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这两天被打击的太多次,他已经有些麻木了。
在吩咐完宦官以后,他挥手又喊来一名宦官,说道:“宣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李绩,李孝恭,高士廉和尉迟敬德即刻进宫!”
郭义生见状,立马行礼道:“陛下商议国事,臣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打断道:“不,你留下来。”
郭义生只好乖乖回到座位上。
“等等!”
李世民突然喊道。
郭义生吓了一跳,还没等发问,李世民又喊来第三名宦官;“去追上前面那个!让他回来!不用宣见他们了!”
宦官唯唯诺诺地领命,立马狂奔而去。
李世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喃喃道:“让朕想想,再想想……”
郭义生看着他低下头来沉思,静静等着。
良久,李世民才抬起头看向郭义生,扯出一丝笑容:“朕还没好好谢谢你,今日在早朝上为太子说话。”
郭义生回道:“陛下客气了,臣虽无子嗣,但也是见过人间冷暖的,自己家的孩子就算再不懂事,为人父母也不可能放弃他;陛下昨夜已经经历过叛乱之痛,若再要经历丧子之痛,那实在太过残忍;臣以为陛下为国为民操劳半身,不该有这等遭遇,偶尔有违律法也可。”
李世民赞叹道:“若所有朝臣都像你这般懂得朕的心思,并能为朕着想就好了……这朝中大部分人,不是给朕添堵,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看今天魏征那老匹夫,太子都已经伏罪了,他还要在火里添把柴,简直岂有此理……”
郭义生安慰道:“陛下息怒,臣虽然远离朝堂许久,在民间却也听过不少关于魏大人的事迹,其嫉恶如仇,有话直说的性格是人尽皆知,他在朝堂之上说出那件事,臣以为应该不是抱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知晓情况以后无法坐视不管,知却不报罢了。”
李世民一瞪眼:“朕当然知道!不然你以为这老匹夫天天找麻烦,朕为什么能如此容忍他?”
郭义生接着劝道:“所以陛下,虽然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失德,但你还有一帮纯臣和直臣,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大唐依然会强荣繁盛。”
李世民恍然:“原来你是想劝慰朕……呵呵,恍活一世,贵为天子,我还是着相了。”
见李世民情绪有所好转,郭义生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不提晋王李治的名字。
前面几次他都可以提,比如说虽然太子和魏王都不行,都陛下别忘了你还有第三位嫡子晋王啊……
可他忍住了为晋王说话的冲动,处理太子谋反他参与其中,今日魏王又因为他的一番话让李世民十分失望,若再提晋王,那他的目的就太明显了。
尤其是前几日郭义生刚说过晋王李治有天子之相,再卖力为其游说,李世民再宽宏大量,也难免会怀疑郭义生和晋王到底是不是有什么暗中关系,严重一点可能对晋王也有怀疑,那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义生啊,今日既然你能为废太子争取一线生机,朕还有个人也想留他一命,你能不能再帮朕想想办法?”
李世民的眼神中透露着希冀,甚至带有一丝哀求。
郭义生叹了口气:“唉……陛下说的是侯君集吧?”
李世民也叹了口气:“唉……瞒不过你啊。”
“今日早朝上,陛下并没有处罚其他罪臣,臣就明白您肯定要保住某人了,而这些罪臣之中,也只有侯君集和陛下感情最深。”
“朕和他从青年相识,相见恨晚,经常彻夜谈心,说句夸张的话,侯君集对朕来说就如亲兄弟一般,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忠心耿耿,得知他也参与叛乱,甚至是主谋,朕无比痛心……可正如你所说,他再不争气,朕再恨他,也希望能保他一命啊……”
李世民说的情真意切,可郭义生却问了一个问题:“朝中那么多良臣,陛下为何要找我想办法?”
李世民露出一丝苦笑。
郭义生自答道:“因为陛下深知,如果问其他朝臣,他们只会有一个回答。”
“侯君集必杀。”
李世民脸上的苦涩越来越明显。
郭义生起身,躬身行礼道:“臣要让陛下失望了,臣的回答和他们一样,侯君集必杀。”
“陛下,臣和侯君集并无恩怨,还曾在玄武门之变中一同奋战,可以说有袍泽之情……但造反一事,臣无法为他开脱。”
“陛下赦免废太子死罪,那是骨肉之情,可赦免侯君集能以什么理由呢?因为陛下和他感情颇深吗?那这是不是等于告诉所有朝臣,只要和陛下感情深厚,即使造反也能免除死罪?”
“这个口子不能开!陛下要以雷霆手段告诉世人,造反者罪无可恕!任何人都不要想轻易获得原谅!”
李世民张嘴欲言,最终却无力地垂下了头。
他低声道:“你说得对。”
……
走出宫门,郭义生轻舒了口气。
若他一味地迎合李世民,那久而久之,李世民会认为他是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
偶有自己的主见,并一心为国之人才更容易被赏识。
而这是不是李世民的考验也未曾可知,按照段志玄所说,李世民想把郭义生培养成顾命大臣,来辅佐下一任帝王,那郭义生的品行就十分重要,李世民说不定就想以此事看一看郭义生是否是一个公正的人。
历史上李世民也是想保侯君集,但在朝臣们的极力反对下,最终依然是处决了侯君集,郭义生跟随历史潮流,总不会出错。
坐上尉迟家的马车,郭义生却发现尉迟敬德和尉迟宝琳全都端坐在其内。
尉迟敬德一挑眉:“事情忙完了?该轮到我们来审问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