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张二奎

典籍室的门虚掩着,于承艺推门而入。

里面空无一人,就连老师也不在。

想到这里面的书籍虽然重要,但大多枯燥,没有什么人来也在情理之中。

也好,至少没有人来打扰自己。

按照先前那位管理员的提示,于承艺很快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书籍。

拿出这本书,打算借回家慢慢阅读。

这时,看到旁边的一本《戏曲系历史》。

作为从戏曲系走出来的学生,突然看到关于自己学院历史的书,难免有些好奇。

所以,打算在离开前翻看一番。

这一看,让他得知了一个劲爆的情报。

学院所在的位置,在一百多年前,就是当时两大戏班所在的地方!

于承艺大喜过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转念一想,现在的位置应该有先贤待过,而这间典籍室内,他一人独处,不是正符合金手指的触发条件吗!

就在想法出现的下一刻,画面一转,时间来到,道光三十年。

…………………………

和春班内,沈翠林正和张二奎认真拆戏。

两人表情从容,张二奎对待戏当然严肃认真,而沈翠林,却是面和心不和,皮笑肉不笑。

沈翠林如今二十七岁,正是最有力的年纪,也是最拼搏的年纪。

而他的追求,却并非伶界第一,而是头戴顶戴。

戏子当官,无论前朝哪代,都无疑是个笑话,却在乾隆朝之后,有了希望。

乾隆爷设精忠庙,庙首由内务府加授四品顶戴。

所以,沈翠林一直致力于,夺取这个位置。

而且,他还觉得大有希望。

如今的庙首高朗亭,正是沈翠林的师傅。

虽然庙首的位置是京城内的戏子共同推举的,但只要师傅讲一句话,以他德高望重的地位,谁不给个面子?

师傅如今八十多岁了,早不唱戏了,也就沈翠林天天看他,只要求他为自己美言几句,他不会不同意。

高先生攻旦角,沈翠林学得了他的本领,旦行的水平算得上拔尖儿。

所以,在实力上,沈翠林是配得上那个位置的。

然而,自从今年年初,张二奎加入和春班后,一切都变了。

张二奎的首演,饰《取成都》中的刘备,一炮而红。

行内外直言,张二奎将接替高朗庭,扛起京戏的大旗,无疑一举撼动了沈翠林继承庙首位置的计划。

正因如此,此刻沈翠林而张二奎相对而坐,却似有点坐立不安。

事实证明,他如今的担忧是正确的。

因为在来年高先生过世后,成为精忠庙庙首的,正是张二奎。

而这,就是沈翠林一生的遗憾。

相比与前几次面对的遗憾,于承艺觉得这次的要好解决的多。

就眼下,他能想到两个方案。

第一便如沈翠林所想,求高先生为自己拉票。

实际上,在沈翠林的记忆中,因为张二奎的出现,高先生并未支持沈翠林当这个职位。

所以,一旦高先生同意替他说话,结果还犹未可知。

第二,既然张二奎是沈翠林最大的威胁,只要二爷有点什么意外……

当然,这是阴谋,是下下之策,但不失为一个办法。

总之,现在先朝第一个方案努力吧。

虽然在沈翠林看来,张二奎可恨,但他为人刚正不阿,却也值得钦佩。

其实,在他来和春班之前,是工部的小吏,虽然官职不高吧,但人家至少是个正经公务员。

只是酷爱京戏,时常客串,最终才下海到和春班,当了名戏子。

当其中,也有他的无奈,也怪他刚直的性格吧。

听他说,他的上司,清水吏司抽大烟,惹得他厌恶不止,时长和这位上司对着干。

他认为,这是损害名族骨气的东西。

早些年林大学士致力禁烟时,他就直言支持,并且在核对销烟某项后勤拨款时,他就在账目上动了手脚,偷偷给林大人加了三成的银子。

不过,虽然他是正义之举,但朝堂里只有厉害关系,他得罪了他人的利益,自有人弄他。

而他对京剧的热爱,也成了他的一段丑闻。

朝廷有规矩,凡在朝廷任职者,不得粉墨演剧,张二奎因此遭弹劾罢黜。

如今无官一身轻,倒也潇洒自在。

论到深处,张二奎止不住点头:“不错,这么演,的确更有力度。”

看着张二奎认真的模样,难怪日后成角,担得起戏痴二字。

有论了一会儿,张二奎开口道:“翠林,我前几日见了卢台子。”

卢台子是三庆班的演员,就在隔壁,能见到在正常不过了。

“你们说了什么吗?”

“这卢台子真有才气,能自己写戏,我向他请教情节如何编撰,他倒毫不吝啬,直接倾囊相授。”

“哦?二爷也打算自己写戏?”

“嗯,最近正在写一本,不过,还是刚开始的阶段。”

“什么戏?”

“初取名为四郎探母。”

于承艺怎能不知这出戏,直到他的时代,依旧是出名剧。

原来,这出戏编自张二爷之手啊。

“其中的铁镜公主为旦行,有大量戏份,我因不通旦行,不知编得是否顺畅,便想请你来看看剧本。”

“没问题。”

沈翠林一看剧本,便自己唱了起来。

还别说,不愧是有实力的演员,两下子就唱出了神韵。

随后,便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于承艺可不懂太学术的东西,当个摄影机就好。

当与张二奎道别后,就该实行自己的计划。

沈翠林已经被高朗亭视如己出,关系情同血脉,可高朗亭照样不愿出演支持沈翠林出任庙首,说明再打感情牌已经没有用了。

如今,只有向高先生证明,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才可能有转机。

精忠庙庙首,虽然说得上是个官,但有职无权。

平时的责任,除了为皇室准备节目意外,就是接济穷人。

资金来源,便是精忠庙,老百姓供奉岳飞的香火钱。

只是,如今高先生年纪大了。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清自己去,高先生都八十六了,下床都不方便,更别履行公务了。

所以,现在除了为皇室安排演出,这些文活他还在继续,其他的职责全被搁置了。

因此,在于承艺看了,为高朗亭完成接济穷人的职责,说不定能让他认可自己。

当然了,自己做了什么,得让高先生知道才行。

于是,动身前往师傅的家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