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页

但方咏却是昂然道:「状元不敢自许,但甲等之内,必有咏名。」

这就是给自己弄了个前三的定位了,虽然他此前说话颇有见解,但张钦听到这里,心中还是暗自有些不服气。

不过以他年纪,自然不会与这个比自己小了十余岁的人去当众计较。但人群之中,自有人听不得这样的话语,当即冷笑道:「自吹自擂罢了,小视天下英杰!」

方咏瞧了那人一眼,原本张钦以为他会发怒,却不曾想这位稷下学子却是心平气和:「所谓当仁不让,咏不敢小瞧天下英杰,却也不敢小瞧自己。阁下有才,自信不疑,亦可以甲等之士自诩。」

听到他说「当仁不让」,张钦便猜出此人乃是儒家弟子,心里隐约便明白他为何如此高调了。

儒家原为显学,隐隐有独尊之意,但是先后经过数次挫折之后,如今却只能成为道统之一,而且只用于约束人的修身品德,这对儒家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打击。特别是如今朝堂之上,百家齐争,偏偏儒家因为司马亮之事,前辈凋零,所以只能推出年轻一代的英杰,来争取赵和的青睐了。

这也可以看出,儒家只怕也在暗中看好赵和吧。

第十九章、职方主事

方才愤愤然的那个人听到方咏如此说,便又冷笑了一声:「巧言令色者鲜矣仁,何仁可当,何仁不让?」

方咏一扬眉,似笑非笑地道:「阁下是名家?」

「名家苏迁。」那人道。

「阁下心中不愤,只怕是因为名家未列显学,未曾设科?」方咏又道。

「名家坚白同异,乃格物之理,道家可作方法论,名家亦可作方法论。」苏迁傲然道。

「不然,名家唯穷舌辩之术,而弃实用之能,为形而上者尚且勉强,遑言方法论?」方咏毫不客气,直指名家学派的弱点道。

苏迁却是一撇嘴,似笑非笑地道:「名家可不是抱残守缺言必法古的儒家,阁下虽在稷下,显然学问尚且不足,不知道如今新名家早已与旧名家不同了。」

「略有耳闻,不过以俗语言之,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方咏同样淡淡一笑:「倒是我儒家,讲究知耻而后勇,所谓见贤思齐,又云止于至善,故此正统儒家之说,才是真正推陈出新,集大成于一体!」

此二人当街争辩,张钦听了暗暗发笑。

他久居蜀地,虽然消息还算灵通,但毕竟离中原或齐郡这样的学术中心太远,因此对正统儒家与新名家并不了解,不过从这二人争辩之中,他约莫能够推断出所谓的正统儒家与新名字各自来历。想来是赵和推出道统之说后,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当中,但凡还有所追求者,必然会对自家的学术观点、思想理论进行修改,以期适应道统之说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各种新学潮涌而出,象名家这样惯于随机应变的出现了新名家,甚至最为保守循古的儒家,也羞答答地推出了所谓「正统儒家」之说,即是扬弃子思之后的儒家观点,要遵循所谓「孔子本意」,并以正统自称,好同别的儒家学派区分开来。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过是为了适应新形式而採取的变通罢了——在赵和确定要以「道统」为科举考试的根本之后,如果哪一家学派不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就意味着这一家学派将会从护国公朝廷之中被排挤出去。五年十年或许还不明显,可是一两代人之后,那些被排挤出庙堂的学派,其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失去传人,只留下些许文字。

当街激辩也就成了这些更新之后的学派们宣传自己观点的一个好方法——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将竞争对手正面击败更能振奋人心的呢?故此张钦虽然进入咸阳城的时间不长,但这种当街互辩的事情,已经是见到好几起了。

这也证明赵和开科举之策,确实将天下英杰一网打尽,甚至连原本是世家大族的门生弟子,此时也不得不与自己的旧日师长划清界线,好也加入到这场盛宴之中。

「方兄,你与这等人辩甚?」就在方咏占据全面优势,将那苏迁辩得只能又开始用名家的狡辩那一套时,突然有一人过来,一把揪住了方咏。

方咏见此人之后,哂然一笑:「闲居无聊,又尚未开考,故此聊以消遣罢了……叶兄,何故如此匆忙?」

「报名开始了,就在国子监!」那位叶兄叫道。

这一下方咏神情微变:「不是说二十日才会开始报名么,为何提前了?」

「来到咸阳城的人太多,为安人心,故此提前报名!」那位叶兄道。

张钦听到这里,神情微微一动。

不仅是他,所有正在关注辩论的人都是露出喜色。

这些自各地而来的士子们,无论是出自哪一家学派,他们到咸阳来都是一个目的:参与第一次科举。

他们大多数来自目前赵和控制的地区,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诸郡,也有不少出自目前尚未被赵和完整控制的地方,比如河东、河北,更有甚者,江南、荆楚这些实际上拥兵自立甚至干脆起兵反对咸阳的地区,也有数以千计的学者赶到了咸阳。

谁都不蠢,明白科举之制的产生,只怕会与始皇帝分天下为郡县一般,将是影响数百甚至千年的制度,而且赵和不急于称帝,更是让聪明人看出他的勃勃雄心,与之相比,迫不及待覆辟即位并且向天下诸侯发诏封官的嬴祝,依旧是急功近利一如十余年前,至于别的势力,更只是割据之辈,完全看不出问鼎天下的器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