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谁还没些不光彩的过去啊?

“你可要想好了,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张邋遢一脸严肃。

“我知道。”朱允炆脸上带着温和的笑,“真那样也没什么,其实当初烧死在皇宫,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山上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早就看开了。”

顿了下,笑意转换成歉意,“只是…对不起师父了。”

“你没什么对不起我的。”张邋遢摇头:“腿长在你身上,路该怎么走,如何走,你自己选择,这是你的权利,没人有资格给你做决定。

遵从本心即可!”

“谢师父。”朱允炆行大礼。

恭敬磕了个头,缓缓起身:“师兄,我都考虑好了,无论出现什么后果,我自己承担。”

李青有些纠结,他想给朱棣了却遗憾,但不想朱允炆为此搭上性命。

“真决定了吗?”

“决定了。”

“他真会杀你!”

“无所谓了。”朱允炆轻笑:“我这次去,不只是为了让四叔安心,也是为了让后继之君安心,让他们安心做皇帝,做好皇帝;

这是我这个罪人,能为大明做的最后一件事。”

李青默然片刻,“我会尽最大努力保你。”

“如此,就多谢师兄了。”朱允炆笑着点头。

……

晚上。

师徒三人在屋檐下纳凉,望着漫天星辰,聊着过往种种。

一夜过后,李青向张邋遢辞行。

“师父,我会把师弟完完整整地带回来。”李青认真保证。

张邋遢打了个哈欠,不在意地摆摆手,“既然小朱都想好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无论是何结果,为师都安心接受;

这是他决定,一切后果自然由他承担;

世人难逃一死,为师也不例外,死得其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师父说的是。”朱允炆笑道,“师兄你不必有什么心理负担,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便是最大的幸运。”

你们境界都好高……李青苦笑:或许,若没有长生的诅咒,我也能达到这个境界吧!

……

……

京师。

乾清宫。

朱棣斜倚在宽敞的躺椅上,大暑的天身上却盖着薄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说了请一个月假,二十天就回来了,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

“这不是想皇上了嘛。”李青笑嘻嘻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二十天不见都隔了一甲子呢。”

“嘁~别肉麻了。”朱棣撇嘴,“马屁拍得再响也没赏钱。”

“原来在皇上眼中,我竟是那样的人。”李青一脸受伤。

惹得朱棣开怀大笑:“朕还不知道你,就是个财迷。”

李青也笑了:“皇上之前说想去长陵看看,不如明日咱们就去吧?”

“嗯,好。”朱棣吁了口气,喃喃道:“一想到在那儿要睡上百年,朕心里就憋得慌,这些日子朕老做梦。”

“都梦到什么?”

“梦到……”朱棣轻叹,苍老的面容上有着深深忧虑,甚至带着一丝恐惧,“朕梦到了太祖,梦到了建文,他就躲在太祖身后,朕想杀了他,结果没杀成不说,还被太祖一刀剁了;

朕还梦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都不搭理朕,个个一脸鄙夷,耻于与朕为伍;

他们有说有笑,却独孤立我,不理我……”

“梦都是反的。”李青安慰道,“他们不会不理你的,皇帝的衡量标准,从不是看私德,而是看功绩,永乐一朝将大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他们对你惺惺相惜还来不及呢。”

朱棣苦涩:“可我不光彩啊!”

“这又有何关系?”李青笑道,“谁还没些不光彩的过去啊?

秦皇做过质子,汉武靠着宫斗才成为太子,继而坐上皇位,唐宗的玄武门之变,宋祖的陈桥兵变……他们不比皇上你光彩多少;

相比不光彩,皇上的功绩更为耀眼。”

朱棣愣了愣,最后笑了,“是啊,好皇帝和好人,总是难以兼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被李青这么一说,朱棣的心情好了许多,也不那么心虚了。

又聊了一会儿,李青取出针盒,“皇上,让我给你针灸一下吧。”

“嗯,好。”朱棣扶着椅子艰难起身。

李青将他扶到床上,取出银针针灸。

没多一会儿,朱棣就沉沉睡去,趁着他睡熟,李青帮他渡了些真气,针灸完,叫来小黄门侍候,才离开乾清宫。

东宫。

小胖的书案上,奏疏堆积如山,肥大的身躯都快遮住了。

“太子。”李青唤了声。

小胖抬头见是他过来,连忙放下手上奏疏,起身上前:“父皇身体如何?”

“还好。”李青探手抓向他的手腕:“让我看看你身体如何?”

小胖没反抗,半刻钟后,李青松开手:“多注意休息。”

“没多大事儿吧?”小胖问。

确实没啥大毛病,就是有点儿小三高,不过小胖都四十大几的人了,又有这么大的工作量,再让他减肥也不现实。

李青叮嘱道:“积劳成疾,你身体本就不太好,更要注意保养。”

“我倒是想,可没那个条件啊!”小胖叹道,“现在局势尚且平稳,但要是父皇……那时候才累人呢。”

“放心,我会出手。”李青宽慰:“天塌不了。”

顿了顿,“对了,明儿皇上要去长陵,你和太孙也一起吧。”

这是朱允炆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让朱棣这一脉,好好当皇帝,不再为消失的建文操心。

“行,我抽出一些时间便是。”小胖点头,“什么时候?”

“不用太早,早朝后出发。”

“没问题。”

……

次日。

李青起了个大早,许久不上朝的他,头一次上了早朝。

今日朱棣也上了早朝,昨日针灸到一半就睡着了,中途一直未醒,起床后精神抖擞,体内仿佛有股元气稳稳托着他,体力也比往日好了很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行礼。

“众卿平身。”朱棣中气十足,仿佛还能再战二十年,“夏爱卿,南民北迁的国策进行的如何了?”

夏原吉出班:“回皇上,目前总迁徙人口达近百万,其中陕.西、河.北、甘.肃,占七十余万,迁往辽东的百姓有二十万。”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开荒了多少耕地?”

“耕地时时在变,”夏原吉道,“上个月统计,共计开垦出四百三十余万亩,这其中有很多耕地都还达不到良田标准,不能种小麦、稻子,但种植永乐米、永乐豆,产量并不低。”

顿了下,“其中大半百姓,已经可以几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扶持了。”

“嗯,很好。”朱棣脸上喜色更甚,“南民北迁的国策不能停,且要加大力度。”

“皇上圣明。”夏原吉拱手道。

群臣异口同声:“皇上圣明。”

这群人学精了,没一个敢唱反调,个个选择隐忍。

……

奉天殿广场,龙辇、锦衣卫,天子仪仗准备就绪,从奉天殿走出来的群臣见状,心中都有所明悟。

但,谁也没有说话,静静离去。

朱棣在奉天殿静坐了会儿,来到广场时,小胖、朱瞻基已恭敬候着了。

“你们怎么也来了?”

“爷爷,我们陪你一起。”朱瞻基轻声说。

“我看你俩就是想偷懒。”朱棣哼道,“李青那厮呢?”

“他说龙辇坐不下,先一步去了长陵。”小胖解释,神色有些受伤:我有那么胖吗?

朱棣脸色臭臭的,“给他脸了,真当龙辇是他家的不成,朕就没打算让他坐。”

“走了。”

“爷爷慢点儿~”

……

另一边。

李青、朱允炆一人一骑,往长陵进发。

“四叔为何把皇陵定在这么偏的地方?”朱允炆问。

“因为这儿离居庸关近。”李青解释:“他怕死后那群人嚷嚷着回去,所以才把自己埋这里,居庸关是大明的门户,昔年,他是燕王时,就在此守国门,死后葬在这儿,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