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当大量的秦军从外进来,他们并未喝令抵抗,他们不带头,手下自然也都放下了武器。
可是秦军欲将他们驱出房间时,他们却死活不肯,躺在床上的董伯予也艰难地道:「留他们在此,也算是作个见证……」
秦军自然不会听董伯予的,但在外边的曾灿却听到了这含糊不清的声音,当即走了进来,示意部下勿要驱赶周、吴二人。
不过曾灿还未来得及说话,外头突然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将军,有自称诸葛瑜者求见!」
榻上的董伯予、刚迈入门槛的曾灿都是愣了一愣。
曾灿旋即转身:「快请……待我亲自去请!」
他兴沖冲出得门去,将董伯予撇在榻上,吴周两名校尉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董伯予在榻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哑然失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不一会儿,曾灿陪着诸葛瑜又走了进来,曾灿对诸葛瑜态度甚是亲和,诸葛瑜虽然也同样甚为礼貌,但多少有些疏离之态。
「诸葛先生来此,可是要见我这中计之人的狼狈姿态么?」董伯予缓缓说道。
「非也,只是瑜在世上俯仰无愧,唯独对董公颇有遗憾,如今知董公命不久矣,故此前来送别。」诸葛瑜道。
他说得倒是坦然,曾灿皱了一下眉,倒是董伯予自己,对所谓「命不久矣」之事坦然相待。
「有劳诸葛先生了,先生当世智者,曾将军又是当世名将,二位日后,必是护国公麾下左膀右臂,有二位送别,伯予也可称荣幸了。」董伯予缓缓道。
他此时吐字变得清楚了一些,看起来精神也振作起来。曾灿与诸葛瑜却都明白,这只是回光返照。
「当日齐郡一别,今日方才再次拜见董公。」曾灿心里没有多少同情,反而有些懊恼。毕竟,一个死的董伯予能够有多大价值——他在得到口供之后立刻赶来,为的是活捉董伯予而不是带一具尸体回咸阳。
在咸阳看来,董伯予不仅仅是伪朝的丞相,更是嬴祝其人的智囊与支柱。擒获此人的重要性,不在擒获嬴祝之下,实在是大功一件。
「曾将军,我将要死了,有几句话,请你替我转给赵和。」董伯予没有理会他的客气话。
曾灿一扬眉:「请讲。」
「其一,江南三郡,亦为秦地,三郡之民,亦为秦民,请勿治其从我之罪……」董伯予道。
曾灿当初在稷下时便以辞锋见称,听得董伯予这话,顿时心中不喜,当即冷笑道:「三郡之民哪有罪?我大军得入浔阳,便是三郡之民迎入,此后我军衔尾追击,亦多仰赖三郡民力。三郡之民不唯无罪,甚至有功。董公此语,多此一举。」
董伯予默然了一会儿,便又继续道:「好吧,这一条不算……火妖乃是大敌,护国公欲御火妖,对犬戎、骊轩,不妨稍稍怀柔,以安其心……」
「犬戎、骊轩,皆畏威而不怀德之辈,便是对其再怀柔,亦不能使其归心,反而增其骄意,令其以为我大秦虚弱。此语乃腐儒之见,我会转呈护国公,但想来护国公亦会如此决断。」曾灿又道。
董伯予很想与其辩一辩远人来服的观点,但终究是弥留之时,精力不济,因此还是长嘆一声,放弃此举,继续交待起后事来:「伯予家贫,老妻早亡,唯有二子,乞护国公勿治其罪……」
「董公二子,向无恶行,护国公是否治罪,依法而决,既无恶行,便无罪责,董公且放心。」曾灿似笑非笑地答道。
董伯予苦笑起来:「正是,他一向公正,若非如此,为何他总会嬴……罢了罢了,如今唯有一事,我身边护卫,皆我亲随,因为约束得紧,亦无罪行,请曾将军念在同出稷下的份上,量才而用,使之有个前途……」
吴、周、沈等人皆是涕泪横流,跪倒在地上,便是诸葛瑜与曾灿,此时也不禁动容。
此前其一其二其三,皆是董伯予之计,为的就是这最后一条——以董伯予之智,哪怕到了此时,哪里会不知道自己那三句话都是多此一举呢,但他仍然拼着最后一口气要将这些话说出来,让曾灿拒绝三次,也让自己受辱三次,所为的,不过是以此让曾灿快意,同时也让曾灿觉得心生愧意,而对吴周沈等人能够高看一筹罢了。
诸葛瑜与曾灿此时也明白他的用意,但这是阳谋,曾灿除非真的不顾自己的名声,否则很难拒绝。
第五七章、改山之名
曾灿心中有些恼火。
他见董伯予,自然是奔着生擒此人立下不世之功而来的。
只不过没有想到董伯予病情已经严重到回光返照的地步,更没有想到,这老头儿临死前还给他挖了一个坑。
这老头的亲卫,便是勇士,又如何能放入秦军之中重用?须知赵和最亲近大秦军队,一年当中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与军队在一起,若有朝一日赵和视察部下,这几人猝起发难,哪怕伤不了赵和,却也足以离间赵和与军队的关系,让人噁心无比。
可是此前已经连续拒绝了董伯予三个请求,如今再拒绝第四个,特别是与其人私利并无多大关系的请求,这又会显得不近人情。
这种不近人情传出去的话,对于曾灿的名声并无多少好处。
想到这里,曾灿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董公,你的心思尽在这些事情上,无怪乎行军治国都庸碌无为——此事,我拒绝。」