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元年十一月初四的早晨,开封城内柳絮般的雪花纷纷扬扬。
卯时六刻,李延庆戴着那顶极保暖的风帽,顶着凛冽风雪,骑马赶到了国子监。
到了国子监门口,李延庆翻身下马,将身上的雪花拍落,取下头上风帽,从马背上袋子里取出黑色方巾帽换上,然后牵着白马步入国子监内。
将马在马厩中拴好,轻柔地抚了抚白马的额头,李延庆取下挂在马屁股上的书笈,快步向律学馆的学斋走去。
所谓书笈,也就是用竹条、皮革制成的方形小背篓,内里放置书籍和笔墨纸砚,上边还可以加装挡雨的小棚子,是此时读书人远行的标配。
感受着两片肩胛骨传来的阵阵疼痛,李延庆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
“这沙雕木质书包实在是磕着背疼,好在我已经给皮革店下了订单,再有两天就能拿到纯皮制的背包了。”
一路走来,李延庆都见不到几个人影。
国子监内设有学舍,今年的大部分新生,包括与李延庆同斋的司徒毓都寄住在国子监内,可以悠悠哉哉地去上课。
而李延庆因为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寄住在国子监内颇为不便,不得已只能走读。
“这种寒风天,骑着马从开封城的西北角赶到这东北角来,简直就是一场折磨。”huye.org 红尘小说网
迎着长廊中呼啸的寒风,李延庆一边疾步行走,一边用带着兔皮手套的手搓着有些僵硬的脸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背诵孟子的传世名言并有任何作用,该冷还是得冷,李延庆揉了揉冻得通红的鼻尖,学斋已近在眼前。
李延庆轻轻推开书斋的木门,两名同学还有博士尹季通都已在斋内。
两名同学听到动静,纷纷转过身看着李延庆,见李延庆模样狼狈,赵匡义不怀好意地捂嘴窃笑,他也寄住在国子监内,很早就到了学斋。
司徒毓则是略显担忧地小声问道:“李三郎,没事吧?”
李延庆摇了摇头,转身将门关上,脱下皮靴走到自己的案前,取下书笈放到案边,然后跪坐在草席上。
尹季通抬头打量了李延庆一眼,说道:“人已到齐,那便开始今日的功课。”
李延庆闻言望向前方的尹季通,这才注意到尹季通的案旁多了四个半米来高的大木箱,李延庆的心中升起一阵不好的预感。
“这个木箱内是全套三十卷律疏,你们一会每人上来取十卷,轮流抄写。”尹季通指着自己右手边的黑色木箱。
尹季通又指了指自己左手边的三个木箱:“至于这三个木箱,则是先帝广顺元年颁行的大周续编敕,共一百五十卷。”
唐宣宗大中七年,也就是公元853年,当时的唐宣宗鉴于唐律疏议已经脱离了时代,且之前各帝颁行的敕令过多,严重扰乱了法治秩序,于是便下令重新编写一部律法。
这部律法就是大中刑律统类,此律法将当时唐朝仍旧生效的敕令与唐律疏议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立法模式。
自后梁代唐以来,五代的每一个朝代建立后,都会仿效唐宣宗的做法,编写一部新的律法,将之前仍在生效的敕令整合起来。
郭威建立周朝后,颁行的便是大周续编敕,整合了自唐宣宗以来的全部敕令。
一百年前的大中刑律统类仅有十二卷。
而到如今的周朝,历经四朝十几个皇帝所颁行敕令的补充,大周续编敕膨胀成了一百五十卷的煌煌巨制。
这些,不会全都要抄写一遍吧?李延庆不由瞪大了眼珠子。
一个木箱的律疏就够吓人的了,再加上三大箱大周续编敕,这得抄到猴年马月啊?难道就没有印刷本的吗?
察觉到三名学生中蔓延开来的惊恐情绪,尹季通微微一笑:“不过这三箱编敕也不用全抄,为师会将明法科考试范围内的部分挑选出来。”
三名学生闻言纷纷松了一口气,有国子监博士讲授就是好,连考试范围都能划出来。
尹季通话风一转:“也不算多,就三十二卷吧。”
加上三十卷律疏一起,那不就是六十二卷了?
神特么的不多,这起码得抄写三四个月,李延庆暗暗吐槽,表面依旧挂着优雅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将三十卷律疏分发下去后,尹季通就起身离开了学斋,仅余三名学生在学斋内奋笔疾书。
李延庆将领到的一卷律疏平摊在案上,从书笈内取出笔墨纸砚,熟练地磨好墨,开始抄写。
抄着抄着,李延庆发现抄写律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困难。
书卷上的每一个字都大而清晰,即便是看久了也不会觉得眼睛酸疼。
同时自己拥有深厚的经学功底,即便是没有任何句读的律疏,读起来也极其通畅,毫无晦涩感。
而且这些都是明法科的考试内容,是自己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是自己未来从政的资本。
一想到这里,李延庆右手手腕的疲劳就减轻了不少。
......
宋城的州军军营里,李重进正在视察州兵们的例行操练。
自从李重进将宋州州军从上到下整顿一番后,宋州州军的面貌是一日比一日更好。
不过积弊日久的宋州州军要想焕然一新,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观察到队列中有两名士兵在有气无力地捅着长矛,李重进浓密的双眉紧皱,正想出声将这几人喊出来训斥一番。
此时一名亲信军官飞奔至李重进的身边,附在李重进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重进望了亲信一眼,转头对着身边的张惟远说道:“你先看着,我去去就回。”
很快,李重进就随亲信走到了军营的门口,见到了在门口候着的赵普与楚昭辅。
见赵普与楚昭辅两人都牵着马,马上负有行李,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李重进连忙走了过去:“则平、拱辰,你们这就要出发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