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长子南征

泗礁山,马迹山港。

同盟星鸟旗下,一只来自南直隶的船队正欢快地与驻扎在这里的联邦军队做生意。

上等生丝200担,中等生丝400担。上等丝140两,中等丝110两。

冷应瀓则回应以3万担蔗糖。

“请先生回去转告梁老板,我家大人恭喜他乡试高中。”

“我一定把话带到。”

“这封信请先生收好。”

来人珍而重之的将一张写有01组合的纸藏进怀里。这些阿拉伯数字对这个经办的商人来说简直是鬼画符,实际上除了守序和梁萧白,此时没人能解读这封密码信。

商人没有多话,拱手向冷应瀓道别,带着他的10多艘大沙船返航长江。

冷应瀓和江南省的海商近来乐疯了。

驻扎吴淞海口的总兵李成栋被调往前线,偌大个松江府就剩下800多绿营兵。这点人蛋用不顶,根本看不过来那么长的海岸线。泗礁山的走私贸易额瞬间有了一个暴涨。

泗礁山成了走私的巢穴,各路商人纷纷来到此地交易,其中最远甚至有来自北直隶的神秘人物。冷应瀓不管这些人是谁,背景是什么,只要在泗礁山,他确保生意公平进行,也确保各方人身和财产安全。台北府未必参与每一次贸易,对于其他人的生意,按进港船只尺度收取相应的丈量税。

为此,在登州兵撤走后,台北府重新接管泗礁山防务,全岛一共驻军300人,其中一个连野战步兵,剩下为抽调的台北警备队。

资源调配与收益密切相关。守序见泗礁山的利润不小,给冷应瀓调来2艘通报舰,配合几艘戎克船和八桨船,重新搭起了泗礁山守备队的陆海军框架。

一个侍从见江南的客人走了,上来报告道:“大人,北直隶来的那人问咱们有没有上好的檀香木。”

“檀香木?”

“是的,如果没有檀香木,若是有黄花梨和楠木等名贵木材也行。那人很豪气,说是只要有大木头,价格都好商量。”

楠木最主要的作用是修建一些规格很高的恢宏建筑。冷应瀓眯起双眼,他对来人的身份隐隐有所猜测。

“你去告诉他,今年没有。他如果实在想要,明年再来,我砍给他。”

台北有的是做家具极好的樟木楠木,以前没人砍是因为对台北府几乎无用。既然有人愿意出大钱,这个生意很是做的。

……

丙戌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646年12月1日。

舟山本岛,北风猎猎。

梅尔维尔号与郑彩座船已接舷。

郑彩乘坐的这艘11丈大福船比梅尔维尔号还要长。官厅中,郑彩挥毫泼墨。

《小咏一律似隐元老禅师政》

宦逐行间二十年,请缨弱冠晚仍坚。

因求杖赐聆三昧,乃识津梁参又玄。

水月干戈皆彼岸,风幡罪劫等安禅。

何时贝叶自东渡,好把云笺花雨悬。

收笔,待墨干,郑彩将诗赠给官厅中的第三人,隐元和尚。隐元和尚留在舟山候风,明年将会东渡日本求援兵。

僧人双手合什,向郑彩行礼:“老衲一定不负将军所托。”

守序心底暗叹。他不觉得德川家光会有什么实际支援,顶多是出于华夷之防从道义上喊些口号。不过明军把这个当成了一线希望,也没必要去说破。

自宋朝以来,福建就是个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其实像郑芝龙,郑彩,郑鸿逵这些闽省海盗都不是草莽粗人,他们的教育背景通常都比较好。郑彩郑鸿逵都是能与文臣以诗文唱和的儒将。

“南洋的事,羽公兄确定不参与了?”

郑彩哈哈大笑,“请国主见谅。若是开拓南洋,我当自取之,不会与那些人搅到一起。”

守序轻轻摇头。如今是郑彩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成功拉拢了定波将军周瑞、周鹤芝兄弟和总兵杨耿,势力急剧膨胀。

好吧,那就以后再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启航的时辰快要到了。守序走出官厅,与郑彩拱手道别。

“羽公兄,一路保重。”

郑彩还礼,“无论藩主怎么做,我定不会向鞑子投降。“

……

守序回到梅尔维尔号,抬眼四顾,视野中全是战舰。旌旗蔽日,帆桅如林。

郑藩,不,应该说是郑彩的联合舰队,一共有400艘船,军兵家属数万人,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芝龙尚未正式投降,郑彩却坚定地站在了明朝这一边。庞大的郑氏海上帝国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

……

守序带野战步兵来舟山,一是因为现在舟山不熟悉的军队太多,他需要野战步兵展示力量,护卫卸下的那些大米和蔗糖。另一方面也是想试试找机会打开浙东的几个州县。不过当他明白了浙东的现状后,只能叹着气放弃了登陆宁波等地的设想。

各路明军在浙东刮了一年地皮,今年又逢大旱,本地已经是民穷财竭。建州过兵又抢了一大轮,这时去打劫没多少收益。

获取移民,则根本无需登陆。明军在各地打粮,原本就掳掠了很多人。守序在舟山群岛再竖起招人旗,很容易就吸引了大量沿海难民投奔过来。

根据与沈廷扬商议的结果,舟山沈家控制范围内将只留下士兵、部分工匠及其家属,去年没有撤走的平民这次全部南撤台湾。

今年新招募的2万多移民登上守序带来的大广船,在舟山就地编组第一波船团,依然是科林伍德指挥,他率领越秀山号、白云山号,钦江号和潭江号四艘船护航,在台北略作停留。

这些是后江府林同文粮食换移民得到的第一波人。

守序与科林伍德道别,“在珠江口要小心,实在不行绕开那里,走远海。”

广船是远洋性能相对最好的中国船,改了舵后就更是如此。只要到了珠江口,这些来自本土的商船对回家的航线轻车熟路。哪怕编队解散,他们独自返航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送走移民船队,守序松了一口气,完成第一个目标。高亭港内还有梅尔维尔号和淡水号两艘船,他与明军将领编组的沙捞越远航船队同行。

世间但凡内讧大多是由于资源萎缩,蛋糕变小,存量博弈导致。在扩张期一般大家都有自己的钱要去赚,没时间搞内讧。舟山明军很明显是人多资源少,开发南洋可以为淤积的力量找到一个宣泄的窗口。

在婆罗洲就要按南洋的规矩来,拓殖开垦最重要的是自己人要团结。以舟山这几个明军总兵隐隐对峙的态势,有些丑话必须说在前头。

开发章程事前可以充分讨论,有什么想表达的在章程出来前说,一旦签字画押了再想反悔众人共讨之。

守序拿出来的框架文本结合了闽粤那边商人合股的合同与几家欧洲东印度公司的公司章程。

各家按出兵、出钱多少确定入股比例,其中沈廷扬与四总兵是较大的股东。联邦提供情报、导航、后勤等支持,持股比例与沈廷扬一致。

此外还有些愿意参与的中小势力,如诚意伯刘孔昭等,合起来也能占到十几的比例。

总的来说,股权比例较为分散,单独任何一家都没有话语权。这就需要一个持中的调节人,这个位置当然非守序莫属了。

守序的要求是各家要拿出垦殖收益的20%上缴公中。胡椒贸易也必须集中由公中统一进行。

最后的结果大体上算是公平。小股东们无法与任何一个大股东抗衡,他们有了联合的架势,倒也是正常的结果。有意思的是,这些小股东或明或暗都向守序表示在南洋惟他马首是瞻,倒是让他玩味了一阵。

沈廷扬拿出远征明将的名单。

黄斌卿出兵800,带兵将领长子黄世爵;

王之仁出兵700,带兵将领长子王鸣谦;

贺君尧出兵400,带兵将领长子贺光禧;

王朝先出兵400,带兵将领长子王重荣;

刘孔昭出兵300,带兵将领长子刘永锡;

沈廷扬出兵1000,带兵将领长子沈元泰,三子沈元恭。

加上其他小股明军,全军近5000人,因为是拓殖,所以明军都带了家属。一共近16000人,分乘130艘战船浩浩荡荡南下。

梅尔维尔号和淡水号为明军引航,路上在温州和福建小试了几把身手。

闽浙交界处的福宁直隶州下辖一州二县,每年赋税折银大约9600两。全口径财政收入大约在4万左右,相当于杭州余杭一县。

隆武帝在福建刮地皮不算特别狠,郑芝龙奉行不抵抗政策,当地也没遭受太多兵火蹂躏。

没有了郑藩水师的保护,闽北沿海简直是一片空虚。5000多缺粮少械的明军,金士英的登州兵,杨羹卿的贵州兵分头登陆,很快就打开福宁州、宁德县和大金守御千户所3座沿海城池。

王朝先的兵是真能打,他的嫡系是来自四川的土司兵,因为从辽东战场撤下来,部队中的关宁、东江兵比例很高。据随军的台北观察员回报,王朝先那400兵战斗力比其他明军1000人都强。

一州一县简直是大补,明军掳掠了近万男妇,够吃半年的粮食与不计其数的农具。

守序的陆军驻扎于东冲半岛大金所,这里是分给他的捕猎地点。

建州定南大将军博洛领兵驻于福州,但拜福建多山多河的地形所赐,他几乎不可能将军队及时沿着海岸线增援过来。福建地形决定了在这里用水师沿海输送兵力将能使敌军疲于奔命,海军机动性上的优势彰显无疑。

当建州兵的旗号出现在宁德县境内时,明军已经带着平民、财货从容登船。由南而北,明军逐次撤退,在沿海城镇饱掠而归。

当明军全部集结到东冲半岛,船只数量已经增加到200艘。福宁州是南北航运要道,渔船商船极多,有些小船下南洋不行,去台湾问题不大。

东冲半岛实在太险要,与陆地连接的地峡最窄处只有1km,建州兵重新占领州城后未敢做深入追击。

联军顺利返航基隆港,守序未让明军下船。

台北陆军这次全程没参与战斗,基本是在押送移民船只。最后在福宁州与建州骑兵遥遥相对了一阵,让守序欣慰的是,可能是从未打过败仗,这只以华人为主的步兵尚未被明军传染上对建州骑兵的恐惧。

台北行政长官官邸,守序找来菲利普.爱德华。

“暂时离开海军,去做古晋总督?”

“失去了利马号,我们至少还要过几年才有新巡航舰加入。在这期间,你可以试着去经营一片领地。”

“听上去很有趣。”

守序笑了笑,菲利普早就有经营一片领地的想法。

“资源有限,我暂时给不了你太多。战舰你带走暴风号和灵江号。陆军我把本土那三个乙等连交给你。”

菲利普:“这也太少了。”

“兵力的情况你是知道的。这次与我们在其他地区的拓殖不同,将主要依靠那些明军。”

菲利普托着下巴,“所以,我的主要工作是引航并充当调解人?”

“我会给你派几个熟悉明军情况的幕僚。但现在这个阶段,不要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

“那就是说我开始的身份更多是古晋商馆的馆长。”

“差不多,干不干?”

“有些难度,不过我喜欢挑战。”菲利普一笑,“但你得拆几门重炮给我,攻城和筑垒都用的着。”

守序同意了。

给菲利普的战舰只有2艘小船,运输船给了30艘。

明军完成船只整备,联军一共200艘挑选出来的大中型戎克船,满载着22000人扬帆南下。这次航行太重要了,船队避开了危险的菲律宾沿海,没有走西班牙人开发出来的东洋航线。而是走了传统的去勃泥等地的西洋航线,从台北出发,直航三亚与后江,转舵向南,在纳土纳岛休整,待士兵恢复身体后攻打古晋城。

原本的西洋航线大约需要三个月才能抵达婆罗洲,联邦优化后,这个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路上可能会出现损失,但明军的数量够多,守序想不出当地的马来王公拿什么抵挡这只如狼似虎的劫掠大军。麻烦的是后面的治安战,那个只能慢慢打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