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 郁锦音知道她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先知,真正去改变未来更久远的事情还是要靠一代一代的人一起努力。
众臣满怀心事地吃完了午膳,还好, 午膳美味可口, 才吃几口,大臣们就忘记了心事, 埋头苦干起来。
“想不到这辣子味道不错……”
“是啊, 这些菜是如何做得如此美味的, 臣等大开眼界……”
下午回了朝,又换上另一批人跟着郁锦音出发。
夏天最热的季节, 郁锦音将小飞停在雪山上空, 群臣们裹着绒毯站在小飞前眺望北国风光。
秋天时,郁锦音将小飞停在了鹰击长空的草原上空,大臣们站在小飞甲板上俯瞰牧民们赶着成群结队的牛羊在草原上放牧。
大臣们不禁感慨。
这才多久的时间呀,原本食不果腹的牧民们居然可以吃饱穿暖,不再为粮食发愁, 甚至养出了成群结队的牛羊。
在北朝不断游离, 不断寻找,如此反复了一年的时间, 群臣已经摸遍了北朝所有的山脉、田野,也从这些山脉、田野里找到了数十种新的可以扩种的蔬菜、蔬果。
元光十五年四月, 郁锦音正式班师回朝。
回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取了裴道生总结最近一年来朝廷中发生的大事。
先说好事, 那就是京城原本有九万人口, 现在人口增加到了十三万,有从外地慕名而来的,也有新生稚儿在内。
郁锦音听完裴道生的汇报, 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数据跟她估量的差不多,外地子民不可能一股脑全往京城跑,因为田地不仅仅是在京城分发,各个下县州郡都有分发,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的子民,并不是为了田地。
“现在京城的商业如何?”
裴道生道:“尚可......”
郁锦音:“何为尚可?有什么难处,众卿但说无妨。”郁锦音今年才十三岁,但是和大臣们相处并无隔阂,她有能力但从不自视甚高,身居高位却从未用皇权可以压制过群臣。
而群臣们经过这一年时间和郁锦音相处,对郁锦音的敬佩之情已经无法言表,郁锦音踏踏实实搞实验,大臣们今天这里搜来的种子,明天那里搜来的种子,一颗一颗攒起来,送到郁锦音的实验室让她培育。
大臣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珍贵的菜种一天天多起来,每成熟一批,就翻十多倍,积少成多不停地翻倍,直到现在,他们不得不腾出一个大仓库来专门盛放菜种。
而这些菜种依旧不够,郁锦音每天都在十几种实验室的菜园里来回奔波,她从不浪费一颗菜种,从不放过一颗菜种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小小的病变,耐心和细心记录每一颗种子的认真程度已经叫大臣们叹为观止!
现在就连大臣们都能说出几种植物常见的病,也能大体说出郁锦音为什么要做基因改良。
“臣认为可以开放商业......但是刘大人等人并不认可。”
裴道生说完,专门掌管盐铁官营的刘大人也干脆利落地站出来陈述他的意见:“陛下,士农工商末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沿袭至今,不能说废止就废止,臣听闻第一批跟随陛下登上飞盘的大臣们目睹过另一时空末世的惨状,臣大胆放言,放开商业,会推动所谓‘末世’来临!百姓生灵涂炭,商人们蝇头苟利,介时群臣也束手无策!”
一部分大臣觉得放开商业能推动北朝发展,一部分大臣觉得放开商业是在自掘坟墓,刘大人说完,郁锦音问其他大臣的看法,结果群臣看女帝没有不高兴的意思,放开胆子你一句我一句说起来,两拨人说到最后唾沫星子乱飞干脆互相揭对方的老底——
譬如刘大人骂裴道生勤俭持家到把自家吃不完的盐让府中的下人拿去卖,卖的油还是他送的。
裴道生脸皮薄,一怒之下开始说刘大人纠结京市大商排斥外来小商户,上个月挤走了漠东百余商户。
郁锦音对这件事有了了解,叫众人安静,她道:“商业开放与否,朕这里有另一文明灭亡之前的纪录片,众位大臣可以观看完毕后再做结论。”
众臣听了,立刻应是。
裴道生一派的年轻人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若是刘大人等人也看了关于“末世”的纪录片,或许就会改变想法了。
刘大人则是很不屑。
郁锦音又道:“宫中可有密室?纪录片可以放在宫中,为后世惊醒。”
裴道生不知密殿,原先的宫人又都换了一遍,只有前丞相高胡知道,高胡表情淡定地站出来,说出了密殿的位置。
郁锦音便点点头:“如此甚好,那密殿中的无关物事都收拾出来,朕要将密殿做成记录室展览。”
高胡应下。
只有前皇帝李光听见“密室”二字烧红了脸,羞愧地抬不起头来。
郁锦音转头就看到前皇帝李光一副恨不得钻地洞的样子,很是体贴下属道:“李卿,身体不适就下去歇息吧,换元青来!”
李光抬不起头来:“是!”
他躬身后退,然后殿后门退出,找到李元青,换他上值。
李元青看他脸色不好,没多问,等下了值后,李元青问前皇帝李光,李光也闭口不谈。
直到下午时分——
高胡带着宫人们把密室里的各种佛像搬出来后,不说新上任的大臣们如何吃惊,就是新来的宫人们也不曾见过这等荒谬的事。
那供奉在密室里的一尊尊佛像,原来是给一代代少年帝王做男女启蒙用的。
宫人们乍一见到不敢乱说。
但是干完活,这消息就传开了:
“一尊尊佛像原本该被供奉在寺庙里受万人朝拜,却被藏在帝王密室里......皇帝还去寺庙里拜见佛像,这这这——”
“呸呸呸!还装了机关——”
......
原本已经让位装死的前皇帝李光这次再次成了宫里耀眼的人物。
到底是少年帝王,脸皮薄,不像久居高位的帝王那样有定力,第二天就病倒了。
郁锦音此举是无心之举,她并不知落后的古代密室里装了那种东西,那如此先进地装了机关,听裴道生汇报过后,郁锦音就将没再将此事放在心里。
密室她不打算用了,将那些有碍观瞻的像销毁后,决定另外挑一处宫殿打造成新密室。
商业是一定要放开的,但是相应的治理条例要跟上,郁锦音主要的任务还是在研究植物作物,也可以说她侧重的是环境,至于经济、科技的发展如何把握,依靠的则是一代代的朝臣和百姓。
与此同时,在朝堂上颁布了即将下发菜种的消息。
她在谕旨上将这一年来的成果都写在了上面。
与此同时,官员们也誊抄了重点内容,贴在京市闹市布告栏前。
京市东闹市——
此时正是午时,街道两旁和一年以前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区别是人潮比以往还要多。
郁锦音去年发粮,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去年冬天,整个京市无一人饿死。
执金吾将告示贴好后,对着百姓们大声宣告里面的内容。
百姓们听完,再次兴奋起来。
“发菜籽?我就知道,女帝陛下带着大臣们踏遍了万里江山,为的就是找出新的蔬菜瓜果!”
“可是你没听吗?现在只能每人五百颗菜籽,而且还不是全部的品种,为什么不能把所有品种给咱们啊?”
“你听错了,是一共三十个品种的蔬菜瓜果,每人随即五种类型,每种种子只能领一百颗!”
“辣椒菜籽是什么?长出来的菜好吃吗?”
“有没有种法啊?”
“下午出菜种种法的告示,听说会一直宣讲十天,十天后开始发菜种,还专门安排了官员上门指导?我真是越活越糊涂了,哪里有让管爷上门的道理?”
“女帝糊涂呀,管爷们不强抢民女都是咱们老百姓的造化了!”
“就是,你们听说没有,宫里也出了一个大丑,就是女帝让下人整理密室,不知为何整理出来一批秽物!咦惹——”
“什么啊,说来听听......”
“哎呀,执金吾在这里我一个老百姓不敢胡说!”
执金吾:“......”默默走掉,现在女帝的命令就是老百姓言论自由,只要不犯法就没权干涉,朝中也有人说流言蜚语传到市井,对帝王的影响不好,然而女帝一句话堵得大臣们哑口无言——“前年冬日,京城饿死千百人,也没见你们替皇家害臊!”
为此,前皇帝李光现在还在病中......
“你快说呀!”
等执金吾走远后,那位知道消息的人士居然真得开始说了,百姓们听完,满足了好奇心,但也同时对前一任的帝王之家鄙夷至极。
“有碍观瞻,误人视听!”
“这就是帝王啊!我的老天爷呀,他不怕天打雷劈吗?”
“多少代的习惯了……”
何为难登大雅?所谓天子,也就这样了吧???
就在这时,另一家酒楼门前店小二拿着锣用力敲打了一下,这家酒楼原本就是帝王的产业,郁锦音先将新鲜的菜送进酒楼,让这家酒楼按照她给的菜方做好,然后摆在露天宽阔的地方让老百姓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