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说:“这笔记借你看,这都是我以前学习《伤寒论》时的心得。”

周扬顿时感到几分欣喜,心想金针梅家传人的笔记,那可不是谁都能看到的。

他开心地接过来,下意识问梅东来:“这笔记是你什么时候记的?”

梅东来不假思索地道:“13,还是12了?有点记不太清了。”

周扬欣喜的表情瞬间凝固,瞪着眼睛看着梅东来。

随后他重重地把那笔记拿过来,翻开,心里却忍不住在想:玛德,太气人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周扬24岁没学明白的东西,人家十二三岁就弄出来一堆心得,这也太打击人了,这是人干事儿?

梅东来看他那样子,也无奈地摊了下手,他只是实话实说,无意刺激任何人。这种话题如果周扬不问,他也没打算说,既然问了,他就没必要撒谎。

陈凝无语地看了他一眼,随后从桌子里拿出一把桔子软糖,丢到周扬面前的桌面上,说:“学时间长了累脑子,吃两块糖补补。”

周扬看到陈凝,忽地又想起来,这边还有一个天才呢…

现在如果有人问他,夹在两个天才之间是个什么感受,那他只能说很无力,看不到希望,但又不甘心承认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废物…

陈凝这边暂时不忙,可这时候的消化科里却乱了起来,于北海吃完午饭后就跟着一帮大夫去了402号病房。

那个房间里住着一个女病号,四十多岁,是临川市人武部部长的老婆,她在医院已经住了一个多星期了,一直在腹泻,各种止泻药都用过了,抗生素,调整肠道菌群的药也都用过了,还是没有半分起色。

人也一直发着低烧,躺在病床上,似乎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

如果只是没有力气,还不会太折磨人。最折磨人的则是她连绵不断的腹泻。

因为她最多二十多分钟就得起来腹泻一次,有时候十几分钟就得去。

如此频繁的腹泻,已经把人折磨得生不如死,似乎也让她失去了进食和消化的能力。

最近几天她都没吃多少东西,顶多就是吃点流质性的食物。

因为长期腹泻,她体内水液大量流失,皮肤都有些干瘪。

患者丈夫叫宋铁峰,因为工作忙,不可能天天在这儿守着。但随着他妻子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宋铁峰也坐不住了。

此时他就坐在消化科主任的办公室里,问消化科主任:“我爱人的病,你们到底还有没有合适的方案?”

“我听说京市的一位消化科专家就在咱们临川市,如果你们没有办法,那我把人请来看看可以吗?”

消化科翟主任虽然不愿意承认他们能力不够,可他们的确没能治好那位女患者的病,现在家属想再请别的大夫过来,他们也挑不出理来。

他只好说:“当然可以,只要常素心同志能快点好起来,我们不介意你们家属请外院专家来会诊。”

其实他到这时候,有点想请中医科过来帮忙会诊下。

但他考虑到,这个姓宋的是市人武部的,手里权力不小。

他爱人的病又挺难治的,如果中医科那边能治好,那就皆大欢喜。

可中医科那边万一也处理不好,甚至让患者更严重了,那中医科那边可就不好办了,他也可能会被迁怒。

他这边正犹豫着,正好这时候宋铁峰提议请别的大夫过来,他就没再提请中医会诊的事。

宋铁峰见他同意,马上安排人去请那位姓罗的京市专家。

熟人跟他说过,这位罗专家给京市的大人物看过病,在消化科领域,名气很大。所以他觉得,如果能把这人请过来,那他爱人的病应该是能有所好转的。

下午两点刚过,他儿子就回到402病房,兴冲冲地跟宋铁峰说:“爸,罗专家来了,现在到医院门口了。”

宋铁峰连忙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说了声:“好,我去迎他。”

说着,他立刻下楼,走出了住院处。

这时他几个弟妹已经等在住院楼门口,等宋铁峰一出来,他们就说:“专家马上就到了,只要他来了,嫂子的病是一定能好。”

宋铁峰自己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他等得很有耐心。

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那位身穿中山装的专家终于出现在门口。

他身后有个年轻人帮他提着医药箱,两个人在几个人的陪同下行色匆匆地朝这边走了过来。

罗专家长着一张国字脸,戴着一副眼镜,头发向后梳,看上去比较严肃。他走路矫健有力,状态看上去很不错。

等他们走得近了一点,宋铁峰连忙热情地迎上去,伸出双手跟罗专家握手:“可把您盼来了,罗专家,我爱人的病就拜托您了。”

罗专家显然早就习惯这样的阵势,面上倒是淡然,爽快地说:“先不说这些,把你爱人的病历、片子以及检查单都拿给我,咱们得节省时间。”

“晚上我还得去火车站,京市那边还有人等着我去看病。”

他这么一说,宋铁峰等人哪儿敢怠慢,忙把病历等资料都递了上去。

至于消化科那些大夫们,在罗专家面前也都客客气气地,谁也不敢造次。

这毕竟是首都的大专家,名气那么大,总能比他们这小地方的医生强吧?

众人前呼后拥着,将罗专家簇拥在中间。一行人往里走的时候,罗专家也没浪费时间,眼睛一直在看着手里的资料。

他翻得很快,等他快到病房的时候,资料也看完了。

这时陈凝刚好带着梅东来到410病房来复诊。

他们俩走在路上,陈凝告诉梅东来:“这位老爷子的糖尿病足已有愈合之像,我一直在给他做针灸治疗。”

“但我的针灸技术不如你,不如接下来的治疗由你来接手吧,这样病人会恢复得更快一些。”

梅东来不置可否,默默地跟在后边,说:“还是先问问患者的意见,如果他同意,我接手也行。”

这当然没什么不可以的,陈凝立刻就答应了,说:“好,到时候我问问老爷子,他要是愿意让你给他扎针,那就你来。”

两个人说着话。已经快到410门口了,这时他们就看到一帮人浩浩荡荡地出现在病房四楼,最中间有一位戴着眼镜的人,他穿着中山装,看上去很陌生。

于北海也跟在这帮人后边,他看到陈凝,暗暗跟她打了招呼,便随着其他人经过410,去了402病房。

当然,他是不能进病房的,等专家和家属都进去之后,他便站在走廊上看着里边的情形。

两个病房离得不怎么远,他注意到陈凝在不远处往这边张望着,便悄悄走过来,告诉她:“小陈大夫,咱们消化科这边出了个疑难病号,一个星期了都没好,家属不放心,又请了个专家过来。”

陈凝疑惑地说:“什么病啊,这么严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