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木雷的铁疙瘩

老赵和韩琦当众表示大宋欣欣向荣,不会变法瞎折腾,引得一众官僚欢欣鼓舞,终于放下心来。

然后韩琦提出朝堂上下官制混乱,许多事一堆人管,有些事则干脆没人管,这是不行的,所以要适当明确一下职能,省的朝廷问起某件事都不知道要去问谁。

这事儿倒是也有道理,大宋的官制近些年确实有些乱套。

然后韩琦玩了一手骚操作,为了避嫌,也就是说避免宰相专权的事发生,所以他主动提出回避这件事,由吏部侍郎王大人负责跟诸位发生大人商量着定。

这一手儿相当高明,修改官制吏部出面倒是也合适,而他身为首相主动避嫌,是为了避免被人说植党营私,很是高风亮节。

问题是他跳出去了,别的相公就只能跟着跳出去,不能过多参与。而交给的人却是王侍郎……

不仅如此,韩琦还代表政事堂宣布了一件事,更让他的政治智慧显露无疑。

政事堂在这件事上只作为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还加了一个时限,一个月。

也就是说,王侍郎主持商量官制改革,一个月内必须要有结果,只要你们商量好了,政事堂就拍板,最后交给皇帝通过,施行天下。

垂拱殿里迅速陷入苦战,老王是谁?这家伙是个激进的变法派,恨不得把大宋的破锅都砸了重来,恨不得把所有人都赶回家去省出俸禄,能让他乱来吗?

偏偏大宋的官制确实问题很大,有的单位臃肿的丧心病狂,比如工部某司,一个员外郎管事,外加十二个员外郎也管事,老王提出来的时候,众人实在无力反驳,你总不能说十二个副手都管事儿吧……

一个部门的官制确定了,马上送往政事堂用印封存,然后又开始谈下一个。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裁撤下来的官员怎么安置,按老王的意思是滚回家里去,领着禄米等着朝廷缺人吧。正在群情激奋的时候,韩琦和老赵出面了,赶回家去太失体面了,都去监察院和御史台吧……

大宋最大规模的言官系统出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王一天天消瘦,他已经快疯了。

他知道,现在每裁撤一个官职,将来朝廷就可以少发一份工资,而每裁撤一个官职就意味着有一个人要领着一半工资去监察院和御史台排队,所有人都在奔走串联,送礼求情,拉帮结派,各逞其能……

朝堂之上的争吵已经呈白热化,老百姓不关心这个,谁做官谁下台都跟咱们没关系,他们有别的热闹看。

朝廷派出两位重臣去了辽国谈岁币的事儿,从传回来的消息看不太顺利,辽人口口声声说大宋不讲信用,坚决不干。

这就不讲理了,你们吵吵的要涨钱的时候咋不说信用?俺们花钱的地方多想减一点就不讲信用了?

据说主持谈判的富大人很是硬气,正在据理力争,百姓们都对这事儿很是期待。

“当年签澶渊之盟的时候说是兄弟之国,也就是说大宋跟契丹是哥俩,凭啥咱们每年给他们几十万贯财货?”。

“都给了这些年了,轮也轮到他们给咱们了吧?这给钱还给出仇来了?少给点还不愿意了?”。

“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啊,给习惯了……”。

“狗屁的仇,就是欺负人,蛮夷之辈就是觉得能打过咱们,以为大宋还是以前?惹恼了咱,木帅带人去把他们统统绑了送到南洋去种地”。

“说起来南洋那边倒是也算条出路,俺姨姥爷一家跟着第二舰队去了,写信说分了一百多亩好地,全是一等好地啊……”。

“俺听说了,那地方长庄稼倒是好,就是天热,四季都不分明,还老下雨”。

“天热好啊,天热庄稼长得快,下雨还省了浇地了呢……”。

相对于朝堂权利分配,百姓们更关心在面对外族人的时候能不能挺直腰。

相对于外族人的态度,百姓们更关心怎样能生活的更好……

相对于百姓们,皇帝和相公们关心的则更多。

三月中的天气已经转暖,农夫们正在抓紧春耕,老赵韩琦和狄青却便装来到了城北一个偏僻的山谷,很少有人知道,大宋的火药匠作监就设在这里。

狄青亲自提枪护卫,没人能想到这辆不起眼的马车上坐着大宋皇帝和宰相。

韩琦道:“京中许多官员已经换了马驾车,骡马价钱比以往低了近四成,牛价也落了两成”。

老赵笑着点头道:“志远当日曾说天下一体,许多事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现在看来果然”。

商人逐利,河套牛马便宜,京城却高了十倍,自然就会有人贩卖,降价就成了必然。

而耕牛骡马价钱低了就意味着有更多百姓能买的起,相应的耕作的土地就更多更快也更深……

期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明白的。

韩琦道:“听说有几户今年打算试种占城稻和一些别的菜蔬,如果可行,明年会更多”。

老赵惊喜道:“此乃善举,志远教授太子的手稿里提到了,占城稻性早熟耐旱高产,乃是一等良种,朕派人打听过,江南已有人在种了,得粮数倍于以前,有许多百姓正跟着种,不想竟有人在京畿试种了”。

韩琦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人得利就必然有人效仿。

老赵点头称是。

百姓才不管那么多,能多打粮食就种,拦都拦不住。少打粮食就不种,你硬逼他敢跟你拼命。

提起各种外来作物,老赵忽然想起了钟蓝,“第一舰队的钟爱卿下西洋已经走了一年有余了,不知现在到何处了……”。

对于这个已经天下闻名的瘫子,韩琦也很是敬佩,可以说这个瘫子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宋。

整个南洋的海图就挂在皇宫里,哪里有好地,哪里有矿物,哪里有土人,哪里是航道,标注的清清楚楚。

每到一地,这个瘫子第一件事就是命人竖碑,大宋巡海使钟蓝至此,此地为大宋属地……

他这个嗜好韩琦现在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竖了碑就是咱们说了算了,还有许多军将眼巴巴的想着立功受封呢……

“官制的章程已经商定,明日大朝会便可颁布,只是王爱卿积劳成疾病倒了……”。

韩琦笑道:“王大人是个干吏能吏,只是这脾气属实倔强了些”。

老赵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忍着没揭穿他。

韩琦看准了老王不是惜身的人,把得罪人的脏活儿推给了他,老王一点没客气的扛了下来。

结果这一个多月差点把老王累死,好在终究是干完了,经过无休止的争吵和妥协,大宋官制已经确定,一旦推行实施,官员比以前整整少了三分之一,就这还是妥协后的结果,按老王的本意,至少得砍掉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大宋以前养了多少官。

被裁撤的大多是中下层官员和散官,而且也不是直接回家,除了少部分不堪用的和年纪太大的,大部分拿着一半工资进了监察院和御史台,他们将成为低一等的御史,大概意思就是等着出现空缺补上,在这之前便干着御史的活儿,监督官吏们工作,可以想象,他们会很卖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被正式确定,军中退役的有功将校将被分配到各地出任巡检县尉捕头等职位,相应的军籍转到工部和兵部等。

这件事意义深远,老赵对此寄予厚望。

之所以能通过这个制度,得益于今年征兵的顺利和民间对投考军校的热情。

军改基本完成,军饷顺利发放,大量良家子进入军中,这些都促使军纪快速改善,使民间对军队的观感在迅速转变,大人们不屑于跟退役的兵头子争那点小权利,索性就放给了他们,反正那些位置原本属于各地乡绅,让他们狗咬狗去吧。

通过层层看守,马车终于停了,狄青道:“陛下,相公,到了”。

老赵和韩琦走下马车,见到了那个叫木雷的工匠,他现在是火药匠作监的管事。

木雷手里正拿着一个生铁疙瘩,这就是他们今天要看的东西。

“爱卿到底做成了什么物件?狄爱卿说能使大宋天下无敌,快使了让朕看看”。

木雷道:“陛下,便是这个东西,点燃了引信即可炸开伤敌”。

韩琦道:“使来看看”。

木雷问道:“相公,便在此处演示?”。

韩琦笑道:“尽管使来”。

木雷再不二话,取出火折子点燃引信,铁疙瘩嗤嗤的冒着烟,奋力丢了出去。

铁疙瘩被丢出去十几步,在地上冒烟打滚,老赵和韩琦在好奇的看着,怎么还丢地上了?

狄青大惊,他见过这玩意儿的威力,也知道木雷有点憨,可他万万没想到竟然就这么丢出去了,这可是皇帝和宰相,玩意伤到哪……

“陛下小心!……”。

来不及了,老赵和韩琦竟然还有傻愣愣的看着,狄青冲过去把二人拖向后方。

刚走出几步,身后就传来炸雷般的声音,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