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新朝雅政

石苞虽然一介白身,但是见到刘禅的时候能不卑不亢,礼数周全,谈吐机敏。

对于科举,此事事关国本,而刘禅也早有这方面的打算。

便与石苞夜半虚前席,句句问苍生……

正巧当时弘农的那些士大夫子弟抵达,携礼来拜,想要寻刘禅要个恩典。

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确,想要投降过来,但是不甘心被排除在政权之外。

通俗来讲就是想要为子弟争取一些官位。

地盘好打,人心不好收。

两件事撞在一起,石苞便建议刘禅在长安再兴一次大规模科举。

这些士人是担心自己无法融入新朝,投降都有些拘谨,那朝廷不妨就给他们机会。

关东的受教育群体九成九都是士人群体,大开科举公平取仕。

依然是选拔他们中的人为官,他们自然不会怕。

甚至会为此而感激朝廷给他们一个出仕的机会。

还能顺势将察举制踢出去,科举确立为人才选拔国策。

可以每五年一届这样形成我朝定制。

刘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并笑问道:

“那么,仲容你是想要公车特征,还是想下场跟天下士子较量一番?”

“你很有才华,是遗落在野外的贤才。如果选前者,孤可立刻征你为郎中,去礼部任职。”

石苞嘴角微动,郎中,对于他这种寒门子弟来说,真可谓是一步登天。qupi.org 龙虾小说网

入礼部,显然是要让他参与协助此次科举的工作,也是重用的体现,前途自然光明。

但是,石苞直接拒绝。

“太子殿下,白身想要与天下英才同台切磋。”

开玩笑,这两个方式那个更有前途还用考虑吗?

石苞是有野心的,他当然想做官,但不会急于一时。

显然太子殿下更加重视科举,当初成都那场盛况他便是在关中也听说过,当真是荣耀至极。

当初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如今都受到了重用。

比如句扶,已经成为能统帅万人的将领了。

石苞认为,如果自己将来想要冲击卿相高位,理当让刘禅看到自己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才冠群贤。

刘禅笑着点头,他对石苞的雄心很是赞赏。

之后,长安再兴科举盛事的消息传出。

从弘农来的那群士人们先是震惊,随后大为欢喜。

中原文脉一直是强于四方的,比拼学识,他们当然不虚。

而且他们作为被征服者,本来人脉就比不过那些益州人、荆州人。

现在只看才华,哼哼,且看中原士人吊打四方。

代表弘农抬手杜恕前来拜见刘禅的杜宽更是激动不已。

懂不懂‘京兆韦杜,去天尺五’的含金量啊,家学渊源方面,自函弘农往西,京兆杜氏就没怕的。

京兆韦氏,他一个搞书法的他们懂什么治国啊,没那个能力。

弘农杨氏,最有才华的杨修已经死了。至于杨嚣,也不是以才能闻名乡里的。

“此次科举,当是我京兆杜氏扬名天下的时候了。”

除了杜宽,其他士族豪强的子弟也都是兴奋不已,他们没有想要跟杜氏争抢第一。

有资格能跟着朝廷喝汤吃肉就够了。

于是纷纷对朝廷感恩戴德,虽然是刘禅的主动想法。

但毕竟在这个关键时候推出来这个政策,在他们看来多少有些让步的意味,当真是新朝雅政,善之善者也。

但是对于刚来到长安的文武百官以及原本就在境内的士族群体来说,认识就完全不一样了。

六月上旬,老刘的天子銮驾入驻长安,前呼后拥兵马万人,宫娥、宦者、随侍文武千人。

此外还有数万百姓跟随,他们还没为长安放眼望去皆是破败的景象而垂泪多久,就得知了要再兴科举。

吃惊者有之,兴奋者有之,找老刘或者老刘身边人打探消息也有。

皆想探知此事是否会损害自己,以及自己能否在此事中获利。

老刘当然不知道什么内幕,刘禅给他汇报的信件写的很简略。

老刘只知道个科举这么个事,具体流程啥的一点都不知道。

甚至刘禅还暗示,这么兴文教的事情不如名头也让给自己,老刘可以退了。

当太上皇没什么不好,昭武可以了,至少比昭烈强。

当下这个大环境,朝廷的经济条件你也清楚,泰山封禅什么的您老就别想。

真不是刘禅自己想要‘文’,咱小刘不是那么爱慕虚荣的人。

老刘这一生过来,最后就算再给他办十场科举,也不能昧着良心给他弄成昭文不是嘛。

然后老刘派人给张飞送去一只草鞋,并告诉他:“抽到烂!”

幸好现在张飞不在潼关,而刘禅将改革和科举事宜推入正轨之后还会东进。

这顿打大概率是要暂时记下了。

老刘倒是不矫情,自个住军营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皇帝如此,那些随行之人则就更不敢抱怨。

这种上行下效倒是让接待工作好做了很多。

其实诸葛亮早先已经收拾出来个没被烧毁的宫殿。

只不过推测那个宫殿之所以没被烧毁,是因为它丫的是冷宫。

因为与其他宫殿建筑群隔开一段距离,大火没烧到它。

让皇帝住冷宫这件事,诸葛亮当然做不出来。

老刘也是体谅他的难处,主动下旨说自己起于军旅,跟将士们住一块他高兴,最后真的在将士们的山呼下住进了军营。

而诸葛亮也是赶紧跟他进行工作汇报,不管老刘听不听,反正诸葛亮要汇报。

土改之事老刘也曾有过想法,但是自认是绝对无法做到这般框架完善。

还有就是摊丁入亩,老刘沉默片刻后只说了一个字:“善。”

关于科举,尤其是其背后伴随而来的制度化,老刘倒是问了一句:“朝廷的钱粮够不够?”

原来,按照刘禅的要求,国有太学、郡有郡学。

朝廷勋贵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

并且一些比较富裕、人口较大的县也要兴办县学。

刘禅让内阁诸葛乔他们拟定的第一批名单里面就有六十八个县。

这些开销可不小,即便能收取一定的学费,还是需要朝廷财政拨款兜底。

“禀陛下,这不是问题。”

教育这方面,诸葛亮是认同刘禅的观点的。

朝廷治理天下,一方面要打破知识垄断,给底层人晋升渠道,保持社会活性。

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足够的官吏基础,尤其是大量基层吏员。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