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飞渡阴平

王僧辩并非不知兵,他的决策在战略上其实也没错。

出蜀道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占据蜀道两端,这样才能排开阵型作战,才能将后勤补给从后方安全的运送到前线。

所以趁着侯景这边立足未稳,王僧辩立刻出蜀道占据出口,建立据点和南中城对峙,确实是军事上的最佳战略。

王僧辩果断的出兵,确实给宋子仙造成了麻烦。

梁州动员的府兵还没到,守城的就是南中城原本的守军,战斗力比不上府兵。

宋子仙本来最佳的选择是出城堵上蜀道,但是看到自己手下这些兵员的素质,宋子仙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

南中城的这些守军用来守城还行,若是出城和王僧辩的荆州精锐野战,万一败了就万劫不覆了。

所以宋子仙一面加紧敦促府兵集合,一边派出游骑骚扰,自己则带着主力在南中修葺城墙。

——

杨甲这群府兵终于抵达了沓中。

折冲旅帅长长松了一口气,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折冲府的府兵带到沓中,交还了军书之后,折冲旅帅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将府兵们交给军官,杨甲被编入了营地,紧接着就有军官来军中考较武艺。

杨甲的武艺出众,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出。

他们这些通过考核的士兵被聚集在单独的营房中,一名耳朵上插着白色羽毛的老兵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面对老者,好几个年轻士卒都很轻视,但是杨甲却毕恭毕敬。

这个老兵身上的气势,杨甲已经在仇池山上的时候,只有那几个部族中的百战老兵才有,从老兵虎口上的老茧,以及完全变形的手指,都知道这是一名射术精湛的老兵。

“在下苏毦,在开拔之前,由我来训练你们。”

苏毦(【老迈的白毦兵】)用浑浊的眼神环视了一圈,几个年轻士卒嘻嘻哈哈的,完全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苏毦不以为意,这些都是从各营选拔出来的种子,又怎么可能不年轻气盛呢?

苏毦决定先露一手,镇住这帮骄兵再说。

就在这时候,一群飞鸟从空中飞过,苏毦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布口袋,单手插入口袋中,夹出了四枚弹丸出来。

紧接着苏毦掏出弹弓,拉弓撒手,四枚弹丸飞入鸟群,接着就有四头鸟从空中落了下来!

这下子交头接耳的士兵全部愣住了,杨甲也看着老者,军中就是崇拜强者的,老者这一手弹弓玩得出神入化,自然镇住了众人。

弹弓也是一种武器,汉代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使于外,愿将三十六人,为蒿矢弹丸之用”,班超的招募这些擅长使用弹丸的扈从,威震了西域诸国。

而且弹弓玩的好,射术自然不会差。

苏毦镇住了众人之后,开始讲起了他的教学计划。

“明日起,我们就去附近的山中,每人要携带十日的粮食,什么时候在山中奔走如履平地才能下山。”

【白毦兵】就是一群擅长山地作战的精锐步兵,原来是汉昭烈帝刘备的亲兵,陆逊火烧连营的时候,就是白毦兵护送刘备逃回了白帝城。

侯景要走阴平道,后勤补给什么就不用想了。

苏泽当然也做了布置,他在整修阴平道的时候,也在附近埋下了一些干粮和淡水,行军的时候可以挖出这些储备物资来补给。

但是这些也只能应急,当年邓艾走阴平道的时候,就是靠着士兵背负粮食上山的,到了最后也已经是弹尽粮绝,如果不是江由守军被神兵天降吓傻了,邓艾可能根本入不了城。

负重行军本来就消耗体力,更何况是要在山上行军。

所以才有了这处军营,让士兵完成山地行军的适应性训练。

上山?

杨甲倒是不怕上山,他从小生活在仇池山上,在山中是如履平地。

以他匮乏的地理知识,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要翻越什么样的山岭。

但是出于对苏泽的信任,士兵们开始了刻苦的训练。

苏毦确实也有真本事,他虽然胡子花白,但是一上山就像是年轻了几十岁,陡峭的山岩上他总能找到上山的道路,比杨甲这样的青壮走得都要快。

除了训练之外,苏毦还会传授一些山地作战的技巧,还有伪装、狩猎、寻路等实用的野外生存技巧,很多技巧杨甲虽然也会用,但是苏毦讲得深入浅出,听完之后杨甲依然有很大的收获。

两千府兵在山上训练了二十多日,一名猴脸的将军骑着马驰入了军营,侯景终于赶到沓中了!

侯景已经高估了对手,但是还是没想到王僧辩竟然来的这么快。

就在侯景启程后不久,王僧辩就开始翻越蜀道,宋子仙不敢出城堵截王僧辩,只能加固南中城等待梁州府兵。

算算日子,现在王僧辩的主力应该已经在南中城下了。

此时益州兵也已经齐聚剑阁,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南中城将要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

侯景倒是不担心南中城破,宋子仙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部将,当年侯景就守过南中城,羊侃一直在加固城池,在城内储备粮食和打水井,一时半刻肯定是攻不下来的。

侯景担心的是,一旦南梁军队开始攻打南中城,自己却没有任何反应,可能会引起南梁的警觉。

走阴平道偷袭靠的就是一个出奇制胜,如果敌人有所防备,只要在江由城内布置精兵,那侯景这群士兵就是去白送的。

所以必须要在益州方面反应过来之前,立刻翻越阴平山。

虽然根据苏毦等人的报告,这群府兵还算不上合格的山地步兵,但即使是苏泽打仗,也不可能在己方完全准备好才出动,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想要做到最好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比对手更好一点。

侯景没有休息,次日就开始巡视军营,接见军官,又命令后勤军官准备好携带的粮草。

等到侯景抵达的第三天,全军就击鼓聚兵,誓师出征了。

——

成都。

南梁益州都督萧纪接到了前线军情,王僧辩的五千荆州精兵已经翻越了蜀道,准备进攻南中城了。

萧纪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大喜,不愧是荆州的精兵,行动就是迅速!

他连忙下令给自己的益州军,要求他们在剑阁修整完毕后立刻翻越蜀道,不能落后客场作战的荆州兵太多。

前线进展顺利,萧纪又生出雅兴,带着属下离开成都城,前往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避暑去了。

就在萧纪离开成都的时候,成都百姓都聚集在城外围观,萧纪还以为这些百姓是舍不得自己,还当着百姓作秀了一番,这才领着亲信离开。

成都百姓见到萧纪的车驾走远了,这才爆发出欢呼,成都百姓已经忍萧纪很久了。

和前任,同为南梁宗室的萧伟不同,萧纪从入蜀之后就折腾的没完没了。

最重要的矛盾,自然是官员任命上。

蜀地偏安一隅,所以也诞生不了影响力大的望族,这些本地士族又扎根本土,和外来的士族形成激烈的竞争。

外来豪族来蜀地做官,又会被本地豪族联手抵制,双方的冲突就更加严重,引发了很多矛盾。

萧纪就任之前,就在建康搜罗了一个近臣团队,随着他开始亲自掌握政务,这些近臣也一飞冲天,纷纷出任蜀地要职,反而本地士族没有官做,还要被这些外来的官员盘剥。

蜀地这种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激烈竞争的情况,从三国蜀汉那时候就存在了。

萧衍刚开国的时候,空缺的位置多,也没有繁殖出这么多近臣来,所以矛盾还不激烈。

随着南梁承平日久,这种矛盾就更加激烈。

蜀中士族长期被打压,又怎么能对萧纪不怨恨呢?

至于成都的百姓,倒不至于完全和士族一条心,但是萧纪自从入蜀之后,正好赶上了萧衍推广铁钱。

蜀中作为南梁重要的绢帛产区,商贸发达,自然也要行铁钱。

萧衍专门赐给萧纪钱范,允许他在蜀地铸造铁钱,配合建康推广改铜为铁的国策。

结果是萧纪得了钱范之后,日夜不停的铸造铁钱,导致蜀中铁钱甚至要比建康的铁钱跌的还快。

而蜀中铁钱贬值太快的,商人们就将铁钱运出蜀中消费,购买了物资再运回蜀中销售套利。

这样的结果就是,本来铁资源就不算丰富的巴蜀地区,更是闹起了铁荒,百姓耕地又用回了木头农具,甚至连家中的厨具都用不上铁的了。

萧纪一方面滥制铁钱,在蜀中收税又只收绢帛,萧纪带来的亲信也跟着他一起搜刮百姓,繁华的成都城竟然被他搞得百业萧条。

虽然这一次萧纪只是出城避暑,但是成都士绅百姓依然非常的高兴,只是盼着萧纪永远别回成都才好。

不仅仅是成都,蜀地很多郡县,都是外地主管和本地豪族激烈对抗的状态。

就在萧纪出城后三天,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出现在了江由城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