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不需要什么交待,只恨那逆子未被刺死!」李非道。
赵和心中微微一惊,只道李非还怀有怨气,心里也有些不快起来。但李非接着又道:「若那逆子真的遇刺身亡,满朝公卿文武,才会意识到这黄巾道已经势大,再不严治,只怕将要掀起民乱!」
赵和神情顿时肃然。
在听到田令介绍黄巾道之后,赵和已经对这个民间的宗教组织产生了警惕之心,但从李非的口吻之中,他判断出自己的警惕之心似乎还不太够。
「护国公还记得当初浮图教么,浮图教不过在齐郡举事,便至天下震动,如今黄巾道遍布河北、河东数郡之地,甚至关中、中原亦常见其踪,若其一朝举事,护国公可知后果?」
赵和牙齿紧紧一咬。
若不是提忧这个,他怎么会让田珍想办法彻查黄巾道一事?
「与世家大族不同,这黄巾道所聚之众,多是乡野愚氓,彼辈为饥寒所迫,命悬一线罢了,若是有什么灾荒异变,生计便无着落。那时黄巾道登高一呼,以其黄巾力士为其骨干,以愚氓信徒为其兵卒,裹挟饥民,攻城掠地,所到之处,有若蝗灾!护国公,你千般才略,万种计谋,遇此情形,如之奈何?」
李非说到此处之时,鬚发皆张,整个人怒意勃发:「此灭国亡社稷之忧也,与之相比,诸侯相争,豪强割据,反倒是癣疥之患!」
赵和一时之间,也无话可说。
毕竟,李非描述的情形,太过可怕。
此前赵和对大秦目前局势的估计,最恶之情形不过是诸候割据,他花个三五年时间,最长不过十年时间,将之一一平定即可。但此时李非却指出一个更为可怕的情形:那些原本作为大秦根基的百姓,将会成为毁灭大秦的主力。
这不再是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而是自下而上摧毁一切的怒火。
赵和对这种忧患并非无所察觉,甚至连嬴吉与谢楠都明白,这是大秦两百年土地兼併之后必然产生的危机。以前,大秦可以通过奖励耕战开疆拓土不断进取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海内宜耕之地,已经尽属于大秦,四境并无可以大规模开垦之土地,也没有可以直接兼併之国家。
「以李公之见,此事何解?」在稍稍思忖了一会儿之后,赵和问道。
「我哪里知道此事何解?」李非嘆了口气道。
「我欲行均田之策。」好一会儿之后,赵和望着李非,将自己准备下阶段才推行的政策说了出来。
「均田之策?取世家之田,均分于无地之民?」李非眼前一亮:「难怪你绝不肯与九姓十一家妥协,原来所为者便是这个?」
第十五章、急功近利
「均田制也只是一时之法,长期来看,兼併仍是不可避免。」在思忖了一会儿之后,李非皱着眉说道。
「李公又想制定万世不易之策么,那却是与我们的道统之说差了。」赵和一笑。
之所以要将道家的方法论写入道统之中,所取者便是道家因时改易的观点,不法古,不法先王,只法自然——也就是当时的情形,以此来制定国家政策。李非听到赵和的话之后,不由自嘲一笑:「人心总归不足,老朽亦是凡俗。」
稍稍玩笑了两句,赵和背着手在屋内踱了两步,然后才道:「河北、河东之地,须派人前往处置……我欲以两人分任河北处置使、河东处置使,巡视此二地各郡,总揽弹压安抚黄巾道事宜,李公以为如何?」
「不可!」李非几乎没有思考便反对赵和的意见。
赵和有些讶然,李非继续道:「若是京畿、齐郡,护国公遣一使前往便可成事,因为此二地人心归附于护国公。可河北、河东之地,护国公未尝有恩于民,亦不曾加威于此。若遣使臣,恩威所归者使臣,而非护国公!」
李非的观点很明确,赵和在齐郡与京畿甚至河西一带都素有威望,当地百姓承其恩德,故此只要派遣一个使者,打着他的旗号,就足以安抚百姓扫平不法。但河北、河东二地,百姓对赵和还很陌生,赵和此时又只是护国公,派遣使者去处理这二地的黄巾道问题,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的话解决不了问题,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多的话,民间所感激者是朝廷或者使者本人,而不是赵和。
赵和此前没有在意这一点,与李非所想不同,赵和是真的将百姓放在自己之前,只要百姓好,自己是否得到他们的感激敬畏并不那么重要——若是李非知道赵和这是出自真心,只怕会觉得赵和太过幼稚乡愿,但赵和却以为,这世上终究需要一些「幼稚」之人的,若是人人都老奸巨猾之辈,这世界会少掉许多色彩。况且赵和这一路行来,无论是在齐郡,还是在西域、北庭,他都曾与这样「幼稚」之人并肩作战,亲眼见到这些「幼稚」之人为了那些看似「幼稚」的理由而努力,甚至不惜牺牲性命,他如何能不为之感动、不受其影响?
「恩威是否出自我身并不重要,百姓能否因此受益,大秦是否因此稳固,这才更重要。」赵和沉声说道。
李非愕然望了望赵和,有些犹豫地道:「那以护国公之意……」
「我欲以萧由为河北处置使,解羽副之,以段实秀为河东处置使,刘遇副之,在河北、河东二地先行推行均田制。」赵和说道。
这几个人当中,李非唯一熟悉的是刘遇。以刘遇的军事才能,解决一些乱民自然不是问题,但刘遇此前追随嬴吉,其人的忠诚度,李非却不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