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页

「钱贤弟倒是信心十足。」张钦笑道。

「张兄不也一样么?」钱益说到这,微微一抬下巴,傲然说道:「况且,这等论才大典,若益与张兄都无法入闱,天下又有谁人配得上登榜?」

张钦身体坐正:「愚兄年长,倒没有贤弟这样的锐气,以愚兄所见,天下英雄何其多也,象齐郡方咏、庐陵欧阳介、河东柳涣,彼辈皆是人杰英才,理当榜上有名。」

「齐郡方咏,不过是借稷下之地而得名,虚名之辈,不足挂齿;庐陵欧阳介,有识人之能而无用事之才,二十年后可为科举判师;河东柳涣,能着文章、写诗赋,可为一幕僚。」钱益毫不客气地点评了一番张钦口中的人杰。

张钦听得直笑。

十余年前,他也是这般性格,点评天下人物,视英杰如无物,直到接连被二人打脸之后,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天下奇才何其多也,只不过因为各种缘由,大多数人才都不显其名。象钱益这般,只能说是年少轻狂。

「同科之中,这三人勉强可说英才,离人杰还差得远,若说人杰……张兄与益,不过二人罢了。」钱益说到后来,话风一转,又回到他们身上。

张钦心中突然一动。

他眯着眼睛看了钱益一眼:「愚兄虽不象贤弟这般豪气干云,不过觉得榜上有名应当不成问题,贤弟觉得,你我二人,孰为魁首?」

钱益呵呵笑了起来:「我就知道,贤兄看似谦逊,心底其实暗藏傲气……只不过贤兄蜗居于蜀地太久,虽然因此学问精深,但也因此眼界僻狭。我二人魁首之争,自然是我当胜出。」

哪怕张钦觉得自己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也被噎得险些说不出话来。稍顿一顿之后,他才笑着道:「贤弟可知谦逊二字如何写么?」

「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明知人不如己却还要谦逊,那就是虚伪了。」

张钦再次被噎住,片刻之后才缓缓道:「可若贤弟没有取着这个魁首呢?」

「那就是此次科考不公,出现了弊案!」钱益目光炯炯:「事实上,若榜首与次席非我与张兄,此次科考就必有弊案!」

张钦霍然惊觉!

问题就在这里!

前些日子科考,还有科考之后,钱益都极为安分守己,看起来根本不象是来破坏科举的。此时他一句话,让张钦顿时明白,钱益要破坏的不是科举过程,而是科举声誉!

试想一下,这吸引了天下英才目光的第一次科举,若是爆发了弊案,对于科举,还有对于做出科举决策的赵和,会是何等的一种打击!

这种打击并不致命,可是却让人噁心,会破坏赵和为此次科举所做的所有准备,甚至冲击到赵和此前所说的「道统」。

「贤弟言重了,天下俊才无数,安知无有超过你我二人者?」张钦摇了摇头,「既无凭据,又无证物,贤弟便是登高大呼科考有弊,又有几人相信?」

钱益笑而不答。

张钦知道对方肯定还有什么后手,但是此人谨慎,不愿意开口,那么倒不好继续问下去。他笑着望了望前方,然后道:「马车走不过去了,贤弟,不妨我们一起步行吧。」

因为聚拢的人实在太多,一千五百人参考,可在国子监前的街道上人只怕超过一万五千,故此马车已经很久都未能继续前进了。张钦如此建议,钱益也不反对,二人下了马车,打发车夫将车停到稍远之地,然后步行在人潮之中继续向前。

钱益并没有注意到,当他们经过国子监前的一间店铺时,张钦手中掉落了一个纸团。

而片刻之后,这个纸团便已经到了贾畅的手中。

「科场弊案?」望着纸团上用指甲划出的这四个字,贾畅只觉得头大如斗。

第二四章、自知之明

「科场弊案?」贾畅望着这四个若有若无的字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这字迹是用指甲掐出来的,虽然字迹仍然工整,不过还是能够从中看出仓促感。

「不得了,不得了!」贾畅身边,一个相貌不好恭维的人摇头晃脑。

身为咸阳城的地头蛇,贾畅夹袋里总是有几个人物的,而兵部职方司这个新设的机构,也不象别的衙署那样对选人要求正规,故此,贾畅往这里面塞了不少人。既有当初咸阳城中的鸡鸣狗盗之徒,也有市井之中的失意书生、落魄学子。

比如说这个獐头鼠目的傢伙,姓封,名清,其貌甚陋,甚至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但他却是一个正经的读书人——只不过是杂家出身,又自称在兵家门下学习过。有没有才能姑且不论,反正他的相貌拖足了后腿,让他在大将军曹猛之时不得出头,哪怕与嬴吉也算有旧,可嬴吉诛曹猛之后,他仍然没有获得机会。

直到贾畅将他翻出来,引其入职方司,他才算是有了一条康庄大道。而且他这个人心思灵活,不乏手腕,又如市井之辈一般能吹能侃,故此与贾畅算是合作甚欢。便是赵和,在与他见过几次,又交给他办了几件事情之后,也觉得这是个人才,便将他提到了贾畅的助手位置之上。

「怎么不得了?」贾畅歪头问道。

「咱们的主公,定国本也好立道统也好,那都是务虚,但开科举却是务实,是主公执政真正推行的头等大事。此人意欲弄一场科举弊案出来,看似要坏的只是科举,实际上却是坏主公的名声,坏新政的名声!」贾畅出身墨家,不是读书人,故对此事的理解并不是太深,但封清却是读书之人,因此更容易看清问题的关键:「若只是破坏一科科举倒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若第一次开科举,便有此丑闻,我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