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孤独

众臣皆未听过这小流求的所在,闻得其上蛮夷只数千人,心道定是东海之上的甚么蛮夷小岛。

封国土于彼处,若再令安成王从速就国,则直与将安成王一家流放无异。

安成王若被置于那般海中孤岛,任他有千万手段,却也是无处可施,直是彻底失去了对皇权的威胁。

只是皇帝为固权柄,如此行事,于场面上毕竟难看。

度支尚书张种是个实在人,他不无提醒之意地进言道。

“安成王宗室长者,若仓促置于海外,朝望或疑之,陛下可稍缓其就国之事,以安人心。”

陈伯宗闻言知他说得在理,现今朝廷的军政人物中,虽大多站在自己一边,但此间自己既无太子,继嗣未明,陈顼虽然赋闲家中,其于朝臣心中还是有着特殊地位的。

倒是不可操之过急。

他故作平淡地言道。

“安成王封国之事,自是不急,得封之后是否入国,何时入国,皆听其便。”

他又道。

“朕之二弟始兴王孝俭有德行,朕嘉其意,欲为其增户一千,改封安丰王,其侯国之封则暂缓。”

“始兴王号则由朕之三弟鄱阳王承之。公等以为如何?”

陈制,郡王受封食户二千,此时陈伯宗为始兴王陈伯茂益封千户,贵重之意,人所共见。

陈伯茂乃是陈伯宗的同母弟,这时陈伯宗又将含有继承陈谈先一系家门的意味的始兴王号从他头上移给旁人,并缓其侯国之封。

其欲以陈伯茂为帝位后继之意,不言而明。

这道诏令一下,那些心中仍在支持安成王之人,恐怕皆要心灰意冷了。

既知上意,到仲举便先行言道。

“陛下此举,实有益于天下归心。”

“然天家子息既薄,陛下是否拣选民间女子入宫,以繁子息?”

众臣闻言心思俱都一动,便即思索起自己家中族中是否有妙龄美貌的女子来。

陈伯宗被这猝不及防地催生之语一惊,面上神色却是未变,缓声言道。

“声色,迷人之物也。”

“今天下三分,周、齐之力,俱在我上,朕每念之则常忧,身当终日乾乾,不敢溺其中片刻也。”

“公等于此不必多言。”

言罢,他转头看向章昭达,道。

“章公,诸公皆国朝之重,卿与我用兵之谋,不若告之。”

章昭达闻言,起身同尚书省的几位官长施了一礼,道。

“诸公,天子常有用兵西方,收取荆襄之意。”

“前时天子已命郢州都督华皎,密造战备于上游。去岁收取安蜀城后,巴峡蛮人亦常遣使者与我勾连。”

“周人蜀中叛乱,年年相继,此诚天授我时。”

“然今时,我府库之积蓄未丰,又征战辽土,实不能用兵西面。”

“天子与我计较往岁度支出入,虑得若明岁用兵,府库积蓄或便足用。”

“今日说与公等,实天子欲示公等以诚,而请公等勿泄之于外也。”

陈伯宗此时借这由头,让章昭达将用兵西面的谋划说出,实是在向众文臣宣示自己与武臣的结合甚为稳固。

这个政治信号一旦借他们之手放出,朝野之中关于陈伯宗在继嗣之事上安置的非议,将会少上很多。

还是到仲举先声出言。

“陛下心怀四海,万民之幸也。周人值梁季之乱,窃据荆、益,朝臣日夜思图恢复。”

“今陛下欲用兵西土,上和天时,下顺民心,其业必立,其功必成,臣等将鞠躬尽瘁而报之。”

今日舍中,俱是有识之人,皆知据有荆襄、巴蜀,南国江山方才稳固,是以闻得皇帝有明岁举兵,恢复西面之志,皆受鼓舞。

于是齐声言道。

“臣等惟鞠躬尽瘁,以成陛下之志。”

————

光大元年正月。

陈帝陈伯宗徙封始兴王陈伯茂为安丰王,并增其食户至三千,又以鄱阳王陈伯山为始兴王。

陈伯宗又遣丰州舟舰载兵七百人,出东宁东航,入小流求境,因其地势立据点,招抚蛮夷。

陈伯宗改小流求为琉球,以其地置琉球侯国,诏命移江南贫人千家于其土,分赐耕牛铁器。

时安成王陈顼罢官赋闲于家,陈伯宗加其琉球县侯之封,使之领琉球侯国,邑一千五百户,为海外诸侯之最。

是时,陈伯宗赏辽东将帅并追述武帝创业以来,文武所立功勋,于海外平、乐二州,新封汉人侯国十一。

又封建宗室,文帝所生除陈伯宗与陈伯茂之外九子,咸受封国于平、乐二州。

尤以侯国数少,更授宗室女子以封疆。

武帝女会稽公主,文帝妹信义公主,文帝女丰安、富阳二公主,皆以女身受侯国之封于乐州。

时陈伯宗无子,群臣观此安置,皆知安丰王陈伯茂为储副,安成王陈顼之党羽遂涣散。

安成王陈顼恐陈伯宗加害,请往琉球就蕃,时琉球之封有名而无实,陈伯宗固留之。

至八月,丰州刺史奏报于琉球立营垒毕,陈伯宗方纵之就国,仍留陈顼诸子在都,使人教之礼仪文学。

是岁,徐俭理平、乐二州版籍,得情形如下。

平州领郡五,县十一,同姓侯国八,异姓侯国十二,夷人侯国二十五,汉夷民口六十余万,能汉话者七万。

乐州领郡三,县十三,同姓侯国五,异姓侯国七,夷人侯国十一,汉夷民口三十余万,能汉话者二万余。

二州汉人侯国通计,凡三十二国,汉人封户共一万一千二百户,当年已至其土者,五千二百户,尚缺六千户。

是岁,朝廷征国中贫人移辽东凡一万七千口,安置所费,折钱近三亿。

辽东诸侯亦自招游人赴其土,岁或至二、三千人。

时东海之外,以巨济侯国最为兴盛,其国相章大宝趁海贸之便,使商旅往来平州、江南、倭国三地之间,获利巨丰,东南赴平州贸易者,多在其国。

巨济国中汉声相闻,吴歌相应,风俗人物,一同中土,时人以其境多山,呼之为“小会稽”。

————

风停雪住,一轮冬日悬于碧空。

华林园内,披着齐国回赠的裘袍,陈伯宗与沈婺华踩过铺满积雪的小道。

雪下的枯枝发出一阵轻响,白皑皑的地面之上,只留下浅浅的足印两行。

亭子里,沈婺华静静靠在陈伯宗的肩头,知他近来有些心事,便轻声问他道。

“陛下近来心忧何事?”

远处,水中游鱼在湖面之上打了个小小的水花。

陈伯宗道。

“近来太学生中多有议我封女子侯爵于海外之事,以为颇有逾矩,可称荒唐。”

“我闻知此事,心中常觉孤独。”

沈婺华幼年受家学教谕,颇被儒学礼俗熏习,然其后却在陈伯宗身边长成。

陈伯宗本后世人物,于人前虽多装恭谨贤良,于家宅之内,却时常以后世风范言语行事。

沈婺华常常在他身侧,自然亦受了他言语影响。

是以闻听此事,沈婺华却是站在了他这一边,温言开解道。

“晋世以来,士人行事常常不拘旧礼,率性自然,称为风流。”

“陛下行事,妾以为非是逾矩,当算风流。”

“现今太学授《荀子》之书,妾观荀子有言,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王者为政,当法于后王。制度之端,因时而革,应务而变,陛下革新旧政,已为后王。”

“俗儒不通经义,无知无智,陛下但勿扰之。”

陈伯宗听她言语,只觉这世上终是有人能够解他心意,不由心中大为宽慰。

将她揽过抱在怀里,细嗅着她身上散出的香气,陈伯宗心内那股孤独稍稍退去。

穿越是件很孤独的事。

现代人与古代人所受的文化熏习,实在大相径庭。

来到这个世界七年以来,陈伯宗一直以王莽为戒,不说超出常理的话,不干超出常理的事。

是以他过得并十分不快意,很多现代的思想文化仍在影响着他,他试图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变化,但他知道给世界以变化之难。

他一直小心翼翼地扮演着古人,此番的封建海外,乃是因辽东大胜而志得意满的他,将自己的现代部分做了些许流露。

给陈顼所封的那琉球县侯之爵,更是出自他这一个后世来者的恶趣味。

他需要戴着古人与皇帝两幅面具生活。

北周与北齐像两座大山般压在他的心头,他应当、且需要活得小心翼翼。

没想到,离开现代,来到这南朝的末尾,做了五六百万人头顶的皇帝。

他仍然感到孤独,他仍然有着恐惧。

或许这便是常理,人生总是,没那么快意。

恍惚间,陈伯宗感到怀中的温软一空。

再回神时,只觉唇上一温。

面上已是红霞一片的沈婺华,半羞怯半勇敢地抓住了他的手掌。

他听她道。

“婺华会一直陪着陛下,不会让陛下只剩一个人的。”

风静云疏,草木无声。

他知她读出了自己的那份孤独。

唇上那被佳人吻过的地方,似乎有股淡淡的甜味。

他想,或许,他其实也没有那么孤独。

————

光大元年正月。

陈帝陈伯宗以淑媛沈婺华为贵姬,放宫人年二十五岁以上者百二十人归家,人赐绢帛折钱十万,听嫁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