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武力资本

正当李信在巴中剿匪用尽心机剿匪,但却意外频出的时候。回到西安的叶布舒把重心放在了新式火器工厂修建当中。

关于火器场的选址,叶布舒和洪承畴一致选到了西安外围的杨凌。因为这里距西安城只有不到百里的路,方便管理,更重要的是当初大顺军从北京运回的七千万两财物就藏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把杨凌全部划起来由军队管理就合情合理,一举两得。

1647年的二月,西北所有能工巧匠全部集中到了西安,在十几位洋人的指挥下加班加点的工作。当距离农历新年还有几天的时候,火器工厂终于建成了。

一个月后,几位洋人邀请叶布舒和洪承畴一起去验收刚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火枪和火炮。

靶场上,50名士兵一字站开,分别朝着50步、100步、150步、200步四个距离的靶区开枪射击。

结果在一阵阵烟雾后,发现50步的靶子被穿透了,100步的靶子有明显被击中的痕迹。150步的靶子只有很少的痕迹,200步外的靶子则完全没有打中的。

看到这个结果洪承畴觉的不错,比他记中大明的火器好些。但叶布舒并不满意,一个劲的摇头。

传教的士头子,就是那个意大利西西里岛人李列斯和他的助手安文思走到叶布舒面前。

对着叶布舒说道:“这已经是我们欧洲最先进的火枪了,比明朝和清朝用的都要好,为什么恒亲王你不满意呢?”

叶布舒没理他,而是提起了意见:“你们每次开枪后都要花很长时间装火药,火药装多少完全靠感觉。再说如果到了下雨天,火药湿了怎么办?”

“为什么在要下雨的天气打仗,下雨天可以让士兵休息。”李列斯的一本正经的回答让叶布舒和洪承畴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什么时候打仗可由不得我们呀!你休息可我们的对手不休息呀。”叶布舒看着这面前的一对洋人只能笑着解释。

“我们和你们西洋人不一样,你们打不过就可以投降,可我们视投降为耻辱。同样的道理,雨天可以成为我们的突袭敌人最好的时机。”

李列斯听到叶布舒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这已经是最先进的技术了,我也没有再好的办法了。”

见没有让叶布舒满意,李列斯和安文思还有那十多个洋人有些失望。

”本王给你出个主意,你们把装到火器里的火药确定好相同份量,用油纸包起来,这样既不怕潮湿又能让火药量都一样,另外在火枪上再装上一把长刃,这样没了火药还可以当木枪使用。”

“(⊙o⊙)哦,my god!你的这个主意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

就这样在中国西北的大地上,火枪直接进入到了燧发枪时代。

也许是受到叶由舒的启发,安文思这时开始说话:“我们可以做一个有长长帽檐的帽子。在下雨时士兵可以用帽檐为火枪挡住雨水,不会影响火枪发射。”

随着安文思的话说完,叶布舒很快在脑子里出现了这个帽子的样子。用做雨伞的麻油纸做个类似帽子和伞的结合体,样子虽然有些怪异,但却很实用呀。”

叶布舒指着安文思说道:“孺子可教,奇思妙想解决了大问题。”

于是历史上从没有出现的一件奇怪军事装备出现了,帽檐向前伸出一米多,在一般的下雨天,足以为火器挡住雨水,顺利的开火。

接下来就是对火炮的验收,八个士兵从边上推来一门重达一吨多的铸铁火炮。叶布舒看那炮口径有十多厘米宽。摆放好后一个大铁球放进炮里,接着点燃大炮,在一阵浓烟过后就听到一声巨响,随后火炮周围被震荡起了尘土。发射出去的实心的铁球快速摩擦着空气发 出剌耳的声音冲上天空。

一名测量距离的骑兵也朝着火炮的方向追了出去,一盏茶的功夫,那个骑兵跑了回来,大声报着数据:“火炮四里外落地。”

听到这个数据后,反应最激动的竞然是洪承畴,他不可置信的问李列 斯:“真的可以打到这么远吗,这比当初大明从红夷手里买到的火炮还要多打一里地。“

叶布舒听到洪承畴这样讲,知道他是指当初在宁远城外与后金的努尔哈赤大战时,一顿火炮把努尔哈赤打到重伤,不久后死在了沈阳。当时的火炮打了两三里,已经是让大家震惊不已。

叶布舒站起来,走到洪承畴面前,小声说道:“老师不可在这些洋人面前有惊奇之色,不然这些人可要多提条件了。”

洪承畴也觉的自己有些失态了,毕竟努尔哈赤可是叶布舒的爷爷。他只尴尬的笑了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恢复了平稳的神态。

叶布舒看着有些得意的李列斯问道:“这些火器还不错,可产量如何,一月能造多少火枪、多少火炮?“

“尊敬的王爷,现在新式火枪一个月可造200多支,火炮二个月可造一门。”

叶布舒听完,摇了摇头说道:“太少,我这里人马已经有七八万人了,这什么时候才能让士兵人手一支,再说这大炮虽然威巨大,可一年只能产六门,怎么够用?”

“所在的产量至少要翻倍。”对着这些洋传教士,叶布舒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尊敬的王爷,这不可能,这在我们国家都已经是最高的产量了。”李列斯想要拒绝。

“你们一天达不到我的要求,你们在西安传教、修建教堂的事就一天不能实现。”说完不等李列斯回话,直接带着洪承畴离开了杨凌的火器工厂。

回去的路上,叶布舒和洪承畴骑着马并排而行。这时叶布舒身后的夏沫儿问道:“主子,这产量的事洋人能做到吗?”

听到夏沫儿的问话,洪承畴接过了话说到:“你还是个实在人呀!你家王爷的意思是反正工厂已经建起来了,就狮子大开口给这些洋人出点难题,一是看洋人有没有保留技术,二是一但达不到王爷的要求,就可以推掉洋人在西安传教的事情。”

“洋人要是做到了呢?”夏沫儿接着问到。听到夏沫儿的追问,洪承畴笑出了声音,不在回答。

“洋人要真做到了,那我们在几年时间内就可数万火枪大军,百门红衣大炮,足以横扫天下,本王还就真不会食言了。”叶布舒看着这个从小跟自己长大的夏沫儿说了一句实话。

“王爷这些年,这心思可是越发的历害了。”洪承畴看着越来越狡猾叶布舒也不禁夸了一句。

“近朱都赤,近墨都黑,都是老师教的好。”

“老夫已过半百,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定的事,就是收了你这个学生。老夫将来也可借着王爷的功绩流名千古了。“

洪承畴没有用流 芳千古这个词,可见在他心里还是对投降满人这件事,在道德层面上有一点不自信。

叶布舒勒住马缰绳停了下来,对着洪承畴说到:”扩千里之国土,留百年之芳名,老师又何必在意细节,就算有些许不尽人意之事,大丈夫又何必挂怀,等天下大同之时,谁又会在意是大明还是大清呢!”

洪承畴远望着天边落日的赤红,思想片刻后说道:”王爷说的是,老夫有些女儿态了。”

旁边的夏沫儿听到叶布舒和洪承畴的对话,一时也没听明白他俩在聊什么。这一路上他不停在想着两人的对话,可还是没有头绪。

算了!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睡觉去!反正天塌下来有王爷和洪大人他们顶着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