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永宁公主

秦方封侯拜将,至忠国公,无败绩,想要为其寻一位良配,倒真是不太容易。

朱棣跟徐皇后讨论过很多次......

文武百官的子女不考虑,这不是让秦方结党营私吗?

豪商的子女,也不考虑,免得他们具备了别的不好的心思。

亲王的子女,不考虑,免得借助秦方的力量作乱。

朱元璋留下的宝成公主不论是年龄,还是品行等最合适,但两年前出嫁了。

至于朱棣的女儿,都比秦方大得多,且早已出嫁。

这可就难住了朱棣。

要不让朱高炽的儿女与秦方联姻,徐皇后果断的拒绝。秦方的婚姻,不是简单的婚姻,而是政治婚姻......不能一概而论。

徐皇后跟朱棣烦躁了好几日。

这些年,朱棣一直想跟徐皇后再生一个!但秦方的医嘱却成为阻碍。一旦怀孕,徐皇后必死无疑,回天乏术。

朱棣只能作罢......但想想也不现实,双方的年龄差距太大,不合适。

这一日!徐皇后想到一个办法。

“陛下,既然我们无从选择,可以从民间选择一位身份清白,相貌出众,且蕙质兰心的女子,我将之收为义女,将之封为公主,下嫁于忠国候。”

“甚好!”

于是永乐十三年四月一日。

叮,您已成功签到。

叮,恭喜您获得奖励:杜雷司避孕套*1盒。

这东西,他还是第一次获得。收入折叠空间。

徐皇后出巡,偶遇一身世惨淡、蕙质兰心的女子不小心冲撞凤銮。听完她的故事,徐皇后痛哭流涕,当即收为义女。跟随一同入宫。

朱棣下诏,赐朱姓,封永宁公主。

这操作!把全大明的人都看呆了。这两口子是真会玩。

文武百官翘首以盼,看秦方跟哪位公主联姻呢。但却不曾想,这两口竟然来了这么一手。

秦府内,李氏有种不详的预感。

这女子?好像是特意为秦方准备的,这一切太巧了。

李氏询问秦方,跟秦陵商量。

“娘,不用想了,永宁公主就是专门给我准备的。”

秦方说完,递给李氏一份关于永宁公主的资料。

永宁公主:原名张玉芳,南京张举人之女,家境还算殷实。

一年前,张举人因劳成疾,去世,其母被悲痛欲绝,去世,十四岁的张玉芳流落街头,幸得格物学府所助,入格物学府就读。

昨日外出采买,不小心冲撞了徐皇后,而后一眼被徐皇后看中,收为义女......封永宁公主。

“这事件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李氏认为是巧合。秦陵也认为是巧合。

好吧,秦方也只能认为是巧合。这?确实是巧合。

徐皇后上街,确实无任何的目的,本意就是闲逛,如若寻不到的话,让锦衣卫安排一下;但一看到张玉芳,她就感觉,张芳是最合适的。

英姿飒爽,冷静平和。

但秦方却有些排斥这一门婚事。

张玉芳!这一批格物学府一年级最强的存在,亦是一年级的总班长。

最关键的是年岁方才十五.......这在秦方的思想中,她还不成年呢?如何能够娶得?

最最关键的是,一旦秦方娶了,日后如何到格物学府内自处?

四月三日......

朱棣下令,让秦方入宫,看望徐皇后。

在徐皇后的安排下,二人进行了‘第一次’的见面。

确实是第一次,格物学府内,秦方一般不关心新入学的学子,而是跟老一批的学子讨论有可能改变大明的科技等问题,关于张玉芳的资料,秦方也是匆匆的看了一眼,即丢在一旁。

“秦方,这是我新认的干女儿朱玉芳,你们两个先聊一下......”

徐皇后微笑着离去。

后花园内,秦方跟张玉芳坐在凉亭之下。

“院长!”

张玉芳,不,朱玉芳有些紧张,有些激动,也有少些的开心。

院长,格物学府内的女子谁不是以院长为择偶对象的。

哪个少女不怀春,而格物学府内女学子的怀春对象,几乎都是院长。

昨夜,徐皇后跟他谈了很多关于秦方的信息,询问了她对于秦方的态度,今日即安排见面,张玉芳怎么能不懂呢?

秦方抬起头,与面前的女子相望。好似一股电流的,直击二人的心脏。

“我们结婚吧。”

秦方没头脑的突然说了一句.......

见到朱玉芳的第一面,秦方的心开始扑通扑通乱跳,他紧张了,在面对朱玉芳的第一刻竟然紧张了。他特别想保护好面前的女子。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讨厌,院长!”

朱玉芳刹那间从脖颈红到了耳垂,抬起手想要锤秦方两下,但又停下。

秦方握住了她的手,带着浓厚荷尔蒙气息的嘴唇缓缓落下。

朱玉芳脸色更红,旋即小跑着离去,害羞之间,嘴角却带着一抹笑容。

秦方拜见徐皇后,谢徐皇后赐婚。

徐皇后本认为秦方会反对呢,但看样子,秦方很满意。

“秦方,你看这些日子都不错,挺适合女子出嫁的。”

徐皇后连日子都算好了,递给秦方一本日历,秦方也不懂,只能搬出母亲大人。

“父母之命,您跟我母亲谈就好!”

秦方离去了......徐皇后召见李氏,约定婚期。

皆大欢喜......

朱棣很高兴。

徐皇后很高兴。

李氏也很高兴。

秦方也很高兴。

秦方的婚期定在了永乐十三年五月三日。

皇室开始准备嫁妆,秦府开始准备结亲,一切都在筹备之中。

秦方!忠国公,这婚事能够简单办吗?肯定不可能啊。

秦方!大明的第一豪商,这婚事能够简单办吗?肯定不可能啊。

朱棣的义女.......这婚事能够简单办吗?

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着实是有些紧张。

秦方这些时日,入皇宫的次数很勤,上奏折的次数很多,但大多是一些无用之言。

朱棣也看得出,秦方醉翁之意不在酒,让其早点滚蛋。

至于想见永宁公主,想都不用想。

......

朱棣这些时日召见皇太孙,殿前指导。

他赫然发现朱瞻基又变了,变的不再偏激,相反每日嘴角带着笑容,吸收着朱棣给他灌输的任何理念,且学以致用,经常询问朱棣不同的政事应该如何处理。

朱棣询问,朱瞻基则言,是府长一番话,让其茅塞顿开。

眼看着皇太孙的成长,朱棣还是很开心的。

召秦方入皇宫,指导朱瞻基,顺带辅导一下永宁公主。这也算是朱棣的一点回报,秦方屁颠屁颠的前往。

格物学府内,秦独终于懂了,为啥这几日秦方总是心不在焉的。

.......

永乐十三年四月初十日,设立府军前卫亲军指挥使司,置指挥使五员,指挥同知十员,指挥佥事十二员,卫镇抚十员,经历司经历五员,千户所正千户二十五员,副千户五十员,所镇抚五十员,百户二百五十员。

同样是四月,秦府操办婚事的同时,金忠逝世。

金忠、字世忠,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其兄戍通州亡,金忠便补戍,以善卜而闻名于北平市。燕王朱棣准备发兵南下,召金忠占卜,得铸印乘轩之封。

从此,出入燕王府中,常以所占之封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不疑。

燕兵起,授金忠王府纪善,守通州有功,拜右长史,赞军务,成为燕王谋臣。燕王称帝后,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不久召还,进兵部尚书。

力主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金忠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成为东宫太子辅导官。永乐六年(1408)奉命兼辅皇太孙。

永乐十一年成祖北征,金忠辅佐太子监国。

永乐十二年,贼人诽谤东宫“引驾迟缓,奏书不当“。永乐十二年成祖北征返京师后,便将东宫官属全部下狱。只以金忠勋旧而未问罪,并且愿以连坐担保,所以太子才未被废黜,而黄淮、杨荣也得以保全。

金忠以占卜起家,又出身行伍,但博览史籍,善谈论。

甚得朱棣倚重。每被垂问,皆知无不言,且决不泄露。

永乐十三年四月十七日卒,年六十三。

明成祖朱棣《祭金忠》:“尔才学优茂,器识宏远,肃清内难,文武百辟咸酬功,能酬尔之?绩俾二东宫继擢司马兼领詹事,殚竭心膂,克勤夙夜,小心慎密,无隙始终。正期以辅予治,何以一疾长逝。闻公之殁,感悼曷胜!惟尔生蒙显荣,殁有令誉,夫复何憾!“

明仁宗朱高炽《祭金忠》:“尔坦直鲠亮,劳勤国事,著绩弘多。首擢詹事,益尽乃心,助亦多矣。闻讣惊怛,伤心可言,忠谠之言,何能一日忘哉?“

少师姚广孝、尚书蹇义等六卿大臣《祭金忠》:“公之于人宽恕隐恻,恒务利济,不宿怨隙,所存所施。故不论贵贱,闻公之逝者,皆错愕怆恍不能释然也。况同朝有年相知之深、相好之密,其不伤心尽焉者乎!“

少师、隆平侯张信《祭金忠》:“公与皇上无话不谈。举义兵靖内难,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公以嘉谋嘉猷致君于尧舜之君,善政善惠泽民于尧舜之民,虽皐夔稷契不为过也。信出同行武共享太平者凡二十年,闻公之殁尤如粱木其坏而泰山其颓也。“

定国公徐景昌等五军都督府都督《祭金忠》:“惟公宏重之器,英伟之才,导驾御天,特立台垓,位列六卿,名振九垓,军国重务,资公是裁!“

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等祭金忠:“公为国家之重臣,缙绅之领。公之宽厚隐恻随身,所遇不忘济物也。公之临事度义而行,遇柔不茹,遇刚不屈也。公之于人存德弃怨,一善必报,一憾无宿也。公之胸襟坦夷,表里洞达也。如此不论贵贱闻讣而惊怛也。况如广等平素同事而相好,讵不伤心而恸彻也。“

一代名臣杨士奇《金忠祠堂-万松堂记》:“靖难股肱也,功业满朝廷,声誉布天下。“

朱棣为其敕造墓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