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乾隆御制铜胎画五幅人物鼻烟壶】
【年代:清朝乾隆年间。】
【市场估价:48万。】
叶知秋再次运用透视之眼,一探之下,迅速关闭功能,果然,这只鼻烟壶是真品!
竟然是乾隆皇帝御用之物!
四十八万?
叶知秋猜测,皇帝御用之物价格不应该如此之低,肯定是损毁太严重了,才不值钱了。
“小兄弟,买古玩?”
胖老板见叶知秋盯着自己的摊位,笑眯眯的迎上来。
叶知秋蹲下身,装模作样的打量着其他物品。
“我随便看看!”
几分钟后,他目光终于转移到这只鼻烟壶上,仿佛突然发现一般。
“咦?竟然还有一只鼻烟壶!”
“是啊!是啊!这可是民国时期仿制的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价值一万!小兄弟,你要是喜欢,可以便宜点儿!”
叶知秋小心翼翼的捧过那只鼻烟壶,只见瓶底的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了。
老板说是民国时期的仿制品,明显是他不懂,透视之眼既然提示是乾隆真品,那就绝对不会错!
叶知秋轻轻的将鼻烟壶放在地上。
鉴定古董,讲究的是物不过手,一旦物品损毁,责任纠缠不清。
但叶知秋有透视之眼,他知道某件物品损毁的程度,是否还可以上手触摸,不必担心被讹诈。
“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但我爷爷喜欢这些老物件儿,总是告诉我,要是在外面遇到了,不管是真是假,都要买下来!”
胖老板笑道:“我就坦白的告诉你,这就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当然不是真正的乾隆皇帝用过的东西了!”
“就算是民国时期的东西,也非常值钱,只不过他损毁太严重了,我才要一万!若是保存完好,至少十万起步!”
叶知秋哼道:“鼻烟壶是舶来品吧?其实明朝后期,西方的鼻烟就已经传到我国了。但是到了清初,才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西方的鼻烟盒却不受欢迎!”
“清政府根据我们本民族的生活习性,借鉴外国的鼻烟盒,发明出了本土化的鼻烟壶!”
胖老板一脸的诧异:“想不到小兄弟对鼻烟壶还真了解一些。”
“据现有的文献记载,清朝最早制造鼻烟壶,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命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开始大规模制作。”
“因为统治者带头,上行下效,鼻烟壶很快风靡全国。”
胖老板笑了笑,“小兄弟,你别看它已经很破旧了,又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但工艺丝毫不比内务府的差,这可是艺术品,一万根本不贵。”
“一万?”叶知秋撇了撇嘴,冷笑道,“损毁如此严重,还能要一万?给你一百就不少了!”
“一百?”胖老板差点没吐血。
叶知秋站起身来:“一百要不要?你要是不要的话就算了,等着卖高价吧!”
“卖卖卖!一百就是一百!”胖老板急忙道。
这只鼻烟壶是十多天前,他买其他几十件物品,额外赠送的。他摆放了十多天,一直无人问津,现在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买主,能卖一百是一百。
叶知秋递给他一百元大钞,胖老板急忙接过。
“小兄弟,你不再看看其他的古董了?”
叶知秋摇了摇头:“我不喜欢这些破盆破罐,我爷爷喜欢!我只是为我爷爷淘!只有这只鼻烟壶我能买得起!”
他嘿嘿一笑,从身边的皮包里,拿出一只盒子,将那只鼻烟壶用海绵、棉花等各种物品小心翼翼的包好,放在盒内,装进包里。
叶知秋提着皮包,走出人群,向市场外走去。
站在路口,等待绿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突然间,在车流中急速的穿行。
只听四周响起接连不断的刹车声,周围的司机纷纷咒骂。
那个老太太置若罔闻,双手拨着轮椅,快速的横穿马路。
“嘎”,猛然间,一道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地面上拖出长长的两道痕迹,一辆红色的玛莎拉蒂横过来,车头仍然向轮椅转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叶知秋身形一晃,已经奔到跟前,右手一抓轮椅扶手,将老太太连人带车拖到旁边的林荫路上。
玛莎拉蒂再次一点刹车,差点没侧翻。
驾驶位上的女司机,吓得脸色煞白,双手扶着方向盘,浑身瑟瑟发抖。
周围围观的行人和司机们,纷纷咒骂那个老太太不过红灯,横穿马路。
也有无数的人指着司机。
“那个女司机就没有半点责任吗?开车不看路?那么一个残疾老太太,看不见吗?”
“那老太太有什么错,她已经残疾了,就不能让她先走吗?那个女司机,自以为开着豪车,就了不起了?”
“交通事故,女司机几乎占了百分之九十!”
“出门在外,见到任何车都要躲,更尤其是女司机!”
“知道那个老太太为什么残疾吗?就因为她以前也是这样横穿马路!这次原本还以为有人能送走她呢,没想到让这小子救了!真多事!”
“这老太太准备敲诈一笔呢,好发家致富,没想到让这个小伙子给搅和了!说不上心里怎么恨他呢!”
双方的支持者针锋相对,几乎要吵起来。
那个老太太面无表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错误,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拨动轮椅,缓缓离去。
不少人见到这一幕,更是气愤不已。
那个女司机这时也已经有些镇定下来,重新打着火,将车子开在路边。
叶知秋缓缓的走上前来,淡淡的道。
“开车别打电话,集中注意力,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到吗?”
刚才他清楚的看见,女司机正在打电话,等看到老太太时,已经来不及了。
车门打开,那个女孩儿走下车来,她身形仍然微微颤抖着,美丽的瓜子脸仍然煞白。
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伸出右手。
“谢谢你!先生!”
叶知秋和她握了握手,右手立即缩回去。
“举手之劳!”
“但假如以后仍然不注意,就未必有这种好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